7月市场热火朝天,8月开始逐渐熄火。随着经济数据和政策导向的变化,市场似乎正在进一步冷却。无论是周期、蓝筹的追捧者,还是创业板的支持者,都要开始接受“冰桶挑战”了吗?
7月上涨的原因是情绪、增量资金,还是复苏预期?我们认为是最后一条。
增量资金的逻辑在7月份并非新鲜事。早在4月份,“沪港通”获批时增量资金的逻辑就开始流传。然而,在一日游行情之后,市场终归原点。当时正在逐渐恶化的基本面令市场缺乏生机,继续低迷。而在7月份,市场看到6月份的经济数据和信贷数据有所改善,才终于出现反弹。“沪港通”与基本面甜蜜的相遇才造就了7月亢奋的市场。
同样,情绪也并不是拐点构成的主导力量。
基本面在6月份的短期改善,造就了经济复苏的预期。这种预期对于三季度都保持乐观,认为三季度经济增速能够持平。这才是7月份上涨的真正逻辑。
但最新的7月份数据公布,同比、环比都出现回落。如果说同比下行还可以由基数来解释,那么环比的回落,则表明经济内生动力在丧失,而且政策刺激的效力也真的非常短暂。而信贷的趋紧超出市场想象。
7月份的经济数据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信贷的趋紧。7月份新增信贷规模3852亿元,社会融资总量规模不足2000亿元。对比6月份1.08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和1.98万亿元的社会融资总量,7月份的信贷状况可谓来到冰点。季节性的原因不足以解释,因为7月的信贷数据是5年来的新低。同样,信贷结构的变化也表明信贷回落远非需求不足那么简单。从一些渠道了解的情况来看,央行对于6月份的信贷扩张并不认同,7月份显然有政策对冲之意。
而7月份信贷开始紧缩,意味着政策刺激中断。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政策刺激的持续力都是不强的,在政策退出之后,经济就回到了内生动力主导的状态。那么从需求的内生动力来看,“三驾马车”都并不很好。首先,出口方面,7月份集运增速出现回落,表明外需未如海关数据那么好,海关数据可能是受到了热钱的影响。其次,消费方面,反腐的效应还没有消除,特别是旺季到来,同比数据压力将会较大。最后,投资方面,房地产的压制和基建增速的回稳,都在压制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随着7月份经济数据的弱化,市场也在逐渐走弱,周期、蓝筹失去上升动能。那么未来的市场走势将会如何?
短期来看,市场仍然会经历下调。但是看到年底,或许会有反弹的机会,这取决于是否会有新的政策变化。
8月份目前透露出的政策信息仍然不能令人乐观。近期市场传闻,四大行上半月放贷560亿元,其中中行新增信贷负增长。表明实际情况并不如央行之前表示得那么乐观,之所以出现相对紧缩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惜贷的情绪仍然严重。8月份虽然在央行的主导下可能会出现新增信贷的反弹,但是银行目前的风险偏好仍然较高,惜贷情绪仍然严重。因此虽有政策压力,但信贷至多在短期内有所回稳,但趋势仍然偏弱。总的来说,三季度仍然面临向下的压力。
看到年底,经济存在反弹的可能,但这取决于是否会有新的政策。目前来看,经济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金九银十”的房地产库存消化情况。“金九银十”的推盘量将会较大,如果开发商降价起不到去库存的作用,那么经济下行的压力将会一直延伸到2015年。如果经济政策出现更大幅度的放松,那么四季度的经济反弹是可行的。如果经济政策按兵不动,那么四季度市场下行的压力不小。“冰桶挑战”还将继续。
作者为长江证券研究部宏观资深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