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是指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该病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晚疫病以往多在保护地发生,但近几年特别是多雨年份—年四季都能发生,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整株死亡。
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庄病薯内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1 农业防治
轮作换茬:防止连作,防止与茄科作物连作,或临近种植。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 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 500~3 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2 化学治疗
药剂种类有波尔多液、代森锌、代森铵等保护剂和内吸杀菌剂氟菌唑、霜霉威、银法利、克露、38%恶霜嘧铜菌酯、56%嘧菌酯、百菌清、霜贝尔、瑞毒霉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