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然
清代,随着宫中茶礼活动的增多,作为清宫茶文化载体的茶具,进入了繁盛时期。清代的御用茶具,在皇帝的关心和指导下,工艺精巧华丽,造型丰富多彩,再现了宫廷御用茶具奢华富丽的风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依据清宫档案记载,对我院收藏的清代御用陶瓷茶具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清宫茶宴
明末清初时期,饮茶风尚极为盛行,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写诗作画时都要以茶相伴。嘉靖十三年(1534年)大画家文徵明作《茶具十咏图》,画面描绘了两位隐者在林间亭前烹茶、品茶,幽静安逸的生活情景。似这种饮茶、品茶的画面,在历代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清代有许多帝王也喜好饮茶品茗,据传说,康熙皇帝南巡游览洞庭湖时,当地官吏纷纷献茶,其茶香芬芳无比,康熙特赐名为“碧螺春”。乾隆帝嗜古好文,酷爱品茗作赋,几乎尝尽天下名茶。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命宫中特制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而成。宫中举行茶宴时,要以三清茶宴请群臣,之后还要将茶碗赏赐与宴大臣,以示恩典。这位不可一日无茶的皇帝,留下许多茶事轶闻,写下不少咏茶诗篇,在历代嗜茶帝王中堪称第一。
茶宴,是清代宫廷中一项重要仪式,在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风肇始于康熙朝,乾隆时达到极盛。乾隆帝在位60年,几乎每年都要在重华宫举行盛大的茶宴活动,命王公大臣、内廷翰林等宴集,命题作柏梁体联句,君臣所做诗句全部收录于《御制诗集》。为了满足宫中茶宴的需求,宫中每年收取进贡的名茶就有30多种。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乾隆时,各省例进方物,茶叶一类,两江总督进碧螺春茶一百瓶,银针茶、梅片茶各十瓶,珠兰茶九桶。闽浙总督进莲心茶四箱,花香茶五箱,郑宅芽茶、片茶各一箱。……四川总督进仙茶、陪茶、菱角湾茶各二银瓶,观音茶二次二十七银瓶,春茗茶二次十八银瓶,名山茶十八瓶,青城芽茶一百瓶,砖茶五百块,锅焙茶十八包……”乾隆时期,宫中设有茶库、御茶房、皇后茶房、寿康宫皇太后茶房等,各类茶具数不胜数。这些茶具主要来源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的瓷质茶具和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
二、江西景德镇御用茶具
乾隆时期,景德镇制瓷工艺达到了陶瓷史上的最高水平,数量和质量均达到历史顶峰,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可谓登峰造极。正如《陶雅》中评价:“倡条冶叶,不乏奇丽之观。”《饮流斋说瓷》中亦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由于乾隆皇帝对茶事的热衷以及宫中茶礼的繁多,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出了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其风格华丽浓艳,尽显宫廷用器之奢华。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以下称《清档》)记载,乾隆皇帝常常依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指导茶具的设计与生产。
《清档》中有如下记载:
“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官釉高四足茶壶一件,足再放高些烧造……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三年江西)
“正月初八日,太监高玉等交磁胎珐琅红地锦上添花茶碗一对,磁胎珐琅黄地锦上添花五寸碟一对。传旨:著配匣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内。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六年乾清宫)
“初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木样二件,随画本文十六张、诗八首,著交唐英用此诗画,照此木样各烧磁茶吊八件。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七年江西)
“十一月二十五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首领张玉传旨:照烧过御制诗茶吊样款再烧造八对,要红花红字白地茶吊四对,青花青字白地茶吊四对。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八年记事录)
“于十九年十一月初一日,员外郎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撇口盅二件。传旨:将茶盅配双元茶盘一件,镶银里,紫檀木盅盖二件,用玉顶嵌上。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八年记事录)
“二十六日,首领董五经交青花白地茶盅二件,上贴御制诗。传旨:著将盅底花纹改茶花,先镟木样呈览。钦此。”
“于本月二十九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将做得白地青花茶盅木样一件,上画茶花,贴得御制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著江西按此盅样,要白地青花青字、白地红花红字盅随意各烧造送些来。钦此。”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三十一年行文)
