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 Huang
六支学生团队竞标咖啡吧
浪漫的大学复旦,文艺到骨子里的小资气息浓厚,充满情调的咖啡馆是学校里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线。我所说的咖啡馆,可不是那些随处可见的连锁品牌,而是由同学们自己设计、经营的书院咖啡吧。也许你会疑问:开咖啡馆可不是“过家家”,学生自营给力吗?但只要走过邯郸校区本部6号寝室楼,你一定会被那间小小的咖啡吧惊艳——从寝室楼延伸出来的木制露台,正对着任重书院花园里盛开的樱花,露台上摆着四五张舒适的桌椅、巨大的红色遮阳伞,还有写着经营时间的小黑板。书院咖啡吧不仅外表美观,自制的饮品也物美价廉,还不时推出新的甜点小吃,颇受同学们的欢迎。据该咖啡馆的经营者,复旦11级的张可同学透露,应时节推出的“樱花慕斯”总是会在一个小时内销售一空。
志德书院院长童兵教授曾这样形容他理想中的复旦书院:“学生们可以在其中邀来自己的三五好友,喝喝咖啡,烹饪小食,畅谈人生、探索学识。”现在这个理想可以说初步实现了,复旦希德书院、任重书院率先推出书院咖啡吧,而其他书院也在积极筹划之中。为什么学生经营的“土鳖咖啡馆”能达到这样的高水准呢?其中的秘密在于书院严格的招标工作——面向全书院招标咖啡吧经营团队。2013年3月29日,历经近一个月的筹备工作后,希德书院的自管会在“高霸上”的复旦正大体育馆新闻发布厅举办了咖啡吧招标答辩会,由老师代表和从2000名书院学生中选出的代表作为评委。
要获得经营权有多难?那丝毫不亚于社会上的商铺竞标。我简单地用一组数据说明:答辩经历了3个环节,有6支团队参加,39位评委做出了37轮诘难,竞争的只是不足10平方米的小咖啡屋。答辩中的各种亮点更是让人大开眼界,由清一色的男生组成的团队,跑遍周围的咖啡馆寻找装修灵感,并大胆地与某咖啡豆中国总经销商洽谈;命名“Icoffee”的团队提出了咖啡馆经营与文化创新挂钩的理念,设计明信片代寄、留学生交友等新颖有趣的活动……虽然最终只有一支队伍胜出,但同学们在竞标里获得了远比经营权更加重要的宝贵经验,还有构建书院文化的自信心。连事前颇不放心的老师们也不得不感慨:原来学生团队也能做出这样像模像样的招标活动!现在希德书院、任重书院开设的咖啡屋,已经成了同学们与朋友谈天说地、讨论课程的好去处。
名师研讨课上线啦
选课似乎永远是大学生的心病,总结起来无非是——好课难选,选上了上课时人山人海。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书院全新推出了30门由名师开设的书院新生研讨课,同时满足同学们既选上好课又能与老师充分交流的愿望。
书院研讨课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每个书院主要向本书院大一的新生开设课程,每个人最多选修1门研讨课,具体名额分配有主讲的老师决定,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这种设计将大大减少僧多粥少的情况,尽量使每个同学都拥有一次和大教授面对面上课的机会。与普通的课程相比,研讨课更带有书院文化的血统,非常强调跨学科和综合学习,并且不用算入绩点,让同学们能在更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研讨。克卿书院大一的李雯同学最感兴趣的是医学系彭裕文教授和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联合开设的“人文医学导论”。她兴奋地表示,彭裕文教授和俞吾金教授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牛,平时能够选上其中一个人的课就已经非常幸运了,而且往往和上百人挤在一个教室,一个学期下来连老师的模样都没看清。“现在有了研讨课,一门课就能听两个名师的授课,既学会医学“实用主义”的方法,又融入哲学形而上的思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据了解,开设像“人文医学导论”这样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当下医学的发展,未来的医生们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对医德、人文情怀的要求也更高,所以给医学院所在的克卿书院开设人文医学科,是给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工作。俞吾金教授更表示,自己虽然是学哲学出身,但高中时就曾有学医的愿望,如今终于有机会跨入医学领域的大门,心里充满了期待。尽管这样的跨学科课程,在国内几乎是创举式的,难找到经验效仿,但老师们依旧充满信心,积极地讨论着如何把课上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复旦官方公布的30门书院新生研讨课程里,放眼望去,均是由名教授领衔,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卢大儒、苏汝铿这样超人气的明星学者。而课程的名字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网络科学漫谈”“分配正义论”“社会学视野的世界图景”……书院的课程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虽说书院研讨课主要是为本书院学生开设,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未选课的人不能享受课程资源,这些课程都将被全程录制,全校同学都可以通过校园网观看直播,乃至与老师互动。研讨课的出现,让书院不仅是休憩的场所,也开始成为学术的园地。
知名书店进驻书院园区
为了打造书院的人文氛围,学校不仅在课程上下了功夫,还在园区里引进了上海知名人文书店,让同学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沉浸在书香之中。复旦南区的青葱翠竹里,隐藏着一间数百平方米的房屋,这正是刚刚重新开业的“鹿鸣书店”。
说起这间鹿鸣书店,它与复旦的渊源可谓源远流长。1997年还在复旦中文系读研究生的顾振涛、张金耀在复旦校园附近租借了一个狭小的房屋,开办了最初的鹿鸣书店,它的名字取自《诗经》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相比别的书店,鹿鸣的优势不在于小清新的装潢,储量巨大的藏书,而在于独特的文化眼界。书店坚持卖文史哲类的经典书籍,其中不少是跑遍上海也难找到第二家的珍贵图书,这给鹿鸣带来了“人文书店”的美誉。
近年来实体书店遭遇寒潮,鹿鸣也在2013年店面到期后面临困境,好在复旦及时相助,为书店提供了书院园区内200平方米的场地,并且决定不收取房租而按销售情况抽成。这一举动让书店在南区里生存下来,而书店不仅卖书,还提供借阅、文学经典讲座等服务,同学们也得以在幽幽翠竹间陶冶文化素养。中文系的傅杰教授在开业典礼上说,因为网络冲击,复旦周围的书店几乎绝迹,书店的消失就如同剥夺读书人的“湿地”。“书店是读书人闲时落脚的适宜之所,他们在此可以比较各种图书,与同好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他甚至还建议,通过书店文化讲座活动,给学生们搭建一个新的课堂。
学生自营的咖啡馆、书院开设的前沿研讨课、知名书店入校园……这些看起来似乎并不相关的事情,其实都是复旦在营造书院人文气息中的有益尝试。任重书院自管会主席陈晨介绍,目前书院内部还建设了阅览室、自习室等设施,除了盈利的咖啡吧之外,其他设施是向学生免费开放的,也有学生团队进行自我管理。目前在规划中的还有书院放映室、健身房,或许不久的将来里,大家就可以足不出户在楼里看电影、锻炼身体了。要取得书院里公共设施的运营权,必须和咖啡馆一样参与公开的招标会,并且在书院进行公开演讲、投票。陈晨期待着书院在大家的努力下变成一个更温馨的“家”,“总之我们(自管会)会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招募新的运营团队,一起建设书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