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对冲下的偏稳增长

2014-04-29 00:00:00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27期

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主要得益于出口的恢复和“微刺激”政策的对冲。要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政策仍需要延续。

经济数据的半年小考结果已揭晓,宏观经济整体偏稳运行,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目标附近。经历了一季度下滑的压力,但经历了一系列“微刺激”的政策对冲后,二季度经济整体情况已经出现企稳回升。

尽管经济增速已经在年初目标位运行,但从公布的各项宏观数据看,呈现的结果依然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些经济数据已经企稳,而且金融数据和经济先行指标已经显示转暖迹象,这显示未来一个季度内,经济仍将处于回升态势。忧的是房地产环比数据仍然没有改善的迹象,而且未来还面临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加息议程提前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

上半年,展望海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维持了经济的相对平稳,与国内经济运行形成了共振。当然我们是依靠政策对冲的力量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美国在持续的量化宽松之下,经济的缓慢复苏已经确认,上半年就业市场的平稳改善,无疑增加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底气。欧洲在德国经济的带动下,经济增长也有所企稳,PMI开始出现回升。令人遗憾的是,新兴经济体除中国之外,上半年的表现都不尽人意。这样一种格局也反映在对各国的出口增速上。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出现回升,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回落。这一格局的产生应该归功于2月份至5月份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打破,汇率“对冲”政策使出口企业在汇率双向波动的预期下获取订单的积极性增强。二季度以来,PMI的出口订单指数出现了不断攀升。出口的稳定对经济增速的偏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与制造业相关投资的持续下滑。

“八项规定”以来,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福利性支出、公款奢侈浪费等畸形消费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与此同时,投资增速的回落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被动式”消费下降。上半年,占比最大的汽车消费和石油消费仍然处于回落态势。同时,房地产成交量萎缩,与房地产相关消费自然也出现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在5、6月份出现了小幅回升,这应归功于基本生活消费,如食品饮料保持平稳态势和网络消费的如火如荼,它们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对冲了“传统”消费的下降。

在出口、消费都偏稳的条件下,经济增速的高低更多就取决于投资增速的波动。由于2008年之后地方政府的负债急剧增长,加之反腐强力威慑,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已经得到有效地抑制。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疯狂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周期下降已成既定事实,随着房屋成交量的萎缩,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了持续回落,上半年的数据已经充分显示。投资增速的回落必然会加剧一些周期性行业的产能过剩,与之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速必然也会随之回落。

为了减轻地方债务的压力,采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政府融资成本,这成为上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面对房地产成交量的持续萎缩,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取消一些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但这些措施并不能扭转地方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下滑的趋势。为了避免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中央投资起到了对冲作用。1-6月份中央项目的投资增速比1-5月份回升了5.9个百分点。中央投资力度加大,已成为上半年“微刺激”的重要选项,这些投资主要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和保障房建设的投资。在这些对冲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已经有所企稳。

尽管上半年的经济指标已企稳回升,未来经济数据环比改善的悬念也不大。但就同比而言,由于2013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明显优于上半年,这种基数效应会使2014年下半年要实现年初的7.5%的增长目标,仍然需要延续上半年的政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