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园没有什么新闻

2014-04-29 00:44:03岳天舒胡晓妍
大学生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汉画燕园大师

岳天舒 胡晓妍

夹在喧嚣的第二体育馆和宿舍楼之间的燕南园如此安静,安静得几乎让人忘记,这里曾是大师云集的地方。

燕南园是在1925 年燕京大学(1952年并入北京大学)迁入新址后,为解决教职员工的住宿问题而建的。它由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主持建造,建造时可谓不惜工本——48亩的土地上,是一座座独立的小楼或平房,除了泥石砖瓦取自当地,其他建材多由国外运来。古朴的灰色砖墙,朱红的屋顶和门柱,还有房前屋后的竹林、松柏和花圃,这片园子一度名冠京城。

但如今,被拔地而起的现代建筑包围的燕南园风光不再,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大师们,也纷纷仙逝或离开。2013年10月24日,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逝世,燕南园最后的大师走了。

怀着对大师们的缅怀和追思,我们走进燕南园。

顺着燕南园的小径一直向东走到尽头,出现一座独立的小院,两尊石狮守着小小的院门,木制的门牌上写着燕南园57号,门前一丛翠竹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里是冯友兰先生的故居,因院内有三棵松树而得名“三松堂”,冯友兰晚年在双目几乎失明下,口述了《中国哲学史新编》。去世后,他的女儿宗璞继续在这里生活,并同样口述完成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前三部,年过八旬却依旧笔耕不辍。

当我们踏进小院,目睹的却是一片荒凉。正南通向屋子的小径上,覆盖厚厚的落叶,小径两旁枯黄的杂草没过脚踝,著名的“三松”完整保留的仅剩一棵。跨过东边的一道拱门,院内杂乱堆着废弃家电和自行车。屋门锁着,所有窗户都蒙着灰色的布帘,无法看到屋内的状况。2011年,宗璞还在三松堂接受《文汇报》采访,如今,老人已离开,这里的破败荒凉让人震惊。

燕南园还有多少房子像这样荒置或无人居住?面对沉寂的燕南园,又有怎样的规划和设想?

现状

燕南园的老房子包括50~66号,大体分为四种:荒废或看起来无人居住的(52、57、58、62号);北大老师、职工家属或其亲戚居住的(59、61、65号);校方使用的,包括办公场所(53、55、60号)、研究所(51、52、56、64、66号)和老年活动中心(63号);违规建筑或违规出租的(50号和64号后的砖房)。

需特别说明的是第四种房屋。50号房屋出租给校外考研、考博学生,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挤着6张床,供女生居住。50号院内还建有一座活动板房,摆着4张床位,供男生居住。此外,64号汉画研究所的北部,新盖砖房的红砖与老房子的青砖粘合在一起,住着一位1964年就来北大的收废品老人。砖房旁边是活动板房,堆着纸箱等废品。

保护

北京大学校园规划办公室的老师说,燕南园属于“第三类建设控制地带”。《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中指出,第三类建设控制地带“为允许建筑高度9米以下的地带。地带内的建筑形式、体量、色调都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相协调;建筑楼房时,建筑密度不得大于35%”。

为了实现“建筑形式、体量、色调与文物保护单位相协调”,2007年,燕南园进行了集中整治。此前,北大新闻网曾报道:“燕南园有违法建筑达1200余平方米,违建房屋、违法出租、无照经营等现象非常严重”。整治后的燕南园,违建房屋基本被拆除。但依然存在50号、64号中违建房屋和违法出租的遗留问题。

北大还对老房子进行了修缮。比如,64号的汉画研究所,崭新的朱红色门柱和窗框,屋檐上一溜青色的瓦当,让这座屋子显得古色古香。但修缮仅限于校方使用的房屋,有人居住或看似荒废的房屋,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比如,57号冯友兰故居,还有侯仁之先生的住宅,裸露的砖墙,残缺的台阶,一派破败之相。

修缮可以尽量保存原貌,但校方是否有对燕南园进一步的规划设想?

遗憾的是,学校尚未出台相关的规划措施。

毫无疑问,各自分离的房屋归属现状为燕南园的统一规划设置了障碍。面对住了几十年的老人、各式风格装饰的研究所,以及学院和校部门办公场所,虽然产权归北大,却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完全行使对燕南园使用和改造的权利。

“学校正考虑建校园规划委员会,独立于各部门之上的统筹机构。”总务部副部长陈杰老师说。

学校虽没具体的规划,但在给学生提供的“挑战杯”课题中,却屡屡提到校园保护和规划的问题,其中包括燕南园。比如,第20届“燕园建筑研究和文物研究”、第21届“校园文物标识系统调查与方案研究”,以及2014年第22届的“未名湖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访客承载量研究”。其中,第20届“挑战杯特别贡献奖”课题小组遍访燕园文物,形成名为“燕园文物”的网站。网站标识北大校园内文物的位置和信息,其中有燕南园。在网站上,可以看到燕南园每座房屋的照片、历史、现状、破坏程度和原因分析等内容。

设想

虽然燕南园的统一规划还较为遥远,但关于燕南园究竟应该变成什么样,人们早已有诸多设想。

曾在燕南园52号居住的林焘先生10年前就说:“这里应当办一个特殊的博物馆,在每座建筑前面设立永久性标牌,介绍建筑的历史以及曾居住过的人物。”遗憾的是,林焘先生于2006年去世,他看不到自己的设想在未来的燕南园实现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肖东发,一直致力于北大文化的研究,出版过多本相关著作,《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风物-燕园景观及文化底蕴》以及《风范-北大名人寓所及轶事》等,他在书中多次提及燕南园。他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写成了《北大燕南园的大师们》一书。如今空闲时,肖东发也经常会到燕南园附近转转,拍照片。谈及燕南园,肖老师表示,“一要维修,二要有人气。可以开设纪念馆,也可以开设研究所,不仅可以介绍这里住过的大师,也可以介绍北大院系的历史,或者做专题展览。”

同为传承燕南园大师的精神,老一辈们主张纪念,新一代的学生们更愿意用行动将大师们的精神延续下去。

64号是朱青生老师的汉画研究所,艺术学院09级博士任楷已经在这里呆了4年。她与其他中国美术史方向的学生、助理和朱老师一起,临摹拓片、查找资料,并致力于为中国所有的汉画制作档案。

艺术学院研究生汪茹芸是接受我们采访中最年轻的一位,她在这里跟随朱青生学习西方美术史。在燕南园规划问题上,她说:“仅仅有纪念是不够的,不能停留在对大师的缅怀上,我们要在这些房子里创造新的历史。”

“尊重他们,就要成为他们。”她最后说。

燕南园很安静,我们可以选择遗忘,但还有别的选择。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汉画燕园大师
汉画中的建鼓舞综论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7:50
汉画
宝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19:40
大师剪我也剪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情系燕园六十年》评介
美育学刊(2021年2期)2021-04-01 08:28:00
传统纹饰在国潮服饰中的创新运用——以汉画纹样为例
燕园的山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3:36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中国化妆品(2018年3期)2018-06-28 06:21:20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上海商业(2016年22期)2016-06-01 12:10:15
大师版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海外英语(2013年11期)2014-02-11 0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