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从语文中学习生活的智慧

2014-04-29 13:49李文智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邹忌齐王刘禹锡

李文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从中学会生活智慧。其实语文教科书中选了很多蕴含丰富生活知识和智慧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本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新课程改革时入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这篇课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和人际交往智慧,因此,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篇课文是有难度的。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评价邹忌作为一个臣子(下级)在对国王(上级)提意见时,他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这个问题很生活化,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总结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哲理。如,邹忌作为一个臣子(下级)给齐王(上级)提意见时很注意方式方法,他没有采取以往官吏常用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与徐公比美时其妻、妾、客不同的回答引申到齐王可能受到的蒙蔽,让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成功地让齐王广开言路并“战胜于朝廷”。再如,邹忌作为臣子向齐王进谏是他的责任,可如果处理不当是有危险性的,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不小心冒犯了齐王,就会有杀身之祸,可如果一味地只想保全自己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就是失职,如何既能尽到臣子的责任又能保全自己,邹忌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还如,我们每个人身边最关心、疼爱自己的人总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些生活哲理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我们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与老师、家长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如何与老师、家长或同学沟通、交流,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可以从邹忌身上学到很多。可事实上,当我们的学生与老师、家长或同学在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上发生分歧时,并不是很理智地去沟通和协商,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他们有时对待陌生人或是不太熟悉的人时,能够做到宽容和谦让,反而在对待自己最亲的亲人或同学朋友时却很专横。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割裂开来了,这也不能不说是我们老师的一个失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运用智慧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学会处理和周围人的关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分数。

近年来,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由于交流与沟通不足引发的悲剧屡有发生,当这些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的视野中消逝时,我们除了叹息之外,还应该审视我们这些教育学生的人,我们在教给学生分数时还应该教给他们什么。

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业负担沉重,加之家长、老师、学校对他们过高的期望,使得他们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所以培养学生豁达的胸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也非常有必要。在这方面,语文课本中表现我国古代文人豁达、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品格的作品比比皆是。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一个代表。公元826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酬答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但这种语气对中国的文人,特别是才华横溢的文人来说,刺激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人在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时,往往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而刘禹锡则不然,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勵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这种精神不但是我们涉世未深的学生,就是我们这些有过一些苦难经历的成人也值得学习!

还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教材。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是扭曲。让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经典名篇发挥它们应有的育人作用,让学生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正视这个社会,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境,学会从贫贱中奋发,从失败和厄运中站起来,向命运抗争。挖掘教材中这些发人深省的哲理,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生活,教会他们承受挫折、珍爱生命。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邹忌齐王刘禹锡
邹忌劝齐王纳谏
赏牡丹
呆若木鸡
邹忌比美
《刘禹锡 陋室铭》
刘禹锡与《陋室铭》
呆若木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