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周一,一位小学女教师预约后急切来访,说是因为一个女学生对自己的爱,让自己很困惑。学生爱老师,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何况还是小学女生,怎么让老师觉得不对劲了?落座心理咨询室,女老师先拿出了女孩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说请我先看看这封信。
信中写道:
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这样对我说过话,特别是那次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您说的那句话——人生要乐观,有困难坚持下去。这已经是我的座右铭了。您知道吗?您的话语时时温暖着我的心,您比我妈妈还要好,老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
可是,您这几天为什么不高兴呢?看到您不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真的很难受,我要让您高兴,不让任何人伤害您,我要保护您!为了您,我可以什么都不顾,什么都不要,甚至可以不要我的妈妈,但是,我不能没有您。一天看不到您,我都会想起您,上别的课的时候,脑子里也总是您的影子。老师,我离不开您。
老师,我真的希望和您交朋友,老师,您当我的姐姐好吗?我当您的好妹妹。
老师,我会记住您的话的,我一定要努力进取,一定要成为一个您喜欢的人,因为我爱您!您也永远爱我好吗?
经过沟通,我了解到女孩现在读六年级,刚刚从外校转来不到半年,学习成绩比较差,上课基本不发言,是那种很容易被“遗忘在角落”的女孩。女老师曾经和女孩长谈过一次,给了女孩很多鼓励。之后女孩给老师连续写了几次信,表达对老师的强烈的爱。老师又和女孩谈过几次话,也回过信。女孩以为老师也喜欢她,就更加频繁地给老师写信。
最近,女孩又不断在早晨5点多时给老师家里打电话,老师的家人不胜其扰。上周末,女孩来到老师住的小区里,不知道老师的具体住址,就在小区里转。是别的同学看到后告诉了老师,老师赶紧下楼找到了女孩。女孩说就是想见到老师,不见到老师就受不了。老师安抚了一下女孩,就赶紧联系家长把女孩领回家。老师担心女孩是同性恋,但从上述情况来看,没有发现女孩的同性恋倾向。为了进一步诊断,需要与女孩和家长直接沟通。
女孩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做生意,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总是一个人在家。最近一年来,孩子对父母越来越封闭了,家长也不明白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训斥过她几次。家长反映说,孩子就说想和老师交朋友,觉得老师比父母还好。在家里还发现了孩子写给老师的两封信,大意与上次的信内容相同,其中一句话是“老师您再爱我一次”,在两封信中重复了好几遍。
综合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信息,可以初步判断,女孩对老师的爱,不是同性恋,因为其中没有看到带有性爱色彩的感情成分。女孩为什么对老师出现这样的感情?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女孩太缺少被人关注,生活在一种被疏忽、被冷漠、被遗忘的处境。而转到新学校之后,老师的谈话和鼓励,使女孩被关注的需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女孩对老师强烈的向往和依恋。老师在弄不明白女孩心思的情况下,对女孩连番地写信和电话感到不知所措,对女孩可能有所回避,这就更强烈地激发了女孩对老师不依不舍的追求。根据如上的判断,我向老师建议,要给女孩以继续的关注,满足女孩的心理需求。不用担心和回避,让女孩感到老师一如既往的关爱。
而女孩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爱与被爱的情感需求,则是导致孩子向老师示爱的根源。孩子需要父母更多关爱,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关注他们,而多数父母都以忙为理由,忽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平时不闻不问,少之又少的交流却是简单粗暴的训斥,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把情感转向了他人。
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学会对孩子表达亲情,并应全面了解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变化,及时调整沟通方法,这样方可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家长要平等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并欣赏孩子的优点,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和疑惑,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将更加深厚与牢固。
因此我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多多给女孩关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比如父母每天早上与上学的孩子同行,途中可与她聊聊学校的趣事或者父母生意上的见闻;晚上或周末时间可以与她一起看书、看电视,并交流一下读后、观后的感受;节假日陪孩子外出游玩或做运动等。虽然父母生意忙,但孩子的事难道比生意更重要吗,每天抽出点时间并不难。
两周后的反馈信息是:家长改变了过去的家庭生活氛围,对生意也作了时间上的调整,增加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孩子和父母也可以交流了。老师和女孩进行了两次谈话,女孩说知道老师心里喜欢她,也就踏实了,不会反复写信和打电话了。后来,女孩和老师的关系逐步走向了正常化。
渴望被关注,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少年儿童渴望被关注的需求更强烈一些。为了得到关注,他们会演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给他们适当的关注,如同给他们的心灵播洒阳光。
(马志国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应用心理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