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惠玲 杨彩虹 许仲槐
摘要:20世纪新中国成立的第2个壬辰年后,通过3次追踪研究,分析建国前后的甲子周期体育发展走势,着重就建国第2甲子周期,从系统的4类社会发展的多个量化指标的增长比较研究,经过对64年历年的绝对和动态数列的处理后,绘制反映发展走势的曲线图。就此确定4个波澜起伏的历史发展主线。1987年及后4年的第3高潮期便是翱展雄姿,随后的2008至2012年又呈现第4高潮迭起,因而,将新中国64年来体育发展征途的飞腾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从中国民间盛行的传统龙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现代体育史发展趋势呈现的“龙形”曲线,形成体育史上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中国现代体育史;中国传统龙文化;体育发展走势;体育高潮;中国体育运动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章编号:1009-783X(2014)01-0026-05 文献标志码:A
1.研究目的
为研究新中国前后的甲子周期的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走势和特点,本文从民族传统龙文化的视角,按照被各类报刊、各级党报兼示的农历,1949年以来,进入第2个甲子年后,研究近64年来新中国体育发展综合估值曲线呈现的“龙形”走势,分析中国现代体育史上的跃进亮点,进而探究该体育史上的发展规律。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着数量变化,并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普通现象。为此,本项研究着重用量化研究并配合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以1949年以来第2个甲子周期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4类体育社会发展的多个量化指标的增长作比较研究。经过对64年历年的绝对和动态数列的数据处理,求出体育发展的综合估计值,进而绘制新中国64年来体育发展走势曲线图,如图1所示。本项研究改变了研究历史传统的惯用方法,即用大量缺乏量化关系的史料堆积,过多出现从史料到史料的现象。
本项研究从综合描述和评价我国体育整体发展态势的十分丰富的、繁杂而多层次的指标中,遴选4类及12个指标的依据是,我国体育历来划分的群众、学校、竞技体育3大部分及其物质要求,以及现代体育的信息化、国际化要求。为此,着重从系统的历年量化指标的角度,选取下列4类多个指标,并邀请39位评议专家根据3原则(有明确公认的量化单位,有易采集性,有较多的可比性)作效度检验时优选12个指标。本项研究4类指标如下。
第1类,代表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和竞技体育的创世界纪录项次、获世界冠军个数、获全国冠军个数的增长比较。
第2类,反映国民体育普及程度的锻炼标准达标人数(2001年后调整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社会体育组织个数、人数)、业余体校所数、人数的增长比较。
第3类,反映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体育物质条件的经费、各类场地的保障条件比较。
第4类,反映我国国际体育活动的交往国家、起数、人数的增长比较,借以研究体育信息化程度。
上述4类指标中含下属12个二级指标(如上标序号所示)。
为评定多个时期的发展趋势,现以时间系列分析来判别某一社会现象的上升或下降的长期整体趋势。为此,用图示法对上述4类社会发展指标分别绘制4个坐标图,用表列法展示其动态数列(增长速度,增长系数和相对系数)的增长状况。
就上述多项指标数据,但看起来似乎不规则而显得错综复杂,难以分析和鉴别60多年体育发展的总趋势。为此,需寻求既可作综合估价总趋势又能摆脱原有不同计量单位之局限性的估计值。要用图示法对上述4类社会发展指标分别绘制坐标图。图1中的综合估价值y是当时创新运用体育数学的新方法,即通过上述多项历年的原始采集数据而转换的3级导出数据,并乘上由18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鉴定的加权数(第1类指标占代表发展整体重要性的45%,第2类指标占25%,第3、4类指标各占15%),经IBM计算机智能运算出来的。
但是,到后续研究和追踪研究时,即最近20余年,体育社会发展指标发生了一些类别的变化,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指标,例如反映国民体育普及的劳卫制、锻炼标准、达标人数、业余体校所数及学生人数的增长比较在相应年代的《中国体育年鉴》等没有登录和记载。2001年后改用社会体育组织个数及总人数的可比性又难以掌握,缺乏统一标准,又出于精简篇幅的考虑;因此,后3类体育社会发展指标的3个坐标图只好删去。
上述以量化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体育史从宏观走势的规律中探究发展,多年来曾得到不少专家、会议及评奖单位的认同和赞许;但这种略带创新性的史学研究方法的改革尝试尚有待完善,例如,建国以来前后段体育社会发展指标的衔接与连续性,在往后一二次的每隔10年左右或有出现新高潮时的追踪研究中亟待完善。今后承上启下的研究仍以正在改草的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为基础,力求使该传承研究项目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中国传统龙文化概述
