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生态学及精准农业海南黎族药用兰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2014-04-29 15:30寸德志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14年10期

寸德志等

摘 要 通过在海南昌江和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访谈,结合文献与标本鉴定,归纳整理了黎药中兰科植物的种类、用法、用途和药用部位,同时采用评分排序法定量地评估药用兰科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结果表明:海南黎族草医使用的兰科植物有36种,分属于23个属;种类最多者为石斛属,多达7种,其余的每个属有1~3种;专性附生型的兰科植物种类最多(20种),其次是兼性附生型和地生型(各8种)。在黎药中主要利用兰科植物假鳞茎、全草、根部,使用方法主要是用水煎服,占84.6%;其次是用于外敷,占33.3%。21种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评分值,是黎族常用的种类,具有疗效好、记录较完整的特点。其中,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石斛(Dendrobium nobile)、半柱毛兰(Eria corneri)、黑毛石斛(Dendrobium williamsonii)、美冠兰(Eulophia graminea)、流苏金石斛(Flickingeria fimbriata)评分值较高,建议优先开发应用。

关键词 民族药;药用兰科植物;濒危植物;保育

中图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Li Nationality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ethnobotanical research, such as visiting Li healer, reviewing literature and documentation. There were 36 species belonging to 23 genus distributed in Bawangling Mountain. Dendrobium has the highest number of species(7 species), and the others vary 1 to 3 species. Among these orchids, twenty species are obligate epiphyte, eigth spices are non-spot epiphytic type and eigth species are terrestrial type respectively. Medicinal part(bulbs, whole plant or roots)being used and its usage were diversified among healers. Specifically, 84.6% species were decocted in water for oral dose, and 33.3% were used externally. Exploitation value of these orchid species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by using scoring method commonly used in ethnobotany. Twenty species including Ludisia discolor, Pholidota chinensis, Cleisostoma paniculatum, Dendrobium nobile, Eria corneri, Dendrobium williamsonii, Eulophia graminea, Flickingeria fimbriata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in exploitation their medicinal usage, according to their effectiveness in curing diseases and their number of presence in Chinese classical medicinal literatures.

Key words Ethnobotanical;Medicinal orchids;Endangered plants;Protection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10.024

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1]。近年来,海南黎族的民族植物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黎族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类和优良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吸引了众多学者投身于黎族医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6],发掘出一批疗效好、可靠的黎药,如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Li)等。然而相对于海南黎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植物知识,已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海南黎药兰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较少。

兰科植物(Ochidaceae)是有花植物中物种最丰富的类群,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有些兰科植物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兰科植物也是传统医药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使用和民间使用的兰科药用植物不少于60个属(200个种),可见药用兰科植物是民族医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

海南岛丰富的光热资源孕育了多样的生物,其中兰科植物约有80个属230余种[8],霸王岭地区仅附生兰就达26个属60个种之多[9]。海南黎族是在海南岛上定居最早、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黎族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中南部山区,光照与降水充沛,土壤肥沃,地形变化多端,植物种类丰富。黎族在长期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兰科植物的药用经验,这不仅是黎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民族植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在黎族分布集中的地区,对黎族使用的药用兰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详细记载当地黎族草医使用兰科植物的种类、部位、方法和效果。同时应用打分排序的方法,对当地黎族草医使用的兰科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定量评估,按照其潜在价值的大小将调查到的药用兰科植物进行分类,选出潜在价值大的药用兰科植物,为黎药兰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针对药用兰科植物面临的资源危机和医药知识流失危机,提出药源保护和医药知识保护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概况

昌江和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黎族人为当地的原住民,散居于各个村落中。调查区域自然植被保护良好,分布有霸王岭和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海拔50~1 654 m。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24.2 ℃,年平均降雨量为2 500 mm,雨水分布不均,5~11月为雨季,12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9]。

1.2 研究方法

在已有文献报道的基础上,运用关键人物访谈法(Key Informant interviews),走访了七叉、牙劳、南浪等村的10位有名的黎族草医,采用“5 W+1 H”法[10],详细询问了他们使用药用兰科植物的种类、用法、用途和药用部位。采用评分排序法对药用兰科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定量评估[3]。借鉴淮银虎等[10-11]、Russo[12]及郑希龙等[2-3]的方法,结合黎族医药的特点,制定以下评分标准:(1)每有一个草医使用该种兰科植物治疗疾病,得1分;(2)海南省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名录中有收录者[13],得2分,普通品种名录中有收录者[14],得1分;(3)《黎族药志》[4-5]中有收录者,得2分;(4)《药用植物辞典》[15]中有收录者,得2分。以上各项得分之和即是该种药用兰科植物的“潜在价值”,得分高者“潜在价值”大,说明该种药用兰科植物使用价值大,易被人们所接受,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及其组成

