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厦门大学副教授谢灵写给校长的信被公开后,近日,厦门大学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厦大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春明被指猥亵诱奸多名女学生,涉事教授当即被终止博导资格,厦门大学于10月14日晚间发布《关于对吴春明处理情况的通报》,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而围绕着其是否有诱奸行为的争论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多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网传厦大博导诱奸多名女生
吴春明,1966年生,厦大人文学院特聘教授,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拥有多个头衔和荣誉的厦大知名教授。7月10日,一篇名为《对汀洋的声援——控诉厦门大学淫兽教师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附床照)》(以下简称《声援》)的博文在网上疯转。该博文指出,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博主“青春大篷车”在文中披露了吴春明以学术经费开房,以及其常去的幽会地点,并随文附了吴春明在酒店裸露上身的酣睡床照。《声援》的作者是受害者之一,而她敢于挺身而出,是因为同系的汀洋早先就揭露出此事。
而厦大多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早在去年就获悉该传闻,但一直无法确证。汀洋还发表诸多声讨吴春明的言论,并把矛头指向业内多位学者。吴春明则因此称汀洋“神经病”。而汀洋早在6月23日就在微博上发布了《考古女学生防”兽”必读》(以下简称《必读》),当时虽并未指名道姓,但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声援》中,作者提到《必读》时表示感同身受,“这篇《必读》完美诠释了吴春明引诱女学生的步骤,可谓生动形象,毫不夸张,若非亲身经历,着实撰写不出。与我的经历如出一辙,应并非偶然,吴春明勾引女学生一说也绝非空穴来风。”此外,《声援》作者还补充了一些细节:“先挑选老家在外地、温顺听话的女学生,借口报账、会务等杂事制造更多接触机会,期间伺机借口严厉批评,脾气顺服便展开下一步行动;施以“捧杀”、“恩威并重”等伎俩,对于顺服的女生,便在众人面前大肆表扬和赞美。抑或是承诺发表该女生文章到某刊物,利用反复修改文章的方式增加接触机会,假意关心女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条件,感情状况等,并以‘我们是师生,也是朋友拉近距离,进而甜言蜜语,诱导女生,而深陷其中的女生并不自知。”
根据《声援》一文,受害女生似乎不在少数,“多数女生事后只敢怒不敢言,更有不止一人因为受到吴春明的摧残,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精神恍惚,有的甚至割腕自杀。因为女生不愿声张,更不愿回首耻辱,给了吴春明隐瞒罪行继续为祸她人的机会。”
院系提请校方调查
2014年7月11日 ,针对吴春明所涉事件,经历史系主任、系教授委员会主任鲁西奇教授提议,历史系教授委员会、系务会联席会议协商表决,决定:
一、终止吴春明在历史系教授委员会履行职责,直至上级领导部门对其所涉事件作出结论。
二、提请学院教授委员会中止吴春明在学院教授委员会履行职责,直至上级领导部门对其所涉事件作出结论。
三、考古专业日常工作仍由教研室主任王新天同志负责,有关考古专业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田野实习的重要事宜,均应直接向历史系主任报告,如有必要,直接由系务会讨论决定。
四、提请学院党政、院教授委员会及学校相关领导部门,根据相关法规,对吴春明所涉事件开展调查,以给包括吴春明在内的历史系师生以一个“说法”。
五、作为基层教学与科研单位,历史系系务会、教授委员会并无调查本系教师操守、行为之权,只能等待上级领导部门展开调查,作出结论。
厦大博导未承认诱奸
122名学生联名称举报“不实”
7月12日,吴春明因举报之事已被厦大历史系停职。吴春明本人在校方的调查过程中并未承认此事,而对媒体三缄其口是想等待校方的调查结果。博导吴春明诱奸女学生的事件仍在发酵。
厦大有两股力量在进行拉锯。一方面,汀洋希望校方不要拖延调查,尽快给吴春明应有的惩罚。在其微博上称已将吴春明的诱奸证据材料提供给中央纪委。另一方面,7月14日,支持吴春明的122名历史系学生发了联名信,反驳举报帖,称“‘汀洋在微博中指控吴老师利用导师之便对众多女生行不轨之事与事实不符”,“我们历届学生并未听闻或经历吴老师任何不适当的行为,所谓的以‘发表论文、保研之类为诱因,实属无稽之谈,我们是否有资格保研或直博皆有在校成绩和综合表现可查;发放补贴则是对我们在考古工地发掘和整理资料等科研工作的日常补助,并没有毫无缘由地针对个人发放;而文章中所说有女生‘精神恍惚,有的甚至割腕自杀更是闻所未闻。”多位考古系学生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提出,汀洋为什么要拖延,不把证据公之于众。
事实上,厦大人文学院已联系汀洋要求提供相关证据给学校纪委相关老师,短信内容和号码被汀洋的微博曝光。而对于为何不公布证据,汀洋回应称,“证据已经提交省纪委,如果证据全在媒体曝光,只怕吴春明脸面无存,厦大也会蒙羞。”
吴春明被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
10月14日,厦门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对吴春明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经过三个月的多方取证和深入调查,现查明,吴春明与一名女研究生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对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骚扰行为。通报说,吴春明利用师生关系与女学生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和对女学生性骚扰,严重违背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败坏了师德师风,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职业声誉,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经研究,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
