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高瑞 折发强 秦鸣
摘 要:中建材三新产业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基础为梁板式筏板基础,为超大超长混凝土结构。本文简明阐述了该结构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容易出现问题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超长;超大;混凝土;裂缝;预控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83-02
一、工程概况
中建材三新产业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基础长77.2m*77.2m,基础底板厚700mm,基础梁截面尺寸为1100mm×2500mm。基础筏板、基础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8。总体浇筑方量约为7000余方,整体一次浇筑,按超长超大混凝土标准组织施工。
为了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和收缩裂缝,必须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本工程从混凝土配合料的选用、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及养护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温度进行了合理控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二、材料的预控
(一)原材料的预控
1、水泥:质量稳定、活性较高、需水量低、流变性能好,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大于60℃。
2、外加剂:选用CKL聚羧酸泵送剂,减水率大于25%,且对钢筋无锈蚀,与水泥适应性良好,质量稳定,根据需要调整缓凝组分,保障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满足要求。
3、防水剂:TSA-B防水剂,掺量在8%时,水中28d限制膨胀率大于0.040%,属于低碱低掺量膨胀剂。
4、粉煤灰:Ⅱ级粉煤灰,细度≤25%,烧失量≤8%,需水量比≤105%,质量稳定,粉煤灰含量不超过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40%。
5、矿粉: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能等量替代部分水泥,合理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耐久性,矿粉含量不超过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50%。
6、砂:选用人工中砂,细度模数在2.4~2.8左右,石粉含量小于2%,泥块含量小于1%,级配良好,属低碱活性集料。
7、石子:选用碎石,5~25mm连续级配。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小于0.5%,级配良好,属低碱活性集料。
8、水:生产使用饮用水,拌合水用量不大于175kg/m3。
(二)确定施工配合比
针对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具体情况,配合比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低水胶比
2、掺加具有复合功能的聚羧酸泵送剂
3、大量采用优质掺合料
制备过程中,应充分应用以上措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在解决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前提下,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a) 选用低碱水泥,增大混合材的掺量
b)控制混凝土总碱量不超过3kg/m3
经大量试验工作,并采用60d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依据,确定混凝土最终配合比如下:
说明:该配合比混凝土碱含量小于3Kg/m?,符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上述配合比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8 小时左右,终凝时间小于24小时。
三、施工操作预控
(一)为了在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700mm厚底板部位共分2层浇筑,每层厚度350mm,用一根带有350mm高刻度标尺杆每层进行控制,用红油漆进行标明,同时采用水准仪进行定点测平,并拉小白线控制。按1:3的坡度浇筑成型后平行向前推进。
这种利用自然流淌形成的斜坡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泵送时形成的坡度。这种利用自然流淌形成的斜坡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泵送时形成的坡度,为了不使上下两层产生施工冷缝,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并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振捣棒水平移动距离不大于370mm。
(二)振捣方式
1、在泵送管出口处配置4根振捣棒,先分别在斜面上、下两端同时振捣摊平,后再全面振捣,并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不得大于370mm,既要保证振捣密实,又要避免过振造成漏浆跑浆。
2、由于泵送混凝土塌落度大,混凝土斜坡摊铺较长,故混凝土振捣由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内50~100mm,使层间结合良好。
3、振捣棒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孔洞。混凝土浇筑后,隔半小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一次重复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孔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强密实度,提高抗裂性。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时,应按设计标高用刮杠清除,在初凝前用木抹子、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4、控制好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水平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流出灰浆为准。平板振捣器振捣在同一位置振动时间为25~40S,以砼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成排依次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相互搭接50mm,防止漏振。
(三)泌水处理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泌水要及时处理,利用设计积水坑及时排除,避免因粗骨料下沉而使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过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匀而产生收缩裂缝。
四、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一)养护措施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收面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终凝后20小时内进行蓄水养护,蓄水养护主要集中在浇筑完一周水化热最大的时间段内,蓄水深度为5cm。一周后可以视情况采取洒水养护,总养护期不少于14d。
2、墙体及基础梁混凝土养护采用悬挂阻燃保温被或喷水养护。
3、混凝土养护设专人负责,成立专门班组。
(二)混凝土拆模
1、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可使侧模板轻轻脱离混凝土。
2、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须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五、结束语
本文对超长超大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裂缝的预控,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总结了建筑行业各个前辈们的实际操作经验,本文分别从混凝土配合料的选用、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及养护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相信,只要建筑一线的同仁们,共同努力,超长超大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5]《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7]北京市《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DBJ01-9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