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
孙军简介:
1995年大学毕业后跟随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刘延忠学习艺术设计,后师从原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实验厂厂长、河南省陶瓷总公司总工程师、毛主席用瓷烧制者杨文宪先生和中国著名陶瓷专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徐国桢先生。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钧瓷收藏家联谊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等。参与或主办数十起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工艺美术活动,出版《钧瓷大师晋佩章》、《窑火凝珍》、《美丽钧瓷》、《釉彩幻化》,主编《国宝》系列图书。作品多次获得国内钧陶展大奖,2014年,作品《乐舞中华》、《盛唐气度》再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金奖,获得钧瓷、汝瓷、三彩陶瓷设计国家专利多项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先进工作者”、 “中国钧瓷文化优秀传播者”、 首届“中国钧瓷行业新闻人物”等称号,为河南陶瓷艺术的弘扬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13年11月被评为中国陶瓷工艺大师。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标志性器物——钧瓷,在宋元时期广为烧制,并形成庞大的钧窑系,其开创的钧瓷釉色美学对后世各名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钧瓷恢复烧制以来,广大从业人员做出了艰苦努力,钧瓷技艺得到继承和创新,釉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力量。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钧瓷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前钧瓷发展现状如何?如何解决钧瓷发展中的障碍与制约因素,促进钧瓷更好更快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艺术品鉴》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孙军。
:在您看来,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保护、发展钧瓷的原因是什么?
孙军: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创造性地烧造铜红釉,具有独特的乳浊效果,拥有了独特的窑炉技术。其中,高温铜红釉的使用和烧造,改变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历史,开启了中国陶瓷进入五彩缤纷的时代,是世界陶瓷美学的巨大贡献。
当前钧瓷的发展和独具的特色,已经超越了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在全国的影响度,是河南省其它工艺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成为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钧瓷的独特价值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发展钧瓷事业的重要原因。
:您如何看待当前钧瓷发展的现状?
孙军: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钧瓷三大厂相继停产,国有企业逐步退出钧瓷业,随之而来的是民营窑口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
目前,钧瓷已经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链,成为蓬勃发展的特色文化区域,出现了大批创新产品。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仅河南省禹州市钧瓷生产厂家达到186家,从业人员2.8万人,年产值13.6亿元,年实现利税2.3亿元。如果加上相关产业,分布在全国的近千家钧瓷销售店、包装、餐饮、运输,因钧瓷带来的产值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您认为当前影响或者制约钧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孙军:目前,钧瓷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影响钧瓷发展或者制约钧瓷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
比如人才问题,民国之前,钧瓷行业主要靠匠师与徒弟之间的言传身教。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河南省禹县各瓷厂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采用以下措施:选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工人和干部到大专院校带资培训深造;通过参加省工艺美术公司等单位举办的创作学习班,学习钧瓷制作知识;聘请专家教授来神垕讲学,开展学术交流。进入2000年,民营企业基本取代了国营、集体企业,他们通过自己向陶瓷学校输送学生、参加培训班、师徒传授等培训人才。
由此可见,数十年来,钧瓷界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许多窑口对美学知识、创新理念、新材料、社会审美变化了解甚少,这就造成了许多生产厂家创新能力差,产品抄袭严重,同类质产品多,与时代的要求渐行渐远。
河南陶瓷包括钧瓷从业人十万有余,但目前河南省还没有专门的高等陶瓷艺术大学。一件作品的成功实现,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手工,而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如果我们的钧瓷制作人员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时代所需的作品,将会影响钧瓷的进步和艺术传播。因此,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高等陶瓷艺术学院,提升整个钧瓷从业人员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在营销宣传方面,目前,钧瓷的生产厂家有200多家,但出口狭窄,在省会郑州没有一个专门的展示大市场,更是缺少像现代航空港这样的销售平台。钧瓷店各自分散在不同的街道、市场,而且很多钧瓷营销人员对钧瓷的美学知识了解甚少,经营者也是一知半解,所展出钧瓷无论造型或者釉色,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不能成为钧瓷的代表。
:对于钧瓷收藏爱好者而言,在钧瓷收藏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
孙军:钧瓷千年窑火不断,其特有的窑变艺术使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张独特名片。也是因为“窑变”,造成了钧瓷知识的普及难,许多人刚一接触钧瓷一头雾水,一些收藏家玩了许多年仍一知半解,其主要原因在于钧瓷理论知识的匮乏。
由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钧瓷窑变的理解归纳为“神、奇、妙、绝”等抽象的字眼,难以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描述和讲解,让问询者陷入迷茫的怪圈。钧瓷窑变不是魔术,而是地地道道的科学变化。因此,钧瓷知识的科学理论整理迫在眉睫。
在我看来,钧瓷理论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并形成各自的体系:钧瓷发展史,当代钧瓷窑口,大师研究,钧瓷材质分析,窑变成因,铜红釉成色分析,开片现象及原理,坯体烧成的物理化学变化,造型研究与应用,釉彩分析与研究,烧成研究,开发利用,钧瓷收藏与鉴赏等。
:您对如何促进钧瓷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孙军:首先,钧瓷的发展和对钧瓷的关注程度还没有被提上省一级的议事日程,在省一级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的钧瓷发展工作委员会,钧瓷的弘扬和宣传仅限于一些协会和群众组织,力量十分弱小,已远远不适应钧瓷的发展现状。因此,河南省应该高度重视省级第一张传统工艺美术名片的打造,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钧瓷的发展,为钧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其次,省会郑州作为一个承上启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市场,亟需为钧瓷的发展打造一个集中性、专业性、现代化的销售平台,把钧瓷精品、各窑口珍品集中展示,为全国各地的钧瓷购买者、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最高水准赏钧、品钧、购钧的地方。钧瓷销售平台的打造,将使钧瓷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玩到赏,真正成为一门高雅的陶瓷艺术,为钧瓷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第三,要积极提高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对钧瓷关注度,真正把钧瓷打造成为河南省第一张传统工艺美术名片,提升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形象力和文化推动力等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