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友者
2014年北京文津阁春拍中,一件近年来市场上极少见的陶冷月精品之作《四季山水四屏》表现抢眼,引起藏家的极大兴趣,现场竞争十分激烈,经过几轮竞价后,最终超出估价两倍多的价格,以630万元落槌,创造了其个人最新市场拍卖记录,同时也掀起了整场拍卖会的高潮。
陶冷月作为本世纪20年代初熔中西画法于一炉,以“新中国画”震惊画坛,与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等成为民国时期中西融合派先行者,为时人所熟知。但自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沉寂了,甚至被认为二三流画家。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在诸多名家被大肆炒作之后,人们纷纷寻求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较大升值潜力的艺术品。很多被社会历史所忽略的画家纷纷被挖掘出来。作为面貌独特、在当时影响甚大的陶冷月也被重新记忆起来,身价扶摇直上,后市行情十分看好。
蔡元培鼓励成就其艺术创新
陶冷月精研传统及融合西洋画理念,开创了“冷月画派”,尤以独树一帜的月景山水享有盛誉,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真实地表现云月的韵味,陶采用积墨积色之法渐层着色,因而其画远看融浑,近看笔笔有致。这源于他对传统的深刻的精研。陶冷月早期接触“四王”系统的山水画,后又钻研了米芾、黄公望、王蒙、沈石田、文征明等诸家的山水画技法,以及王冕、徐渭、陈淳、蒋廷锡、恽寿平诸人的花卉画技法。可以说他对传统笔墨做了较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因而在运用笔墨时能挥洒自如,这为他的中西画法融合的艺术革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和极为有利的条件。
然陶氏并不满足于对传统的精通,自认为:既法古人,复师造化,并能崇我个性,且知书画相通之说、明光影明暗科学之理,究形似写意之得失矣。必也进而创为一格,自立门户,然后可以完成其所学矣。因此,他以遵循“气韵生动”为宗旨,吸取水彩画中干画法技巧,采用勾、皴、斫、擦等笔法,创造性地走幽静秀逸的道路,最终形成了个人艺术特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些艺术创新及成就又与蔡元培的热情鼓励是分不开的。蔡元培曾为1926年出版的《冷月画集》题签条、写序言。蔡高度评价其绘画风格,并在文章中写道:“陶冷月本长国画,继而练习西法,最后乃基凭国画而以欧法补充之。创作新中国画数十帧,一切布景取神,以至题词盖印,悉用国画成式,惟于远近平凸之别,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可见他非常重视陶氏这种中西结合的画法。不仅如此,蔡元培对陶冷月在中国画坛将“造成一新派”寄予了厚望,并称:“町畦悉化,体势转遒,洵所谓取之左右逢其源者。他日见闻愈博,工力更深,因而造成一新派,诚意中事”。
蔡元培对陶氏可谓极为关心,两人之间交往密切。蔡还撰写过一副对联赠予陶,联曰:“尽美尽善武韶异,此心此理东西同。”这给了陶氏以极大启发。
此外,陶冷月早年卖画的生涯也与蔡元培有关。鬻画初期的他,由于画风新颖,画作并不被人所接受。为此,蔡元培在1927年亲自为其订制润格:“冷月先生夙精绘事,先民榘矱,海外见闻,分别研练,各还其是。近进一步互取所长,结构神韵,悉守国粹。传光透视,特采欧风。苦心融会,尽化町畦。生面别开,知音非寡。”有如此大名人特地为陶氏制订润格,生意自然十分火爆。据老一辈画家回忆,陶30年代初寓居沪上,画不仅销路好,而且润格相当高,誉满申江。尤其是山水风景一类的“新中国画”,动辄数百上千。当时绘画价格以黄金来论的画家凤毛麟角。尽管画润很高,但求画者仍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后,他的《猫蝶图》曾在苏州以三十两黄金成交,轰动画坛。这些显然都与蔡元培的栽培是分不开的。
投桃报李,陶冷月对蔡元培的帮助自然是非常感激,并以此为艺术革新动力。他曾说:“我致力于新中国画的奋斗,同蔡元培先生的鼓励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现代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蔡元培这样的有识之士推动,也离不开陶氏这样的有为之士努力,更离不开他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独具特色的梅花屡创佳绩
