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探析

2014-04-29 00:44:03潘秀霞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工建筑施工技术

潘秀霞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工程项目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复苏和繁荣的代表,在国民总体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文章就水工建筑基础灌浆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希望对我国水工建筑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为提高水工建筑基础的质量和性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055-02

1 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水工建筑建设技术和施工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工建筑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不仅承担着对我国农作物的灌溉任务,还起着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水资源的作用。水利工程是确保农业发展的重要根本性工作,水工建筑采用的灌浆技术、堤坝抗洪防渗技术等,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工业的发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工建筑的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和加固、防渗措施就显得十分关键,是确保水工建筑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以及长期使用耐久性的基本内容,也是水工建筑施工标准的基本要求。

2 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水工建筑在我国有着发展速度快、空间范围广泛的特点,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建设和施工,优质和适宜的水工建筑地基越来越少,施工地理环境信息越来越艰苦,对于水工建筑的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建筑地基进行优化和处理的技术,且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水利工程项目较平常的建筑项目对于建筑基础的施工技术的要求更加苛刻,建筑基础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抗渗能力。灌浆施工技术在这方面有着十分独特的优势,具体见以下详细内容:

2.1 灌浆技术在水工建筑岩溶基础条件下的应用

水工建筑的基础施工经常会遇到岩溶地质条件,目前的施工技术通常是建立在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的经验基础之上,参考相关类似的工程项目进行实际的设计和施工的。在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技术通常有两方面施工技术内容,首先就是做无填充物的基础施工设计,其次就是做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设计。两种施工方式相比较而言,填充物施工设计对于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实际的水工建筑基础施工通常是要根据岩溶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根据岩溶深度和大小情况的不同,此类水工建筑基础的施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处理

措施:

2.1.1 高压灌浆技术处理措施。采用高压水泥灌浆技术对水工建筑基础建设区域进行施工,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基础填充材料的密实程度。同时,高压水泥灌浆自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防渗透能力,将水泥浆利用高压以条形状态注入建筑基础地质内部,并在相应的渗透作用下,水泥浆可以形成网状结构,从而使水工建筑基础具有更好的抗劈裂能力,相应的基础稳定性和抗渗透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2.1.2 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处理措施。该技术处理措施通常是需要采用钻机将携有特殊喷嘴的灌浆管钻入到预定土层位置,然后利用高压脉冲泵将水泥浆压入灌浆管,灌浆管端的喷射装置就可以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到预定土层中,凭借较高的流体冲击力对土层进行切削,破坏喷嘴射程内的原本土层,再将钻杆旋转着以一定速度进行徐徐上提,使喷射的水泥浆同土体进行充分混合,待水泥浆胶结硬化后,就会在水工建筑基础中形成质地比较均匀、强度较高的旋喷桩,从而实现水工建筑基础加固的目的。

2.1.3 水工建筑深层岩溶基础的灌浆施工技术。所谓的深层岩溶通常指的是岩溶的深度达到50米,要在这种类型的地质条件上进行水工建筑的施工采用较为常用的旋喷灌浆技术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其他方法。常规的方法对于此类的水工建筑基础较为有效,对岩溶区域的的周边进行灌浆处理可以使进入的水泥浆在深入过程中会对岩层中的填充物进行排挤,当排挤力较大时,就会使岩溶基础内的填充物和水泥浆易于结合,并且很快凝结硬化,增加建筑基础的强度和抗渗能力。

2.2 水工建筑基础漏水条件下的灌浆施工处理措施

水工建筑基础的漏水情况通常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水工建筑的选址处在可溶性岩区,独特的地质地貌会导致内部存在喀斯特溶洞或溶沟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出现漏水情况;第二,水工建筑地下水文信息较为丰富或者属于软地基工程。漏水基础的处理采用常规的灌浆技术成本高,效果却十分有限,必须采取其他方式对水工建筑基础进行灌浆。具体的灌浆处理措施

如下:

2.2.1 模袋灌浆技术处理措施。模袋本身是一种具有极高强度的纺织品。通常是由尼龙、聚酯和聚丙烯混合制作而成,因此还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采用这种处理措施,可以使袋中的泥浆在很强的压力下,将水分全部渗漏出来,而泥浆中的砂石等颗粒材料会保留在模袋中。这种技术处理方法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泥浆的水灰比,减少泥浆凝固时间,增强泥浆凝固后的强度;另外,由于泥浆在模袋的包裹作用下,即使受到水的冲击,也不会轻易被冲走,而模袋的柔软性也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的溶洞类型,起到良好的堵塞防渗作用。

2.2.2 填充级配料技术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灌浆采用的填充级配料大多为水泥和粗砂砾,且要注意填充料中砾石的大小程度。当简单地使用砾石和普通的水泥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时,就要采用在泥浆中添加粘稠度较高的冲灌级水泥配料,由于此种配料的组成掺杂了砾石和沙土,使用过程中可以形成自然的反过滤系统。需要注意的是,配料的材料质量和配比要灵活运用。粒料的应用可以使基础中的狭窄部分形成“桥架”,将缝隙完全阻塞,形成较好的反过滤层,既可以增加水工建筑基础的强度,又能起到很好的基础抗渗透功能。

2.3 水工建筑基础固结灌浆技术应用

固结灌浆技术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基岩的强度,减少透水的一项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措施。在水工建筑基础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地基或者水利工程下游区域具有很强应用的位置设置灌浆孔,如果地基情况不符合操作条件,就要对坝基和整体部分进行全面固结灌浆操作。灌浆孔的大小一般控制在5~8m,深一些的可以达到15~40m,灌浆孔的设计要在平面上以网格状交错存在。可以采用群孔冲洗和群孔灌浆的方式进行灌浆操作。固结灌浆技术适用于坝基厚度符合标准的情况,既可以起到防止浆液冒出基岩表层的问题,也能很好地强化灌浆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工建筑施工建设对于基础的施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通常的水工建筑都是建立在河流区域,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和抗滑能力是确保水工建筑质量的基础,同时,水工建筑的防渗性能是检验建筑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水工建筑安全性的基本保障。在实际的水工建筑基础施工操作中,我们还需要结合水工建筑基础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且争取发挥出每一种灌浆施工技术的效益,切实保障水工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和使用

性能。

参考文献

[1] 李凌燕,潘玉勇,周树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

利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3).

[2] 石涛,杜念文,郑煌.江坪河水电站基础灌浆试验

[J].水电与新能源,2010,(490):30-32.

[3] 吳景华,裴向军,董颜明.某电站大坝基础灌浆试

验[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

(5):18-20.

[4] 韦瑞生.浅谈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

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

[5] 许厚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中特殊地层的灌浆

方法[J].水利发电设计与施工,2005.

猜你喜欢
水工建筑施工技术
水工建筑实施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
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水工砼泵送和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应用探究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试论关于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道路桥梁施工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3:15
基于GNSS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在天津市大型水工建筑位移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