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海南黎族草医使用的兰科植物共有36种,分属于23个属(表1),其中最多的是石斛属(Dendrobium),共有7种,占全部种类的19.4%;其次是兰属(Cymbidium),共有3种,占全部种类的8.3%;金石斛属(Flickingeria)、羊耳蒜属(Liparis)、石仙桃属(Pholidota)和隔距兰属(Cleisostoma)、带唇兰属(Tainia)各有2个种,占全部种类的5.6%;其余的都是每个属只有1种药用兰科植物,占全部属的44.4%。在36种兰科植物中,有3种生活型:地生型、专性附生型和兼性附生型。地生型是指植株生长在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在访谈到的药用兰科植物中该生活型有8种,常见的有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美冠兰(Eulophia graminea)和血叶兰(别名金线莲)(Ludisia discolor)等,占全部种类的22.2%;专性附生型是指植株只能附生在树干或枝杈上,该生活型在访谈到的药用兰科植物中最多,共有20种,常见的有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等,占全部种类的55.6%;兼性附生型是指植株既可以附生在植物上,也可附生在石头上,在访谈到的药用兰科植物中该生活型有8种,常见的有芳香石豆兰(Bulbophyllm ambrosia)、 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长茎羊耳蒜(Liparis viridiflora)等,占全部种类的22.2%。

2.2 使用方法、用途及药用部位

海南黎族草医传统使用药用兰科植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水煎、外敷、泡酒、炒食等(表1)。在36种药用兰科植物中,有28种的使用方法是与别的草药搭配,以水煎服,占全部兰科植物的84.6%;有12种的使用方法是先磨碎,然后外敷,占全部兰科植物的33.3%;仅有一种的使用方法是泡酒、炒食。由此可见,海南黎族草医使用药用兰科植物的方法与传统的草药使用方法是一致的,主要是水煎与外敷。

药用部位的选择不仅对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与其功效和用途有着密切的关系[16]。当地黎族草医使用的药用部位有:全草、根、假鳞茎、叶等多个,其中使用假鳞茎的最多,有14种,占全部种类的38.9%,这部分的黎药兰科植物的特点是假鳞茎很长或者膨大,在假鳞茎中积存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其次是使用全草的有12种,占全部种类的33.3%,此类黎药兰科植物的特点是植株矮小或者较为稀少,全草入药能减少采集的时间;用根的有9种,占全部种类的25%,用叶片的有8种,占全部种类的22.2%,这2类黎药兰科植物的特点是叶片肥厚或者根系发达,药效成分在叶片或根中积存较多;用种子的有2种,占全部种类的5.6%;用花的只有束花石斛(Den.chrysanthum)1种。花与种子是黎药兰科植物的繁殖器官,为了保护资源,所以很少用花和种子入药。

调查发现,霸王岭地区的黎族草医使用的兰科植物种类比鹦哥岭地区的黎族草医使用的多28种,而且使用方法也更多样化,原因在于霸王岭地区不仅兰科植物种类丰富,而且还居住着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他们相互学习,因而掌握了更多的药用兰科植物的使用方法。

2.3 药用兰科植物应用前景评价

海南黎族使用的药用兰科植物潜在应用价值评分介于1~10分之间。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将36种药用兰科植物分为4类(表2)。分值大于8分的有8种,占全部种类的22.2%,此类药用兰科植物不仅被当地黎族广泛使用,而且其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最具有开发应用前景;得分6~7分的有13种,占全部种类的36.1%,此类药用兰科植物也被当地黎族广泛使用,药用价值也得到了认可,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得分4~5分的有9种,占全部种类的25%,此类药用兰科植物在当地黎族中使用不广泛,其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得分1~3分的有6种,占全部种类的16.7%,此类药用兰科植物在当地黎族中使用少,其药效尚待开发和认证。

海南黎族草医使用的36种兰科植物中,有26种在《药用植物辞典》中有收录,占全部种类的72.2%;得分超过6分的有21种,占全部种类的58.3%,这都说明了海南黎族草医在使用药用兰科植物上的科学性。有7种药用兰科植物在《药用植物辞典》和《黎族药志》中都还没有收录,这说明了黎族草医在使用这些药用兰科植物上的独特性,具有其名族特色。

3 讨论与结论

作为海南黎族聚居地的海南岛中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仅附生兰就达77个属202个种之多[17]。虽然兰科植物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广泛记载,但是,黎药中的兰科植物药用状况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及关键人物访谈法,对海南黎族传统药用兰科植物资源和药用传统知识进行调查。初步确定,海南黎族使用的兰科植物有36种,分属于23个属,物种最多的是石斛属(Dendrobium), 达7种; 其次是兰属(Cymbidium),共有3种;金石斛属(Flickingeria)、羊耳蒜属(Liparis)、石仙桃属(Pholidota)、隔距兰属(Cleisostoma)和带唇兰属(Tainia)各有2种。黎族药用兰科植物以专性附生型为主(20种),这主要是由本地热带森林降雨量大、湿度高的环境条件决定;兰科植物在霸王岭地区的黎药中主要利用假鳞茎、全草、根部,使用方法主要是水煎(占84.6%),其次是外敷(占33.3%)。