龙是中华先民就自然界的多种动物和诸天象,经多元融合而创造出来的神化物,是中华民族的远祖尤为崇拜的图腾。按古时术数家的计年传统,2012年是农历壬辰年,度过公元1 949年后的第2个壬辰年后,基于中国传统龙文化的视角,2013年回首64年来中国体育发展整体态势有似“龙腾”特征,显得特别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3.21840-1949年中的甲子周期的旧中国体育运动简况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随着清末的洋务运动,西方现代体育系统大举传入中国。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旧中国政权更替、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下,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段的转折,中国近代体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以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得到确立,运动竞赛体制的初步形成(清末和民国初年举办2届全国运动会)特别显著。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了现代史的历程,在一些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启示和影响下,学校体育、体育专业教育随之发展;多次举办和参加国内、国际运动竞赛;全国性体育组织有了雏形;一些运动员代表参赛国际体育竞赛作了辛酸的尝试,艰难地步入国际现代体育潮流中。
1949年10月起,世界东方巨龙——新中国觉醒了,中国现代体育踏入了崭新的辉煌历史时期。
3.31989年首次就新中国体育走势作系统研究的初涨跃态势
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前后交界之际,改革初期的1989年对此专题作了初次系列的研究。为研究40余年的发展态势,以题为《新中国体育发展的龙腾特点》于这年首次撰稿,发文于省级体育刊物,次年及以后该修改稿入选2个国际学术会议,收编于《新中国体育史优秀论文集》。
历年的4类多项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引自《中国体育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世界体育大事典》《体育大辞典》等。
建国后,新中国着手初建基业,体育领域的各项业绩均是对旧中国业绩作零的突破。围绕第1届全运会,1959年出现了新中国体育发展以竞技体育为代表的第1高潮。60年代初,暂时困难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后,1963年起,我国体育事业又得到新的发展。以第2届全运会为中心,1965年出现了以竞技体育为代表的第2个体育高潮,取得了建国以来创全国纪录、创世界纪录最多的好成绩。上述第1、2个高潮在我同体育史学界的论著早有定论。经本文量化的数据处理,因而在图1的综合估计值曲线之前段呈现了2个箭头(图1),表示了综合性的2个体育高潮。
首先,从代表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的3项指标来看,新中国成立40年来,已获世界冠军394个,创世界纪录393次。1987年,获世界冠军和创世界纪录均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前者数字与第1、2高潮的1959年和1965年相比,分别为1:5:70,后者数字与之相比,则为1:2.4:2.6。若把1949-1989年各项指标的动态数列在纵横坐标上按年份顺序排列的话,那么坐标上显示的3条曲线宛如一条长龙形,1959年、1965年、1987年3个波澜突起,一峰高过一峰,展现矫健的雄姿。
其次,从反映学校体育普及程度的3项指标来看,1987年及其后4年,较之前2个高潮大有高涨之势,例如1959年全国达标人数为933余万人,1966年有下降之势,到接近第3高潮的1984年则高达3300余万人,1987年抽测11个省市,达标的城乡学生已超过6000余万人,近10年达标人数3亿1200余万,占40年来达标总数的82%;因而,1987-1991年达标人数竟达3亿6000万,占前37年总数的71%。1987年业余体校所数及学生人数分别以4.4%和9.2%的速度增长,均超过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1991年后者以11.6%的增长速度再次飞跃。
其三,从反映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和体育物质条件来看,在1978年以前,其增长均不甚明显,但到1987年后的4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1987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与第1、2高潮的1959年和1965年的比例为1:1.06:4.59。1987年体育经费则以626.5%的增长速度高于287.7%的平均增长速度。此高潮期的50年各类体育场地以328.8%的增长速度高于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183.1%;故该图曲线后段呈奇峰高突。这一趋势反映在绝对数量上就是,前42年新建的60余万个各类场地有一半是在第3高潮期前后新建的。
其四,从反映体育现代化的国际体育活动的3项指标来看,50年代和60年代我国的国际体育交往缓慢增长,40年来,我国与近17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9000多次交往,达12万余人次。自1979年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近10年的交往占40余年总数的2/3左右。到1987年前高峰孕育期,其后高峰较之前2个高潮更有高突之势。
3.42005年就此专题作第1次追踪研究,中国第3体育高潮再现高峰
2005年的3年后,继续跟踪研究本专题,于2008年发表了《试论60年来新中国体育发展的龙腾特点》。就产生一定社会反响的该文由上述4类社会发展指标的综合估计值的曲线分析:1987年及其后4年(1987-1991年),以第6届全运会为起点,新中国体育发展史出现了第3个高潮。纵览60余年体育发展综合曲线图表明的龙形发展态势,特别引人注目。