“正月初六日,员外郎四德、库掌五德、笔帖式福庆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执壶一件(随紫檀木座,宁寿宫蘸宴用);青花白地执壶一件(随紫檀木座)。传旨:将执壶上矮些盖一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一件,得时将执壶上高些盖一件换下,其木座亦改做一样,成一对。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四十年行文)
“九月二十八日,员外郎五德、库掌大达色、催长金江将九江关送到配盖白地红花执壶一件,……交太监常宁持进,呈览。奉旨:磁执壶交宫内赢台等处照样查一件,配成一对。如无,即发往九江关照样再烧造一件……”“随查得重华宫五大格内现设白地红花磁执壶一件(随木座),磁盖因盖上花纹、颜色与现配来壶盖不能一样等,呈览。奉旨:所查重华宫磁执壶准用,其壶盖撤下,将新配来磁壶盖仍发往九江关,照依颜色、花纹一样再烧造壶盖一件,其原随木座撤下,著造办处照现送到执壶木座另配木座。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五十年记事录)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茶具生产极为关心。在他的倡导下,御窑厂不惜工本,集中了最好的材料与匠师,烧制出大批美轮美奂的御用茶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乾隆皇帝的审美情趣。
乾隆时期的瓷质茶具品种有:绿地粉彩勾莲茶船、仿雕漆茶船、青花淡描勾莲长方茶船、白地红花长方茶盘、仿定云龙椭圆委角茶盘、仿朱漆菊瓣盖碗、白地轧道红彩龙凤纹盖碗、白地红御题诗盖碗、白粉地油红勾莲茶壶、勾莲瓜棱茶壶、开光菊花茶壶、粉地粉彩开光菊花茶壶、粉地粉彩瓜蝶瓜式茶壶、粉彩开光人物烹茶图壶、珐琅彩胭脂红茶壶、黄地珐琅彩开光方壶、绿地粉彩开光菊石茶壶、白地红花开光荷花茶壶等等,不胜枚举。其中,茶壶壶体饱满浑圆,器型较前朝增大,盖面隆起。这一时期,提梁式壶较少见,盖碗和成套的茶具开始增多。
茶具涵盖了各类瓷器彩釉,品种有粉彩、青花、斗彩、矾红彩、珐琅彩、霁蓝等。其中,以珐琅彩茶壶尤显珍贵。珐琅彩亦称“瓷胎画珐琅”,滥觞于康熙晚期,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它吸收了西洋铜胎画珐琅技法,是在瓷质胎地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由于珐琅彩瓷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仅供宫廷使用,因此传世品很少。故宫收藏的乾隆珐琅彩茶壶,堪称稀世珍品。
乾隆时期,瓷质茶具以粉彩制品最为多见,在用色和施彩工艺上不仅承袭前朝特色,并且有创新和发展。第一,在传统的白地粉彩以外,出现了不同色地的粉彩工艺,分别有红、黄、蓝、金以及青釉、豆青釉、窑变等十余种色地,大大超过前朝。如,乾隆粉彩金地盖碗,外壁通体以金彩为地,以深浅不同的红、绿彩绘荷花图,色彩鲜艳,在金色地釉的衬托下,图案愈显富丽华美。第二,粉彩与其他彩料同饰一器,有加绘青花或黑彩的,也有与五彩、斗彩并施的,充分反映出乾隆朝精湛的制瓷工艺。第三,色地粉彩常常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装饰画面呈现乾隆时期特有的奢华和绮艳的装饰风格,开创了乾隆粉彩装饰新风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轧道”工艺,《清宫档案》称其为“锦上添花”,即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针一样的工具划出凤尾状纹饰,然后在“轧道”地上加绘洋花图案,构成乾隆珐琅彩的装饰风格。第四,乾隆粉彩最大成就是利用粉彩的特点模仿各类工艺品的质感和色调,其效果惟妙惟肖。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仿玉石器、仿织锦纹及各种动、植物的象生瓷等,既模仿造型、釉色、纹饰,但非亦步亦趋,而是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的精品之作与真品实物对比,形态、质地、色泽完全相同,甚至无法分辨真伪。如,乾隆仿漆器茶盘,是先在瓷坯上刻出各种花纹,素烧后施以红釉,经低温焙烧而成,其效果与传统的漆器工艺酷肖。乾隆皇帝对此件作品倍加欣赏,特此题写御题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用谢青喻,仙人颜似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吟愧即多。”句末有“乾隆甲午御题”及“乾”、“隆”印款。
乾隆瓷质茶具的装饰一种是以几何图案为主,有勾莲纹、瓜蝶纹、螭龙纹,寓意喜庆祥瑞,形成了乾隆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另一种是以乾隆御制诗作为装饰内容,诗与画相互衬托,这种集诗、书、画于一体的装饰手法在茶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形成了乾隆时期御用茶具的主要装饰特色。如,白地红花茶具,由长方盘、圆壶及两个盖碗组成,通体在白色釉面上以红彩装饰,主题图案为荷花图,配有两首乾隆御制诗,周围装饰有吉祥寓意的辅助纹饰。茶碗与茶盘御制诗文为“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胜泉且免持符调,似雪无劳拥帚收。气辨浮沉原有自,火详文武恰相投。灶边若供陆鸿渐,欲问曾经一品不。”句末书有“乾隆御题”四字,并钤红彩篆书“乾”、“隆”印款。(原诗见《御制诗三集》卷四十)茶壶御制诗文为“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下署乾隆乙卯御题(原诗见《御制诗二集》卷八十八)。所书诗句字体工整,笔画流畅。据《清宫档案》记载,此套茶具为乾隆十八年下旨令景德镇督陶官唐英烧制,于翌年十月烧制成功。
