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水”投资开始流行

2014-04-29 00:00:00张尚斌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33期

这要从美国的严重干旱说起。由于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属于“水密集”型,所以一些干旱国家为了节省水资源更多地倾向于从美国进口,而本国转而种植一些喜旱作物。

但是,一旦美国大旱,这些国家的粮食进口成本将急剧飙升。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约60%的农田正遭受“极端干旱”的影响,还有30%是“严重干旱”,另外10%为“干旱”。

换句话说,对作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的整个加州而言,水资源已经严重短缺。之前甚至有报道说,当地农田灌溉用水的成本已经提高了10倍左右。天然条件使得一些微利的农场运营变得更加困难,而那些使用财务杠杆运营的农场更是雪上加霜。这使得在整体通缩的环境下,美国的农产品价格将成为一个例外。

而现在,中国即将成为继美国加州之后另一个受灾严重的经济体。中国水利部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5万条左右的河流,而现在约55%的河流已经消失。此外,中国每年超额开采的地下水高达220亿立方米,但其人均用水量还不到全球的1/3,这也是惊人的数据。有400多个中国主要城市缺水,而大约110座城市面临水资源“严重匮乏”。

北京等北方城市的大部分水资源来源于地下蓄水层。在过去的50年中,水井不得不钻得越来越深。中国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其水资源的60%以上位于南方,但使用量的很大比例在北方和沿海地区。因为中国有近世界1/5的人口,并很快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所以中国水资源匮乏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中国政府当然深知这一点,并试图通过种植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来缓解这个问题,因为节约用水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尽量不使用水,比如玉米和小麦都是“用水密集型”的植物,也就是耗水的农作物,一个明智的策略就是加大进口这类产品和商品。中国已经在非洲和南美洲租用了许多土地,在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都有相关公司代理农业生产。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的粮食供应,减少其对美国的粮食进口依赖,并降低其生活用水需求。中国有这样做的经济能力,但大多数国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有20亿人面临缺水,几十个国家不得不进口水资源。历史上,水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的冲突引发因素。

早在古代的苏美尔人时期,战争爆发就是因为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水资源控制权。今天,世界上非极性陆地面积的47%河流同时由两个或更多国家共享,这是一个潜在的冲突因素。

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各国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为的是争夺拥有建水坝和其他方式利用河流的权利。所有这些国家,加上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都对中国征用更多上游河流水源的计划表示不满。

埃塞俄比亚在蓝色尼罗河上的“大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工程”造成了与埃及的外交争执,埃及认为自己对尼罗河的合法拥有是历史形成的,他们也极度需要水。

水的供应有巨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影响。投资者很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并相信政治家能够解决它,这是非常危险的。广泛地说,在一个有着丰富人均水资源国家的投资(如格鲁吉亚、乌拉圭、智利等部分地区)非常有前景,对于投资者来说,拥有这些地方的农业资产很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因为世界其他地方的耕地干涸状况仍然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