梅花是陶氏钟爱的题材,作品独具魅力。其梅花通过西画严谨光影对比的方式处理,展现出了一番完全不同于传统梅花画的风范。陶冷月从创作实践过程中体悟出中西画之长短互补,从而开创出一套别具一格的体系。其水墨梅花风姿蕴藉、婉丽清新;千叶梅丰腴华贵,庄重典雅。作品透出恽南田的秀逸清爽,又讲究光影空间的变化。因此,陶冷月的大多数梅花作品既有传统影子,又具有现代海派画家共同的特点:用笔细腻、色彩富丽。赵叔孺评价为无一败笔;吴昌硕也曾将自己画梅所钤“明月前身”印章赠给了他。
而对于画梅的技巧而言, 陶氏早年曾有《梅花写生枝法资料》刊印,影响甚广。他充分吸取前人的花卉没骨技法,参以自己对梅花观察、写生的体会,画的月梅高度真实,又气韵生动,使人有置身于花海月影中的美感。陶氏的高明之处就是找到了中西艺术的相交点,用传统的没骨法与西洋的光影法画出了梅花独有的特质。
事实上,陶氏之所以有如此的艺术成就,跟其严谨的创作态度亦有关。他的绘画慢而不快,一幅作品的完成,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无论是一山一水,还是一草一树,他都认真对待,笔笔精到,即使大幅作品也无法找出潦草马虎的地方。无怪冯超然曾评说“当今画家,画梅花时能兼具传统与创新的,当推陶冷月”。
陶冷月梅花作品在市场上曾一度被冷落。90年代开始作品频频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亮相,并受到海外收藏家与投资者的追捧。其《月梅图》在1993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2.1万港元成交;梅花的代表作《报春图》八条屏,在上海朵云轩2003年秋拍会上以16.5万元成交。而该作在八年后的2011年的北京保利最终拍出了230万元的高价。短短几年间竟涨了十几倍,可见其精品画作的增长潜力。此类型画作尤至2008年后开始快速上涨,一般的普通画作也达到十几万以上。如陶冷月《四色梅花》在2008年香港苏富比拍出了49.27万元。
通常而言,这类梅花在大陆以外的地区较能拍出高价,尤其是册页和屏条之类作品更受藏家喜爱。如陶冷月的《梅花册》在2011年香港苏富比的成交价为102万元。其《梅花四屏》在2014年长风拍卖中也以158万元落槌。此作包含了陶氏各色梅花及枝干的细致观察与描摹记录,是他爱梅心绪的笔墨写照。
另外相对于立轴而言,扇面价格通常不会太高,如陶氏的《梅花》成扇在2009年在北京翰海只以5600元成交。其《寒梅图》扇面在2011年中国嘉德中也仅以7.1万元落槌;《梅花雪景》与《寒梅傲雪》成扇在2012年中贸圣佳、朵云轩也分别才拍出了5.5万元和7.8万元。说到底,这也跟尺幅的大小不无关系。
同时他的梅花常与石头、雪景构成画面,这类作品在市场上也颇受藏家欢迎。如陶氏的《芝柏梅石》与《雪梅》在2013年的朵云轩拍卖会上分别以86.25万和13.44万元成交。陶冷月的雪景很有特点,为了表现雪的质感,他曾冒着严寒对雪景观察写生,以画出雪的清朗、厚实、疏松的神韵和凛冽之感。他采用了五代黄筌《红梅翠羽》图中树上白雪白粉的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陶的雪松中堂画上白粉千点万点,密密层层,质感很强。徐悲鸿看了认为用古老技法画出了新的意境,实在难能可贵。
但对于市场价值而言,纵观历次拍卖,笔者发现往往梅花与月景组合一起的作品,价格就普遍稍高,如《踏遍梅花带月归》在2014年的长风拍卖中以94.6万元高价成交。实际上,陶冷月的梅花等花鸟画作品,与三吴一冯等几无二致,显示他深厚的家学渊源和扎实的写生功底,但市场价位却和他们相差甚远。
除了梅外之外,其它的花卉题材作品在市场上也有不俗成绩。其水仙之类画作也常在市场上露面,其中成交最高的《水仙》,在2013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中以224.6万元成功易手。而以画牡丹类型的代表作《十全富贵》,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价达到287.5万元。
另外,动物类型的画作也拍出了高价。陶氏的《月塞芦雁》在2005年被保利上海拍至176万元;其《池塘芦雁图》也于2012年中国嘉德获价575万元,充分显示了其雄厚实力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夜景山水市场大放光芒
除了梅花外,其实陶冷月最擅长的还是月景山水。一轮圆月照彻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给冷寂的夜空以无限的光明,这既是陶氏众多绘画题材的代表性景象,也是创造性地体现独特的冷月画风的艺术象征。陶氏的月景意境清凉静寂,多配以松树、芦雁、秋江和雪景。为了有别于日光下的山水画,他用北宋郭熙的积墨法描绘云层变幻来表现云月韵味,尽善尽美地显现了月景的清灵静寂。
