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芳
摘 要:橡皮泥: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柔软而不粘手,它分别有红,黄,蓝,绿,粉,橙,紫...等等多种颜色。是个体自我认知与创造性的表现途径,是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各种物体、动物、人物形象等。
技能整合活动:是指教师将幼儿多种技巧能力融合,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一种途径。
集体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按照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橡皮泥活动;基本技能;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68-01
【问题提出】
橡皮泥是一种常见的美术手工材料。
孩子借助小手去捏、团、压、拍、搓等重复动作,可让幼儿联系操作技巧,增加手眼协调的能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能组合、塑造出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物品,可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创造过程中,他们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如:做条小鱼,小鱼是什么形象?该如何做?同时也能学到分辩大小、空间及分类不同的物件。橡皮泥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从不断的反复摸索中学习,如:听觉、视觉、解决问题、初期幼儿小肌肉的操纵技能、位置、方向及色彩的概念。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发挥潜能,使手与脑巧妙结合,互相影响,使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一、观察现实状况,确定活动内容
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各种泥塑的基本技能:捏、团、压、滚、搓等。但是怎样将这些手法具体表现在作品中,将这些基本的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使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更加的天马行空。让这些技能技巧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于是我将本班本学期的活动手工课,以橡皮泥手工活动为基点,集体教学活动为主,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在“不教与教”创作过程中提升技能、挖掘创意并利用橡皮泥活动来美化班级和开展其他活动。
二、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机能活动
活动(一) 基本技能复习《捏捏、团团、搓搓》
活動(二)玩泥与绘画《热闹的池塘》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幼儿的整体布局和装饰点缀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制作出“金鱼”后,引导幼儿用彩笔添画金鱼尾巴,添画水草组合成 《热闹的池塘》,为作品修饰、增彩。
活动(三)听故事,粘贴画《小刺猬摘桃》
活动提出:现在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有孩子把桃子带到班里来吃,一边吃一边吧嗒着嘴,‘真好吃,惹来旁边一片口水,我忍不住笑,怎么办呢?今天的活动课有了,“《望梅止渴》吧”。
1、首先听取了故事《小刺猬摘桃》
2、结合故事情节粘贴制作了手工画《小刺猬摘桃》。
孩子们的小手很灵巧,经过画—做—粘的一道道程序,孩子们做成了一幅幅好看的图画。
活动(四)捏泥、折纸相结合《夏日欢歌》
夏天,池塘里的荷花开了,像一个个粉墨登场的小姑娘,千姿百态,千娇百媚,漂亮极了。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来,在映日荷花下奏响了一曲《夏日欢歌》
孩子们利用橡皮泥制作荷叶、荷花,广告纸折叠小青蛙,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引导幼儿将“青蛙”贴在准备好的橡皮泥画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想象创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比如:薄其媛小朋友的画,她把折好的青蛙放在一边,而在池塘里画上了小老虎,我追问,“老虎怎么跑到了水里面 ”,她告诉我,“小老虎在学游泳”。哈哈!好可爱的孩子,她的画是不是也很生动有趣啊。
活动(五)看图片塑形象--嘟嘟熊
看图片塑形象,出示嘟嘟熊图片,让幼儿观察其各个部位是什么形状,像什么,然后再用橡皮泥一一把它们搓压粘贴出来,照着图片中的样子有序地进行平面塑贴。
活动反思与总结
1、带动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本次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怎样将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从前自己不敢去实现的理想在手中渐渐成为真实的、真正的现实。活动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为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惬意的环境。
2、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橡皮泥性软,可方便幼儿用小手任意揉搓捏造,达到锻炼小训练手指灵活度的目的。幼儿还可通过观察结合已知社会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塑造自己喜爱的作品,满足幼儿体验生活、尝试参与操作的社会情感和愿望。
3、推进家园关系。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同伴看,拿给爸爸妈妈看,跟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方法与心得让他们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给孩子一个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自我,施展个人的机会;而家长们也更加了解、亲近自己的孩子;同时,使得每位家长对孩子在园表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我们更是在活动中得到了与家长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创造性美术教育》
[2]朱佳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金花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