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乡愁:酒香也怕巷子深
“长安画派”是张黎明生命里的关键词之一。
她生在古城西安,与长安画派同根同源,共同浸润在西安的风土人情里。用她的话说,父亲一辈子扎扎实实就干了一件事——收藏。父亲的藏品中以长安画派的作品居多,而全国名家里则较为偏爱收藏张大千、黄胄的作品。张黎明从小耳濡目染,她与书画打小就不陌生。
家学就像一根线,让张黎明在从事了十年教育工作后,最终还是被引回艺术界。
2005年,她开始出入拍场,购买画作、积攒经验;四年之后,她成为陕西盛世长安艺术品拍卖公司创始人之一,虽然还是跟长安画派打交道,但她摇身一变,已然由藏家转变成为了服务机构。
西安拍卖界的盘子有多大?无非每年几千万的成交量。即便已经做到业内翘楚,但张黎明却已经摸到了西安拍卖界的市场瓶颈。
“一来,西安的市场以长安画派独大,自我限制性强,而外地人对长安画派感兴趣的程度并不积极;其二,西安市场反应相对滞后,仿佛中间有一个隔热层般,上扬不敏感,下跌也慢半拍,整体活动性差。第三,也是最大的问题:即交易率低、换手率低。”张黎明清楚地发觉:“行业的发展还是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挂钩,西安终究难以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媲美。”离开其在陕西经营的拍卖行,到达北京加入银座拍卖之后,张黎明的“乡愁”更加的深刻。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张黎明看来,西安的拍卖行、画廊、经纪人、美术馆、美协等机构和艺术品从业人员都应以学术方向为主导,把西安的优秀艺术家和好作品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拍企应该自持,避免过度竞争
从西安到北京,在拍卖界的池子里泡久了,张黎明对行业的发展与规划思考得更多了。
在张黎明看来,拍卖公司并不是转手平台,而应有自己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可以将更多、更精美的藏品推荐给买家;但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就应该适度“缩减胃口”。以银座国际为例,今年一场拍卖会只推出一两件扛鼎之作,然后主要推广一些让买家任何时候买都不会后悔的高性价比拍品,且将总标的始终控制在几百件内。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拍卖企业并不适合盲目扩张,更不能为了抢占资源而过度竞争,竭泽而渔。”张黎明说:“有些拍卖行只是简单地把东西拿来,印个图录,转手就开拍了,也不管当下能否消化这件拍品,这是一种对市场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我们征集时面对某些藏品,会根据市场情况建议卖家再保留一段时后再出手。”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这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对盈利欲望的适度控制,“千万不能杀鸡取卵,恶性竞争”。
张黎明希望凡是与银座拍卖有过交集的客户,大家都能够成为朋友。“去年成交量达9亿元,我们的客户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在她看来,很多拍企之所以陷入过度竞争,正是因为没有自身特色,丧失了公司发展的拓展空间,只好抢夺任何出现在视野里的“猎物”。“这些企业在经营上也缺少想法。而国外优秀的拍卖公司如佳士得、苏富比有一项业务,给富有者做资产分配,从而让艺术品投资成为客户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国内顾问团队是否值得信赖,艺术品与金融业转换是否便捷,国内艺术品价格是否透明……谈到国内拍卖行能否也开展资产分配,张黎明顾虑重重,但她认为,国内拍卖行一定要和国外接轨,终将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样才能走向更为规范与专业的道路。
未来几年,中小拍卖行可能面临倒闭危机
“现在拍卖行的门槛太低,导致拍卖行数量很大。”在张黎明看来,任何行业都会不断洗牌。随着市场不断正规化,一批中小拍卖行可能会面临倒闭危机。
有些拍卖公司像菜市场一样不讲究,拍品被胡乱堆放在地上,这是对艺术品的不尊重。“或许泥垢之下包裹的就是色泽亮丽的彩绘,更别说发掘文化内涵。”在张黎明看来,把藏品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是拍企最基本的追求。
有的拍卖公司则利用普通民众对艺术品的茫然和不了解,违规操作,“好在近几年,艺术品市场越来越理性,客户在反省,拍卖公司也在反省,这种乱象不会长远。”
……
“法律健全了,市场规范了,才能从根本上制约乱象,让人更好地做事情。”
什么样的企业生命力最长久?完善经营理念,自觉接受行业协会的检查,接受客户、民众的监督……用“止于至善”的理念来指导自己,要求自己,始终坚持正能量。
张黎明有一个梦想,即像苏富比、佳士得那样,做一家有特色,有传承的拍卖企业。“急功近利成不了百年企业,每一家拍企都应该把手头的事当作长久的、永恒的事业来做。”
“做艺术品交易看起来很光鲜,每天接触到的都是特别珍贵的拍品,的确非常开心也很有趣味性,但要为每一件珍品找到好归宿,真是来不得半点浮躁。” 张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