按60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动态数列分析,集中取其80年代末获世界冠军与创世界纪录的增长速度、增长系数来比较,即可发现1987年的世界冠军169.2%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该项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98.74%),后者同年创世界纪录的266.7%的增长又远为超过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31.33%)。前者269.2%的增长系数大大超80年代198.74%的平均增长系数,后者366.2%的增长系数又大大超128.2%的平均增长系数,两者亦均为1951,1960,1970,1980年代之冠。
新中国第3个体育高潮到来的1987年及其后4年,各项体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十分显著,多项均达建国以来的较优水平,国民中呈现前所未有的“体育热”,体育社会化初步形成热潮,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这些有说服力的社会发展指标,充分证实了新中国第3个体育高潮的形成,“体育才真正走上改革的道路”。从此,20世纪后半叶中国体育发展开始步入由弱变强的质变飞跃。
3.5从2008年到2012年再作2次追踪研究新发展态势表明,中国第4个体育高潮曲线呈现腾飞态势
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际,本专题研究者又撰写和发表了《试论新中国60余年第4个体育发展高潮及其成因分析》,首载这一立论的论文于近20多年来,得到读者引用和下载70次之多,先后得到国内专业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会议、专业主管评奖单位及出版物的初步社会承认。该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作成因分析,探索第4高潮的成因是由于该时期的新中国体育系统处于非平衡的开放系统,具备了产生有序结构的4个(还在系统内有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因素和存在涨落即诱因或契机)必要条件。
当伦敦奥运会圆满谢幕,第4高潮顺利结尾,于2011年冬至2012年初秋,从中国传统龙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现代体育史上的腾飞亮点,现在再作后续研究。对此专题也是作第3次追踪研究,总结近6年来第4高潮的特征与经验。
自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到2010年广东又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以“激情盛会,和谐亚州”为理念的有史以来最好的亚运会,有多个历届之最,例如:办会的规模、赴会人数、使用场馆数、融合多元文化、民众参与程度等。不仅如此,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该会还有下列深远意义:1)促进与提速经济社会发展;2)极大地提升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3)有效地锤炼了干部组织国际赛事的活动能力;4)培养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形成与弘扬广州亚运精神;5)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总之,为广州国际城市留下了丰硕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这3大国际体育赛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发展第4高潮树立了鲜明的标志。新近的竞技体育成就,以体育总局竞技体育的统计数据(后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奖牌数)来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12年8月12日,中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709(2671+38)个。时处第4高潮的这6年间获得世界冠军810(772+38)个,占总数的29.9%。这6年的合计数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总数的30%以上。
上述数据充分说明,第4高潮的指标在中国体育发展历程中呈现了比第3高潮更高涨的曲线高峰。这些量化指标的高涨不仅在整体上与国民体育普及程度及国民人均收入和体育物质保障条件是相适应的,而且和近几年来国民体育意识大为提高,国民体育精神大发扬均为相称的。
自2001申奥圆梦,到2008年“大奥运”成功开头,至2011年深圳“小奥运”成功举办,到伦敦奥运胜利结束的第4体育高潮,以第26届世界大运会完美落幕为光辉持续亮点。深圳大运会期间及前夕处处皆是的宣传口号:“不一样的精彩”体现大运会办会模式的创新,也表现了连续3届世界体育大赛后深圳人民对年轻的移民城市的热爱和不一样的殷切期待。深圳大运办会模式和践行突显了深圳青春之城、科技之城、创意之城的特点,如火炬网络传递和绿色出行是深圳大运会的首创。“大运会期间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正在逐步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和常态长效的城市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按照文化学分层研究的观点,这一系列的惠及民生的中层制度财富特别引人瞩目。在“大运民间记忆10大关键词”的评选活动中,初步选出的“惠民”“环保”“大运蓝”及“志愿者之城”等30个候选词,既体现了深圳人对该会的独特情怀,又表现了深圳人头脑中思想意念的良好积淀。这是深层的观念文化的新变化。大运会留下的举目可见、伸手可触的外层物质文化更是数不胜数,如“春蚕”“火炬塔”“人运村”“地铁网”“绿道”“海之门”等,就生动地永久地记载了深圳的“城市蝶变”,体现了城市建设与面貌焕然一新的体育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时至2012年底,再次全面总结中国第4个体育高潮,历时6年的第4个体育高潮经过了准备期、形成期和后续利用期,承办和参与了6个国际体育大赛,使中国各类社会发展指标出现了跃进式的发展。建国以来,总成绩世界冠军2778个,创超世界纪录1250次,表现了新中国“体育龙”的大展英姿。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创新发展的路线,坚持科教兴体的战略,坚持顽强拼搏的作风,这才是产生高速发展的源泉。