“打分排序法”是通过对某一民间药物进行赋值打分,最后根据所得总分的大小来判断这种民间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的潜在价值的一种定量方法[10-12],对进一步研究药用植物有指导意义,可以减少研究的盲目性[11]。本研究采用这一方法定量地评估了兰科植物黎药的潜在利用价值。结果表明,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石斛(Dendrobium nobile), 半柱毛兰(Eria corneri), 黑毛石斛(Dendrobium williamsonii),美冠兰(Eulophia graminea), 流苏金石斛(Flickingeria fimbriata)评分值最高,由于其使用广泛、药效好且可靠性高,潜在利用价值极高,应当优先开发应用。有必要采用植物化学、食品化学、药理学等学科手段,进一步验证这类评分值较高的黎药兰科植物的传统利用知识的合理性,为海南药用兰科植物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

作为黎族聚居地和发祥地的海南省中南部山区位于北回线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动植物资源丰富,加上琼州海峡的阻隔,交通不便,黎族人民依赖本土植物医治疾病[18]。因而,一方面通过与疾病的长期斗争,黎族人民对植物药用功能有着独到的认识和利用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黎药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这些传统知识很容易随着黎族传统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而迅速流失[6]。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以及保护和开发兰科植物黎药,既能保存黎族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又能让黎族当地的医药知识为现代医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因此,收集和整理黎族民间对兰科植物利用的知识应当成为海南省黎药保护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用价值的兰科植物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满足黎药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与恢复野生兰科植物种群, 防止物种灭绝, 是当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一大挑战[19]。刘虹等[20]以濒危物种回归(endangered species reintroduction)为基础,结合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和中国国情,创建了能够使保护与开发达到良性循环的新的保育和产业模式。同样地,可以利用海南的野生兰科植物种源,兼顾利用兰科植物的树附生或石附生特点,将其种植在自然林内,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实现自然繁殖,形成野外的人工居群,这样既保证了植物药材的地道性,又不破坏野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同时,在市场源头建立产业化和深加工基地,并鼓励龙头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兰科植物的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和回归的基地,通过市场的开发带动海南热带山区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

致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戴好富博士提供资料,海南省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王进强助理工程师在野外调查和植物鉴定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裴盛基, 龙春林. 应用名族植物学[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8: 18.

[2]郑希龙, 饶显龙, 李榕涛, 等. 海南黎族治疗肝病的药用植物资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8): 1 999-2 001.

[3]郑希龙, 孙 伟, 李榕涛. 黎族野生蔬菜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16): 3 856-3 860.

[4] 戴好富, 梅文莉. 黎族药志(第一册)[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94-295..

[5] 戴好富, 梅文莉. 黎族药志(第二册)[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29-246.

[6]郑希龙, 戴好富, 刘寿柏, 等. 海南黎族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以万宁市黎族为例[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4): 20-22.

[7]王旭红, 余国莫. 中国兰科药用植物[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3(4): 15-22.

[8]余文刚, 罗毅波, 金志强. 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区域的优先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6): 911-918.

[9]刘广福, 丁 易, 臧润国, 等. 海南岛热带天然针叶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11): 1 283-1 293.

[10]淮银虎, 裴胜基, 许建初. 民族民间药物潜在价值的定量评判方法[J]. 中草药, 1999, 30(6); 3-4.

[11] 淮银虎. 者米拉祜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12.

[12] Russo E B. Headache treatments by native peoples of Ecuadorian Amazon: a preliminary cross-disciplinary assessment[J]. J Ethnopharmacol, 1992, 36(3): 193.-206.

[13] 海南省中药普查办公室. 海南省中药普查重点品种名录[Z]. 2012.

[14]海南省中药普查办公室. 海南省中药普查普通品种名录[Z]. 2012.

[15] 江纪武, 靳朝东. 药用植物辞典[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

[16] 官伯昌. 浅谈药用部位不同常用中药的功效异同[J]. 广东药学, 2003, 13(4): 66.

[17]刘广福, 臧润国, 丁 易, 等. 海南霸王岭不同森林类型附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4): 396-408.

[18]甘炳春, 杨新全, 李榕涛, 等. 黎族民间传统医药与植物的利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6(2):24-26.

[19] Ferraro G, Brans M. Trade-offs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fisheries policy: a political analysis on the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sheries Law 2000[J]. Natural Resources Forum, 2012, 36(1): 38-49.

[20]刘 虹, 罗毅波, 刘仲健. 以产业化促进物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 以兰花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13, 21(1): 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