陶冷月的山水是以中西画笔法结合,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思考和研究的结果。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月景山水独特的意境,他对此下了三年苦功,常常彻夜不寐,悉心观察云彩变幻,明月盈亏,并以水彩速写月色,反复揣摩。加上他的技法又十分独特,他不象古人画月那样仅以淡墨勾勒月形云纹,或随意在月旁烘染数笔,徒有云月之形而无云月之神。而是利用光影效果与传统笔墨来表现,但并不拘泥于写实,认为:“要之吾人作画,既取材于自然界,因不能离自然过远,然不仅求形下之真,更当求形上之美”。
事实上,陶冷月妙造新韵的山水画与他游历名山大川密不可分,更和他沉静从容的个性有关。他笔下的山水不见纵横悠肆之笔,却富细腻柔静之象。烟云空朦,光影恍惚,陶的月景山水无疑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艺术作品。陶氏早年每逢皓月当空、烟云迷离时,必登高写生,研求光影变化的规律。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用崭新的绘画语言表现出行云流水、光影变化的灵动和诗意。说陶为中国画坛画月第一人,不为过也。
陶氏幽静肃穆的山水画作品倍受藏家青睐,拍卖行情屡创新高。自1997年《月景山水》在苏富比以33.35万港元创造当时新的纪录后,行情大涨。步入21世纪后,陶冷月作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迭创佳绩。2004年,他的《平湖夜月》以222.38万元拍出,目前在其个人成交价中排名第二位。此画可谓其月景山水的代表作,近景和柳树的画法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传统功力,云水的表现则合理吸收了西画光影透视的原理,浩渺湖水折射出银色的波光,水光泛影使观者有万千气象直入胸臆之感。
2006年《月夜泛舟》在佳士得获价24.9万元;另一幅的《雪月山水》被苏富比拍至127.2万元;2009年,陶氏的《野梅皓月》也以80.96万元落槌。2010后涨幅较为明显,如其《苇岸渔歌》和《虚亭鸣泉》在2011年北京诚轩分别以172万与181万元成交。前者画面采用全景构图,描绘的是理想化的春天江南田园牧歌式的景致。近景是青黄色的农田,中景为青翠树木,远景是湖面与天空,田边树下点缀着几缕人影。画面透视及景深给人以宁静,洋溢出一派江南乡间的安逸与闲适。
在近几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陶氏的月景山水价格上涨较快。2013年,陶氏尺幅并不大的《奇峰垂白》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92万元成交。同年,《月下孤舟》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130.9万元。2014年,其《李白诗意图》成交价为37.95万元。
纵观陶冷月近10年来的拍卖行情,作品总共上拍680余件,成交率在八成左右,每平方尺均价从2004年的6.3万元涨至2014年的12.9万元,将近翻了一翻。目前山水画成交价百万元以上的共有17件,还没有突破千万元的记录。
另据雅昌市场监测数据显示,陶冷月作品自2000年以来总成交额1.16亿元,总成交率77%。自2010年开始北京诚轩、北京保利、朵云轩、香港苏富比等拍行相继纷纷上拍后,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应。2011年中贸圣佳、北京诚轩、中国嘉德、上海天衡、北京保利、长风拍卖等多家拍行也是将陶冷月作品作为继市场硬通货之后的重点推荐对象。
单拎出陶冷月近5年的拍卖成交情况来看,除了2008年秋季遭受金融危机的整体冲击,陶冷月的作品在二级市场上流通量和成交额一直处于有节奏的上升势态。并在2011年春季开始均价迈入10万大关。但以上这些拍卖的价格指数还不是其画作的真正价值体现。事实上,陶氏在现代海派画家中还只属二流偏上,与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不符。
在中国现代画家中,陶冷月算得上是一位奇才。其笔下之月,前无古人,因时因景变幻无穷,意趣盎然,引人遐想。从目前海内外市场上看,陶冷月作品价格还没有到位,相信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陶冷月作品必将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