4.研究结论
从1949年到1967年新中国体育发展的第1,2高潮这2个不人的波涛,充分表明东方巨龙觉醒了。纵观中国民间年运传统的60年花甲周期,体育发展呈高潮迭起,犹如强龙翻腾,一浪胜一浪。
从1981年到1989年后这时段的第3高潮使人深刻感悟到不断改革开放的真理。在世界强手如林,现代体育愈加信息化、竞技化的形势下,我国体育只有永葆改革开放的青春,才能永驻其生命力。
从启程再探索,到其无尽发现。2008年起呈现的中国体育第4高潮后,让国人深知,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将是任重道远,体育高潮扩展的广度和深度尚有极大的空间,体育的全面协调发展还有各项任务等待完成。
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筑成的,以2011年深圳大运会持续发展,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灿烂结尾的新中国体育发展的第4高潮,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龙文化的3个特色。
1)以竞技体育优秀成绩为代表的相关体育领域快速成长是显示新中国体育的辉煌,是“融合”特性的民族传统龙文化精神底蕴的又一发展。
龙文化在创生阶段以蛇为特性,包容鳄、鱼、牛、鹿、虎、鹰等多种动物特性,又糅合云、风、雷电、天虹等天象的特性,形成了“融合”的整合特性,故“在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中,以融合排在首位”。龙文化在其发展和升华阶段中,这一首位精神底蕴扩展为兼容、宽容、综合、化合的泛化之意。在第4体育高潮中,体育与文化的大交融达到有史以来的顶峰状态,例如,北京奥运会与中原文化的结合,广州亚运会与岭南文化的共融互动,深圳大运与本土文化、客家文化的配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高潮的文化大融合中,体育与教育、学校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体育的健与美学的美,体育与科技、运动与环境学,体育与经济、体育与产业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文化的发展阶段正好在第4高潮期得到总反映和总体现。
2)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是“奋进”民族传统龙文化精神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新的发扬。
从龙的姿态展示昂首挺胸,张牙舞爪,奔腾向上的形象正展示龙文化的奋斗进取、呈雄图强的精神底蕴,它又正是中华体育健儿在历届国际大赛中,拼搏出来的奋进,顽强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精神所崇尚的龙文化精神。
3)全国人民对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期盼表现了对民族传统龙文化的重要使命的美好期待。
在我国后30年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人民和体育健儿奋进不止的结果,得来了第4体育高潮的最好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获金牌51个,银牌21个,铜牌20个。金牌榜排名第一,2004奥运会排名第二,2000年排名第三。从前3届奥运会金牌总数来看,美国310块,俄罗斯252块,中国222块。中国已经稳定在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格局的第一集团军。最近一届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的优异成绩(金牌38个,银牌27个,铜牌23个,金牌排名第二)又一次证实傲立为奥运-三强之一;因此,我国牢固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过渡的重要阶段。
这些成绩标志着我国东方体育的强势崛起,大大缩小东西方体育的差距,改写了上一、二世纪西方强势,东方体育落后的历史,出现了现代体育史由弱变强的格局。在新中国64年来甲子年代后呈现了现代体育史的跃进——腾飞的亮点。
在上述巨大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秉承中华文化的“善变”“与时俱进”“勇于向前”特性,研究传统龙文化升华阶段的新历史使命,将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神化”的民间启蒙龙文化中萌芽着朴素的辩证法,认定“龙”有众多的融合对象,各部各得共所,生龙活虎。这一特性犹如现代和谐社会及其各部分有机组成那样,共处于有序的融合之中;因此,有学者谌称:“和谐社会为龙形社会”。为此,在新时期传统龙文化的重要使命主要有:为和谐社会提供理念支持;为百姓生活增添福祉。这2项精神文化内涵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前者对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后者对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均有深远意义。这一对中华文化的美好期待,将转化为社会践行,兑现于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