闹腾了好几个月的“博导诱奸门”,到这里算是基本关上了,至少也算是有了一个“阶段性成果”。尽管当事女生“汀洋”,对此处理结果并不满意,认为应该行政开除吴春明。以后,她会不会和“青春大篷车”以及最新出现的第三位举证女生一起和吴春明对簿公堂,也还有待观察。
吴春明的恶劣行为,严重背离了师德,也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整体形象,正因为如此,上个月才有国内外256名师生联名上书,要求彻查厦大性骚扰案。而这个上书,多少是针对此前122名厦大历史系历届学生上书挺吴而来。
这122名学生为什么要写这封联名信呢?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回答就是:“(‘汀洋的举报)不仅对吴春明本人、而且对其所指导的学生们以及厦门大学考古专业、乃至整个厦门大学,都造成了很大伤害、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他们的隐衷,那就是担心自己被“污名化”。
其实,并非联名信没错,这封信的基本逻辑错误是十分明显的:即便写信的122名学生都没有和吴春明发生过不正当性关系,也没有受到吴的性骚扰,但不能推导出“汀洋”等人没有受到诱奸或骚扰的结论。这样简单的逻辑,对博士硕士来讲,会不明白?说到底,还是担心自己在业界学界可能的名誉受损,就不管事实如何,先来宣泄情感。
厦大是“211院校”,更是“985院校”,人所共知。然而在厦大关于吴春明的调查通报公布后,有网友却说厦大是“122大学”。这顶看似玩笑的帽子,其实应该引起厦大的高度重视,出了122名历届学生不顾事实的联名信,不仅说明厦大的师德建设存在问题,而且说明厦大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诚信处事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个漏洞补不上,那厦大这所名校也只能是徒有虚名。
(综合东方网等)
热评:对厦大博导诱奸女生这样的师德“出轨”要零容忍
李劭强
每当关于高校教师的丑闻被曝光后,当事人或一些人似乎总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比如,厦门大学博导诱奸女学生,从其所发短信内容来看,他可以把这种骚扰看成一种喜欢,有些人也会把这种骚扰看成一种盛行的权色交易——认为既然这样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在高校教师身上出现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再比如,川美某副教授所谓“性骚扰”女生事件,在回应舆论时,当事人居然认定即便是与女生亲密接触了,也是一种师德以外的生活,因为他已经退休且是单身老男人。更为吊诡的是,这两起事件发生后,都有学生或同行在某种程度上予以声援,似乎这两名教师都是被冤枉的。
诚然,一些时候,某些不良风气在社会上俨然成为一种明规则;诚然,高校也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某些社会法则在高校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但一个必须厘清的价值判断是,师德弱化甚至沦丧是不该被容忍和被接受的,否则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就难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无法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心角色。即便在此过程中,个别学生没有反感,甚至有迎合,失德事件也不应被接受。有人也许会替被曝光的教师叫屈,说如今有些学生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勤奋好学,一些想走捷径的学生早就熟稔了社会通用的那些潜规则,正是因为某些学生的蜕变才导致了某些教师的变化。这无异于在混淆视听和推卸责任,一方面,即便某些学生有了这样的蜕变,教师也该洁身自好,坚守师德的边界和底线;另一方面,师德的一些边界是恒定的,并不该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师德边界必须厘清,底线必须坚持。
博导诱奸女学生,悲哀了谁?
师超
近几年来有关高校导师的性丑闻层出不穷,在厦大这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大学,导师群体令人尊敬的教育环境中,发生性骚扰的事件,真是令人恶心至极。作为一名大学博导,但他们却用手里仅有的一点权力,谋求个人私利,在各大高校都盛行教授“潜规则”女学生的当下,这种美誉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中国教育界的耻辱,更是大学和大学教师群体的悲哀。
高校性骚扰如此猖獗是因为有少数师德败坏的导师,因他们肮脏的心灵被罩上了神圣的外衣,在性骚扰中屡次得逞,常常拿手中权力“为难”学生,达到“潜规则”的目的,学生往往不能设法回避,防不胜防。除此之外还有在高校“性骚扰”行为的法律规范上,教育部有关意见并未给出明确答案,意思就是如何界定性骚扰、不正当关系,以及如何视程度进行相应处罚,处理权都能在各高校。
不能把博导“潜规则”女生仅仅看作是一起个案,大学的问题不能仅仅指望提高师德来解决。要净化高校教育环境,完善高校权力监督、约束权力,加大惩罚力量,对当事人的处理,不能轻描淡写。更需要从制度上加以防患,更应立足于专项立法高度,从全局性着眼,将相关行为纳入法律约束范畴,这样才能更有效杜绝高校性骚扰行为的再次出现。
编辑: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