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银行难撼美元霸权

2014-04-29 00:00:00张尚斌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29期

二战之后每过一段时期都会出现类似的美国衰退论,这里说的衰退往往侧重于两个概念:首先是长期停滞,2014年早些时候由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劳伦斯·萨默斯再次提起。

这个概念是在大萧条期间出现的,随后被经验反驳,因为美国当时进入了一个长期扩张浪潮。萨默斯指出,在近几十年来,美国经济避免停滞的唯一方法是产生泡沫。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保罗·肯尼迪时代“超级大国”的兴衰,表面上适用于美国的政策等方面,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大。在肯尼迪时期,苏联的崩溃最有说服力。目前,经济长期停滞的假设似乎更适用于欧元区,而不是美国。其次,在某种程度上,即使美国经济出现长期停滞,但似乎也是一个更具全球性的现象,尤其是在高收入经济体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更何况与欧洲和中国比起来,美国提前一步完成了去杠杆化,金融危机的隐患已近乎消弭。

美国衰退论还有第二种表现形式:弱势说。有人认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已经削弱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美国不再具有霸权,政治社会学家伊恩·布雷默和戴维·戈登将其定性为“G零”,具体表现则是人民币和中国逐渐取代美元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和经济体。

关于美元的作用,衰退论已经有完整的理论,他们只是缺乏证据。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很多衰退论都认为欧元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许多观察家认为,金融危机冲击很大,特别是处在震中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市场,它敲响了美元的丧钟。

在美元衰退论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议使用特别提款权来取代美元,这种理论被津津乐道。最近,一些观察家认为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会挑战美元的地位。美国一家大型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竟然鼓吹央行可以使用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多样化中的美元替代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挑战,即使在那个时候,衰退论者已经在到处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当年筹备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之后。

2013年以来的美元反弹,让那些认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终结的人哑口无言。此前,由于美国政府的预算和贸易赤字飙升,美元地位受到欧元的强大挑战,各国曾计划减少美元储备、增加欧元储备。然而,一场浩浩荡荡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元再次成为唯一的避险货币,欧元几乎被击垮,欧元取代美元的说法已偃旗息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通过政策支持强势货币的经济体,也是全球经济的支点。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则是最近被衰退论者欢迎的证据,并以之作为美国走向衰退的最新证据。印度和中国是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借款人,巴西则是第九大借款人,这三个国家总共从世界银行借款660亿美元,这比金砖国家新成立的发展银行的初始资本(500亿美元)还要多,金砖银行可以作为边缘性的补充,但它不能取代世界银行。

此外,从各国与中国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额度可以看出,达成一项新的货币交换协议是相当困难的。金砖银行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项目,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还要规避世界银行的竞争,这对其管理层来说很难,特别是要面临世界银行的竞争。

正如数据所揭示的那样,在各国出资的实收资本中,全部是美元。相比之下,世界银行只有10%的实收资本是美元。讽刺的是,这意味着金砖五国发展银行并没有真正挑战美元或世界银行的作用,它当前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美元衰退论者的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