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喜 肖潇
摘要:通过对海南某高校2014届毕业生553份调查问卷发现,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在就业意向上存在相似的地方,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找出异同,分析异同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生源地;就业意向
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再创新高。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存在相似,也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异同点及其原因,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91份,收回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553份,问卷调查的有效性达93.6%。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就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其中农村生源的学生远高于城镇的。
在选项“你觉得自己在就业过程遇到的主要困难”中,总共有54.6%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社会社会实践是就业过程中将遇到的主要困难,其中45.9%的城镇毕业生与73.1%的农村毕业生选择此项。从此可以看出,过半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其中农村毕业生比城镇毕业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很多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是回生源地,城镇生源学生比农村生源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据调查,56%的城镇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是回生源地,24.5%选择留在海南,即就读学校所在地,16.8%选择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41.6%的农村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是回生源地,26.4%的选择留在海南,18%选择珠三角、长三角。总体来看,有51.4%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是回生源,其中城镇毕业生首要选择回生源地的比例高于农村毕业生的比例。
(三)自主创业虽然诱惑很大,但大多数毕业生创业意愿不强,农村毕业生有创业意愿的比例低于城镇毕业生的比例。
调查显示,80%的毕业生表示都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认为自主创业才是快速积累财富的最好途径,但是由于风险太大、自信心不够、没有好的项目、没有人帮助指导等一系列原因,只有6.3%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其中8.5%的城镇毕业生、1.7%农村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从此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普遍不强,其中农村毕业生比城镇毕业生更为保守。
二、生源地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城镇毕业生与农村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条件不一样。
首先,高校对社会实践课程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有些高校仅为了完成任务,嫌麻烦,缩短实习期,不考虑实习单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不考虑是否能提高学生技能。其次,社会提供的实习实践岗位有限。近年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而社会提供的实践岗位却没有同步增加,导致实践岗位供不应求。第三,城镇毕业生与农村毕业生社會实践的条件不一样。城镇毕业生由于家庭背景等原因,获得实习实践岗位的机会更多。而农村毕业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本身可能有一种心理负担,在大学生活中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家庭因素导致城镇毕业生与农村毕业生对回生源就业的比例有差别。
首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城镇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而其父母希望也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子女回到身边,回到生源地就业。而农村毕业生有较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工作的地点没有太多的要求。其次,虽然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多样,就业机制灵活,但是招聘录用机制还不健全,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还是不可低估。城镇毕业生家庭条件较好,有较好的社会关系,毕业生回生源地更有利于找工作。农村毕业生由于经济条件本身较困难,缺乏社会资源与社会关系,在生源地与在其他城市就业的难度是一样的,甚至在其他城市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农村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比城镇毕业生的比例低。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与措施
(一)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
高校作为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工作做到实处,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这样能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也解决了大部分农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的忧虑,缩小了农村毕业生与城镇毕业生在就业竞争过程中的差距。
(二)社会要完善招聘机制,创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程序要公平合理,阳光公开有监督,防止社会人情主观因素在招聘过程中起作用。对农村毕业生要消除歧视,给予农村毕业生以特殊关照和帮助,使农村毕业生才能得到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
(三)健全相关机制,激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要激励更多的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不仅要改变其传统观念,更需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首先,要推动完善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政府部门要制定措施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对一些从事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其次,要落实好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毕业学年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第三,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创业不能单纯的鼓励,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可以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服务。(作者单位: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晓阳.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23(3):21-24.
[2] 李迎春.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应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
[3] 张小洁.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初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4] 陈灿芬.高校就业工作创新与拓展的探索.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