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跨界进行到底

2014-04-29 11:37:26上善若水
电脑迷 2014年10期
关键词:领域用户产品

上善若水

小到WiFi、路由器,大到手机、电视,互联网企业扎堆硬件领域无疑成为IT领域近年来的一大看点,百度、360、盛大、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大佬纷纷涉足硬件领域,当互联网思维和硬件思维融为一体时,曾经貌似两条平行线的两个领域交叉在了一起,用智能为我们诠释了软硬件结合的意义。这样软硬领域的跨界将会成为未来IT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吗?互联网企业为何热衷进军硬件领域呢?这样的跨界产品会取得成功吗?下面,笔者将为大家深入分析互联网企业扎堆硬件领域这一现象。

上一个火一个的互联网硬件

当IT硬件厂商和经销商不住抱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360却将一个小小的WiFi无线网卡卖出了数百万的量,互联网企业进军硬件领域,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掀起了硬件领域的革新。360随身WiFi、小度WiFi、乐视盒子、小米盒子、天猫魔盒、华为秘盒、360智能路由器、极路由……互联网硬件设备在2013年已经呈现出了井喷的态势,不单是新品不断涌现,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传奇。

在众多互联网企业面前,IT硬件领域的不景气仿佛从未存在过,新品的不断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推出或计划推出硬件产品。从早期盛大文学的Bambook、百度携手戴尔的Streak Pro D43,到如今的Baidu Inside计划,互联网企业对硬件产品的热情越发高涨,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不仅仅是抢占入口

互联网公司进军硬件行业是为了给自己的互联网服务找更多的入口,这是不少人对于互联网企业进军硬件领域目的的看法。的确,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盒子等设备对用户进行了分流,用户不再仅依靠PC完成互联网的接入,更倾向直接启动软件App满足自己的应用需求,天猫魔盒、华为秘盒、乐视盒子等一大批盒子将资源平台与硬件设备直接绑定,用户启动硬件设备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相应的互联网平台,成为抢占互联网入口典型的代表。

无论是抢占入口还是用户,互联网企业涉足硬件领域的根本是利用硬件设备的粘性,从而获得用户长久的忠诚度,而这背后,是对用户数据的获取。通过分析用户行为,了解用户需求、建立用户资料系统等等,从而完成客户群定位或细分、商业分析及盈利模式调整等应用,最终实现大数据价值。

当然,通过销售硬件盈利也可以成为互联网企业进军硬件领域的缘由,毕竟就利润率而言,一个不足20元的360随身WiFi成本不足售价的一半,当销售量巨大时,同样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不过相对获得用户数据、抢占互联网入口等得到的利益而言,硬件销售的利润对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巨无霸互联网企业而言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淘宝天猫币换天猫魔盒的行为,更引发市场对于互联网硬件最终将免费化的猜想。

推动硬件免费时代

据称,索尼每售出一台PS4游戏机,都要亏损60美元,但索尼却希望先通过此举打开市场。据悉,亚马逊即将发布一款免费的智能手机,但要求用户必须使用年费79美元的Amazon Prime服务。而乐视、爱奇艺、小米、阿里巴巴都发布了智能电视产品,但价格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它们希望削减硬件成本,在价格上产生竞争力,继而通过卖内容盈利……随着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硬件领域,硬件设备未来真可能免费吗?

早在几年前,微软就已经开始尝试类似的模式。2005年,微软推出了Xbox 360。调查发现,Xbox 360豪华版的材料成本为525美元,远高于399美元的零售价。在硬件赔钱的情况下,微软对会员、下载等增值服务采取了付费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逐渐开始进入传统硬件领域,并沿用了“硬件赔钱,软件赚钱”的策略。一个由互联网公司推动的硬件廉价甚至免费的时代,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硬件免费也是较为合理的,毕竟消费者成为互联网硬件用户以后,往往会在使用过程中被动接受品牌厂商推送的广告,并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互联网企业采集数据,用户成为互联网硬件企业新的平台。无形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为何还要花钱购买硬件呢?通俗来说,互联网企业将类似“广告牌”的硬件放入了用户生活中,用户为何还要付钱?

为硬件注入互联网思维

人们常说,互联网企业和硬件企业对于市场的“玩法”不一样,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思维不同。传统硬件思维更关注产品,相信一款优秀的产品自然能够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其通过销售硬件赚钱的盈利模式较为狭窄,更喜欢通过大客户赢得销量。而互联网企业往往更关注用户,关注这个产品可以带来多少用户,考虑从用户身上获取多少利润,这样的核心着眼点让互联网硬件表面上看似不挣钱,但其实通过产品黏住了用户,并通过拓展性和长尾实现盈利。

在传统硬件领域,我们更多看到产品硬件的不断升级,以平板电脑市场为例,短短2年时间,便完成单核、双核、四核直至八核的升级换代,传统硬件思维关注产品本身升级换代,通过新一代的硬件产品吸引消费者并获取市场效益,这造成传统硬件产品寿命往往仅1年或6个月甚至更短,而在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用户流失。互联网思维同样也会让硬件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但其对升级换代的理解更多从功能出发,而非单纯的硬件平台性能,在整个产品升级过程中,更会邀请用户参与整个研发、生产及试用环节,从而让产品能够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将“应需而生”四个字理解得更为深刻。

互联网企业做硬件的软肋

先驱随时可能变成先烈,潮退后才知你在裸泳。互联网企业进军硬件领域并非绝对美好,盛大Bambook、360特供智能手机都称得上是失败了的互联网硬件产品。而纵观当前热门的互联网硬件设备,绝大多数产品售价都在200元以内,低价让互联网企业和市场消费者都能较为宽容地对待这类产品,从而给予互联网企业不断试制的机会。

一款硬件产品的诞生,往往要经历设计、研发、验证及制造四个基本环节,而在这四个基本环节中,互联网企业很难像传统硬件厂商一样熟悉掌握硬件方案、结构模具、物料采购、产品可靠性验证等多个子环节。对硬件设计的不熟悉甚至轻视,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连iPhone 4都会出现“天线门”,小米电池晃动等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互联网企业喜欢采用“饥饿营销”,让用户先预订再生产最后发货的模式也是其无法充分掌控整个产业链的尴尬妥协,HTC这样的品牌都出现过因三星断供OLED屏幕逐渐导致中途更换产品配件供货商的情况,何况国内品牌呢?

写在最后

软硬融合的趋势

应需而生无疑是近年来IT硬件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双系统智能移动设备的出现可以理解为用户对于单一系统应用缺失的弥补,例如不少用户不太习惯Windows 8系统的触控体验,而Android系统在办公应用上的落后也让白领群体有些无奈。笔者认为,Android+Windows双系统产品的出现更多时候是系统应用性能不成熟阶段的过渡手段,当单一系统应用性能足够优秀时,这样的组合必将成为过去或重新归位小众群体的玩乐,主流消费群体没有太大的必要购买这类产品。

猜你喜欢
领域用户产品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杭州科技(2013年5期)2013-03-11 16:40:59
新产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