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静
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夯实党的领导基础
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内封建地主阶级的压制,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都采取了行动,试图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率领中国人民进行人民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之后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人民走富裕之路。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新世纪新阶段,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复杂和严峻的,也面临着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党要担负起中国梦实现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夯实党的领导基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学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和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化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只有有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够夯实中国梦实现的党的领导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生产力基础始终是根本。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美好的理想,如果没有物质基础作为强大支撑,最后也只能沦为空想。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现有国情情况下,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其经济基础。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经济基础呢?答案是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和扩大开放。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要进行商品生产,发展市场经济。我们已经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活力。同时,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证非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完善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把国民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物质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夯实中国梦实现的政治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也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夯实其政治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健全和完善各种民主制度。首先,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其次,还应当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不断拓宽基层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此外,还应当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一些不合理或有弊端的体制应当进行改革或废止,确立新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梦实现的政治基础,我们应当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中国梦实现提供民主政治保障。
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中国梦实现的文化基础
文化构成了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梦实现的文化基础。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科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方针,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方针。倡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如果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学派和风格,禁止另一种学派和风格,不利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既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又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注重吸收借鉴国外文化成果。此外,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动和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事业中来,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还要在全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只有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社会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和谐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有序发展状态,狭义的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管理方面的和谐。在这里,主要是指狭义层面的社会和谐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曾说过,中国人多底子薄,如果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那就什么也做不成,稳定压倒一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加强社会建设以维护社会的稳定状态,尤其是要注重社会民生领域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在。没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毫无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问题、住房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卫生等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民生领域的这些问题,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才能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生态基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准,并不仅仅以经济实力来衡量,还需要看文化、生态等各个因素。生态文明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着生态基础。所谓生态文明,笼统地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类由自然脱胎而来,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须通过自身的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当前,生态因素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了。就我国而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如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用制度规范企业的人民的行为,使得资源得到节约,环境得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状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