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宪 崔向南
1 流行病学
本地区内农民家庭、农场、牧场所饲养的护院犬、牧羊犬在许多情况下还处于散放散养状态,既能够经常出入畜舍、饲料间,还能够随同家畜放牧。犬只随地排泄,所到之处无不造成粪便污染,而其中的绦虫病犬排出的孕卵节片就可能造成家畜、家兔绦虫幼虫(蚴)病的发生。
在各类家畜、家兔屠宰场(点)所内及其周围,经常出入活动散养的犬只,很容易采食到废弃物中的棘球蚴、细颈囊尾蚴、多头蚴、豆状囊尾蚴等蚴体(绦虫幼虫)而感染绦虫病。病犬散布传染源,家畜、家兔感染绦虫幼虫(蚴)病,病畜、病兔一旦进入屠宰程序,废弃物中的蚴体被散养犬所吞食而感染绦虫病。那么寄生性绦虫便得以在犬、畜、兔,既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之间形成循环往复的感染环节链条。
2 虫体发育
2.1 虫体形态
2.1.1 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中,虫体短小,长2~6 mm,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构成。棘球蚴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人畜的脏器内,呈内含液体的包囊似球形,直径约5~10 cm,一个棘球蚴体内可能产生二百万个原头蚴。
2.1.2 泡状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较大型虫体,白色或稍带黄色,体长75~500 cm,链体由250~300个节片组成。泡状囊尾蚴为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寄生于牛、羊、猪腹腔器官的浆膜、网膜、肠系膜,黄豆到鸡蛋大,囊内有一白色头节。
2.1.3 多头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虫体长40~80 cm,链体节片200~250个。多头蚴为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羊、牛的脑脊髓内,由豌豆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并有许多原头蚴。
2.1.4 豆状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虫体长60~200 cm,边缘呈锯齿状,亦称锯齿带绦虫。豆状囊尾蚴为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内,囊泡如豌豆,囊内充满液体并有一头节。
2.2 发育特征
寄生于犬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多头带绦虫、豆状带绦虫,随着粪便排出绦虫节片,散布的绦虫卵污染饲养环境,一旦被牛、羊、猪、免等中间宿主吞食,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血流进至肝脏,再移行至寄生部位发育为中绦期幼虫。而荷带成熟蚴体的家畜、家兔被屠宰后,散失的废弃物被散养犬所吞食,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其中棘球蚴、多头蚴的原头蚴吸着于肠壁上,而细颈囊尾蚴、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翻出吸着于肠壁上,经数十天发育为绦虫。
3 特殊性病例
羊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的散发性病例几乎遍布当地的所有羊群,而在家畜中还见有特殊病例:一头奶牛死亡于肠毒血症与棘球蚴混合感染,其左、右二肾各寄生一只有中皮球大的棘球蚴,直径达8.5 cm。另一头奶牛死亡于产后败血症与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一肝细颈囊尾蚴如篮球大,囊体直径33 cm,囊液量7300 mL。一只绵羊死亡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其膀胱膨隆,内积血尿,并有一鸭蛋大细颈囊尾蚴,外囊壁粗糙纤维素性增厚。
4 临诊症状
4.1 终末宿主
感染带类绦虫的病犬,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但是特别贪吃好食,容易饥饿,有异嗜甚至捕食伤害家禽、羔羊的现象。渐进性消瘦,肋骨历历可数,被毛粗乱无光泽。腹部膨大,站立时常躬腰,不愿运动,喜欢趴卧,显示腹痛症状。粪便粗糙,时干时稀,带有绦虫节片。
4.2 中间宿主
牛、羊、猪、兔等寄生中绦期幼虫虽然对畜体构成一定致病作用,造成体质衰弱,但是难以见到示病症状。羊患脑多头蚴病则具有很明显的症状,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初期感染脑部发炎,体温升高,兴奋,作回旋、前冲或后退运动,部分羊只死于急性脑膜炎。慢性期见于感染4~5个月后,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因此,又称此病为“回旋病”。病羊意识障碍,不听呼唤,对声音刺激无反应,失明,作直线运动,头抵在障碍物上,最终死于衰竭。
5 诊断
5.1 症状观察
散养犬在查出其随粪便排出的绦虫节片既可以作出诊断。
观察羊只“转圈运动”的症状表现,在排除羊伪狂犬病后,参考牧羊犬的传播因素既可以作出羊脑多头蚴病的初步诊断。
5.2 病理解剖检查
对自然死亡家畜、家兔作病理剖检,按所查出棘球蚴、细颈囊尾蚴、多头蚴、豆状囊尾蚴的寄生部位,感染强度作出疾病或带虫现象的诊断。
6 防治策略
对散养犬提倡栓养或定时栓养。定期投给吡喹酮或丙硫咪唑,间隔二周三次投药驱虫,粪便集中发酵。
加强屠宰管理,凡废弃物都要做集中销毁处理。
7 小结
犬带绦虫的传播致使家畜、家兔感染中绦期幼虫,病畜(兔)及带虫者于屠宰后,散失的蚴体又使犬只受到感染,如此循环往复、传播感染的关系显示了该寄生虫生活史的复杂性,所构成的疾病既影响畜牧生产的发展,在公共卫生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病犬和蚴体为该病的两个传染源,而切断传播的源头必然是杜绝传染的关键。(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