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基金会捐赠孟小冬珍贵录音

2014-04-29 07:15
艺术品鉴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北京京剧院孟小冬银座

“北京银座国际2014秋拍“冬皇故物”专场、孟小冬基金会捐赠孟小冬珍贵录音及余音绕梁—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新闻发布会”, 于10月16日下午两点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发布会除现场宣布孟小冬旧物即将现身银座国际2014秋拍外,孟小冬基金会将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将世所罕见的,孟小冬生前私人录制的珍贵原版录音带的数字资料赠与中国戏曲学院,以望填补戏曲历史、学术等领域的空白。与此同时,银座国际亦将联合孟小冬基金会、北京京剧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于11月13日在梅兰芳大剧院共同呈献“余音绕梁—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暨冬皇故物专题展览”。

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董事、孟小冬外孙金祖武先生,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大陆最全面的孟小冬传记《氍毹上的尘梦》作者万伯翱先生,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李师友先生,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先生,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余派老生演员陈志清先生,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余派坤生演员王珮瑜女士,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上海电视台导演柴俊为先生,银座国际董事长田俊女士、执行董事徐斗先生、总经理张黎明女士将出席此次发布会。

此批“冬皇故物”涉及到文化、艺术、戏曲等方面,是研究孟小冬、杜月笙等民国风云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与欣赏价值。因其珍贵性与特殊性,此届银座国际2014秋拍倾力推出的“冬皇故物专场”,将为广大藏家呈献伴随孟小冬大半生的一批珍贵名家书画、原版录音带、首饰、家书、生活用品、老照片等50余件珍贵物品。遗物中有溥儒先生在香港亲赠孟小冬的《观音像》,画面朴素简洁,笔意连贯流畅,墨色浓淡相宜,造型精准生动,为溥儒先生的用心之作,而后经孟小冬带回台湾一直悬于自家客厅;梅兰芳、余叔岩所绘折扇《梅花》,原为《谈余叔岩》的作者、资深京剧票友孙养农藏,后因感念孟小冬在港期间的关照,同时又得知此物对她的特殊意义,最终赠予孟小冬;杜月笙与孟小冬定情之物——一枚重达17克拉的“祖母绿戒指”,是杜月笙唯一赠予孟小冬的珠宝首饰;《郝寿臣脸谱集》系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委托《大公报》社长费彝民赠予孟小冬的珍贵物品……每一件“故物”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的故事,如今现身拍场,无疑是睹物思人,让我们一起去追溯“一代冬皇”孟小冬的往昔岁月。 孟小冬,年少成名,十二岁首次登台于无锡,十四岁便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名角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等同场献艺,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十八妙龄为谋求更高的艺术发展和追求,北上深造,花信之年即称皇艺坛,后几经周折终拜余叔岩做关门弟子,成为余派唯一的女弟子。在余派弟子中,孟小冬堪称为得其真传者,她程门执辔,苦修五年,以惊人的毅力和虔诚地态度继承了余派的衣钵,身肩重责,将余派曲艺传播大江南北。1947年,孟小冬于上海的中国大戏院举办告别舞台义演,被菊坛盛赞为“广陵绝响”,结束了粉墨生涯的她由绚烂归于平淡,逐渐淡出了戏迷的视线。此后她坚持在香港课徒传艺,晚年移居台北仍坚持传授余派曲艺而直至1977年去世。一代“冬皇”以高尚的艺德,受到京剧界广大同行的尊崇。孟小冬取得的成就,为京剧女演员在戏曲舞台上争得了应有的地位,倾动众生的同时也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冬皇”阔别舞台已半个多世纪,而孟小冬去世亦有三十余年,为了使广大热爱余派京剧艺术的戏迷、爱好者再次一睹往昔“梨园冬皇”的精彩表演,银座国际将与北京京剧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通力合作,隆重举办“余音绕梁——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届时除邀请北京京剧院多位名家清唱余派经典曲目,还邀请有“小冬皇”美誉的京剧名家王珮瑜和名净邓沐玮彩唱全本《搜孤救孤》。当日,京、津、沪三地名角汇集梅兰芳大剧院将再现昔日满堂彩的盛况,“广陵绝唱”将重返人间。与此同时,银座国际的团队将携此次征集的孟小冬旧物,盛大开启“冬皇故物”专题展,将一件件孟小冬生活起居的贴身之物、与友人交游的馈赠之物、与杜月笙相守相伴的定情之物诚意呈献。通过展览,拂去历史的封尘,竭力为广大钟爱孟小冬艺术的各界戏迷朋友及民国历史爱好者还原一代“冬皇”的真实风采。

猜你喜欢
北京京剧院孟小冬银座
Percolation transitions in edge-coupled interdependent networks with directed dependency links
汪曾祺佚文《负隅常谈》辑校
汪曾祺佚文《负隅常谈》辑校
小剧场戏曲创作的痴情与梦想——访北京京剧院导演白爱莲
孟小冬删戏
中铁·银座尚筑 迭代公寓 国匠品质
中铁·银座尚筑新品发布会暨银座签约仪式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
薪火相传 国粹生辉(三十四)
临沭县玉山镇:小小紫薯“入驻”银座,变身市民“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