乾隆瓷质茶具的款识,主要见有青花、红彩、蓝料彩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以及“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两种。
三、江苏宜兴窑御用紫砂茶具
宜兴自古生活富庶、文化发达,文人荟萃。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宜兴古窑紫砂制品始见于宋代。1976年,在宜兴鼎蜀镇蠡墅村羊角山发现了紫砂龙窑和紫砂残片,残片泥色紫红,复原后大多为壶、罐等器物,为目前所见最早的紫砂窑址和紫砂制品(《宜兴古窑址调查》,江苏《文博通讯》,1976年第一期)。北宋时期文人的诗句中有关紫砂器的诗句比比皆是,如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葵君谟寄茶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米芾《满庭芳·绍圣甲戍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诗句中的“紫泥”、“紫瓯”均属紫砂器。
紫砂器是用宜兴当地独有的一种质地细腻、含硅量较高的紫砂土塑造成型,经过1200℃高温烧成的一种无釉细陶。紫砂器釉色并非专指紫色,有紫、红、黄、绿、灰等多种颜色,五彩纷呈,卓然殊观。清代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中将紫砂釉色形容为“忽匍而绀紫,倏桔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琅之滴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清代画家汪文柏曾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诗句,是对紫砂器不似珠玉胜似珠玉的高度赞美。明清时期,紫砂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产品丰富,名家辈出,特别是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工艺与书法、绘画、篆刻艺术相结合,具有实用及观赏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装饰工艺,对紫砂器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集江南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造就的独特的紫砂艺术,自问世以来,就被广大市井百姓和文人雅士所喜爱和使用,并享有盛誉。明末清初之际,随着宫中茶礼盛行,紫砂茶具开始被皇室选为贡品,从而成为御用茶具,其造型、纹饰与官窑瓷器一样,须经皇帝的审阅、核准方能烧制。御用紫砂茶具,其工艺、装饰、砂泥等代表了紫砂器制作最高水平。
乾隆时期紫砂器的制作,无论器型、纹饰,都达到随心所欲的高度成熟阶段,品种更加丰富,有茶叶罐、盖碗、茶壶等,以茶壶为大宗,有深腹六方式、深腹圆柱式、深腹细颈式、扁圆式、瓜棱式、覆斗式等等。其中重要的紫砂茶具制作与官窑瓷器一样,由内廷造办处出样本在宜兴定制。茶具均以不同色彩的紫砂泥浆堆绘烹茶图,并配以乾隆御题诗,画面制作精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图文并茂,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乾隆紫砂御制诗阔底茶壶,壶阔底,硕腹,弯流,螭龙形长柄。壶腹两侧均有长方形委角开光,一侧开光内堆绘烹茶图;另一面开光内刻有乾隆十六年御制诗《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韵即书王绂画卷中》:“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品题顿置休渐昔,歌咏膻芗亦赖前。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眼。装池更喜商邱荦,法宝僧庵慎弃全。”常用于紫砂壶装饰的还有作于乾隆七年的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辩。清香仙露沁诗睥,座间不觉芳醍转。”这两首诗被广泛应用在乾隆时期不同造型、不同泥色的紫砂茶具上,这些茶具已成为宫廷紫砂的标准器。
“由朴而华,日渐巧妍”,不仅乾隆官窑瓷器如此,乾隆紫砂器的风格同样也是如此。乾隆紫砂茶具更加注重器表的装饰,尤其是紫砂描金装饰更体现出了繁缛华丽的时代特征。宜兴黑漆描金茶壶,紫砂胎外通体以黑漆描金饰有双鱼、灵芝、蝙蝠等“吉庆有余”图案。此壶造型端庄古朴,制作精细,紫砂与漆器两种工艺合为一体,不失为一件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宜兴窑黑漆描金菊花壶,壶内紫砂胎,外通体饰黑漆,上以金彩绘大朵的菊花纹,菊花竞相恕放,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漆黑莹亮的底色,将金彩花纹衬托得高贵典雅、华美富丽。
四、结语
茶具本是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用具,清乾隆时期,随着宫中茶礼的盛行和皇帝的喜爱,大批瓷质茶具和紫砂茶具进入宫廷,成为皇室御用器具。其制作先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后经乾隆皇帝的品评选定,方可烧制和使用,其艺术风格必然会受到乾隆皇帝的喜好与审美情趣的影响,华美多姿,繁缛富丽是乾隆时期茶具的时代特征。(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