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
目前, 中国书画产业包括书画艺术、书画金融、书画发展等等。产业当中有好几个趋势,我把它归纳为十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书画市场经过了疯狂的增长之后,它要回归理性。疯狂增长的结果就是它有泡沫,现在的泡沫正在破裂,大家每天都可以听到破裂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过去有一段时间,所有书画家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定一个价格,然后很多作品都能够卖得出去,我想这样的环境现在已经不具备。
大海退潮之后看谁是裸泳,我想接下来泡沫破裂之后,看谁有力量重新出发,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 学术性实力型的作品才会可持续,成为真正的精品,所以,艺术家需要好好学习,而不仅仅靠自己的天赋。诗词书画我们还要重新作为一体。
第二个趋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家会碰到一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况。我们的交易额,不管是拍卖的还是私下的交易,我们的交易会变的比较冷清。大多数当代作品的价格可能都会下降20%-80%不等。这个下降的趋势我认为大概是两年左右,从今年初到明年底。
第三个趋势,我认为画廊估计要倒闭一些,最多可能会倒闭2/3。很多画廊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可能缺乏现金流;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好好地培养有潜力的艺术家。所以,画廊跟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我把它叫机会主义者。也就是在这个环境下,画廊自己没有为经纪服务做长时期的准备,画家也很少跟它合作。过去的很多时间画廊做了很多展示,手里收集了一些作品,但是现在作品卖不出去,缺乏现金流,导致画廊要倒闭一大批。
第四个趋势,传统的书画拍卖,在场的或者线下的拍卖,营业额可能会持续地下降,网上的拍卖将会持续地增长,增长幅度也比较大,但是总规模比较小。所以,总体上弥补不了线下交易出现的这种空档,也就是说,公开的拍卖市场上的交易额可能要持续下降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现象。
今后我个人比较看好网上的交易和拍卖,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线下的拍卖公司也不能保真,既然大家都不能保真的话,网上的拍卖就更有优势。当然,网上的拍卖公司,比如淘宝、阿里这样的公司,可以采用一种担保公司的方式为现在的这种拍卖做很多的手续和担保。
第五个趋势,书画作品的估值会更加注重综合的因素。我们过去主要重视一个人做官做多大,还有他的商业包装份量多重,结果学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学术没有足够重视的话,一个人一旦不当这个官,他的价格马上就要掉下来。所以,学术才是真正支撑的力量,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这样成长,而不是忽然间当了官就跳上去,跳上去掉下来就摔得很重。
所以,我希望将来持续性的成长是学术的比重比较大,不管跟官商业的怎么比起来,在100分当中学术大概要占50-60分左右。我的意思是说,书画作品将来需要有学术的支撑,有一个内涵,有一个表达的水准。但是这里面也不是说谁的水平最高他就卖得最好,也不是,当然还需要商业和社会力量的推动,很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画廊的就是帮着做这件事,投资人存在也做这件事。
第六个趋势,艺术品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今后会更加重视企业化的长期经营。我们现在的作品主要是个人的或者画廊的,主要以作品为主。作品买卖,很少考虑到企业的经营,企业品牌的塑造,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等等。换句话说,它就依赖某个人,弄了某个人的几张作品,这个人的作品卖完就赚钱,卖不完就不赚钱甚至破产,这个我们叫项目型甚至买卖型,它不是做企业的。今后做企业,这个企业将会与艺术家做长期的合作,并且做全面持续的经纪和代理服务。换句话说,如果画廊变成企业,它就必须有面向未来的思考,必须跟艺术家有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才能相互依存,互利互赢。
第七个趋势,艺术品的平台,包括艺术品和书画网络,包括连锁经营等将获得更加突出的地位。它的平台的重要性将加强。所以,我们现在讲中国的文化产业叫“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其实在很长时间里我们都是“平台为王”,“内容为王”一直是不足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为王”也越来越重要,特别在现在网络的视频领域“内容为王”很重要。艺术品领域,我们今后的平台,包括拍卖的平台,艺术品网站平台,学术平台,会突出它的地位。
第八个趋势,书画投资公司将会作为主角,它将体现出画廊、收藏和投资三位一体的功能。大家都知道过去的书画买卖,就是画廊把艺术家的作品拿到手,投资人也把它拿到手,收藏家也把它拿到手,这三类人都靠艺术家赚钱,但是没有一个人做艺术家的提升服务。他们拿回来就挂在走廊或者挂在家里或者藏在仓库里,总之没有人为艺术家做经纪提升的服务,既没有学术服务,也没有很好的商业服务,就算是商业服务是也简单的炒作,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提升的服务。我经常把很多画廊叫走廊,就是挂画的地方,不是一个经纪服务机构。今后将会出现一种投资公司,这种投资公司将具有国外的画廊的功能,还有中国人的收藏的功能和投资公司的功能,它必须要长期的投资,而且这个企业将要追求上市融资。我们将会出现市值过百亿的公司。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好多艺术品基金,它的投资一般来讲都是三年或者五年,最多不超过七年。可是大家都知道,一个文化企业真正价值开始的时候都是从第八年开始,我们过去说婚姻也有七年之痒,好多到七年的企业破产的也很多。第八年开始赚钱,不过中国投资人一般到第八年就走得光光的了。所以,老外一投资就从一而终,一投资就十几年,而中国的很多投资基金最后都是保底收益,根本就不是风险投资,最后都变成高利贷的融资,只不过用投资基金的名义。 总之,我们都在吃艺术产业,却没人为它干什么事情,都在吃艺术家,却什么事儿也没干,就等着作品升值,等着卖出去。过去30年中我们书画作品涨了300倍,我们艺术水平涨了多少倍?我们的经纪服务能力涨了多少倍?我估计我们会汗颜的。
第九个趋势,今后可能会出现艺术品产业基地,比如书画产业基地或者成为一种发展的模式,将会替代画家村,这种产业基地是一种产业链,它是以企业为主,而不是以画家为主。画家把书画作品交给企业,企业在一个产业基地里运作,这就是今后会出现的一种格局。
第十个趋势,艺术金融在书画产业的投融资会越来越活跃,这个活跃就不是过去简单的一种民间投资,很多商业银行也会介入进来。我想今后会有更多的人注重长期的投资。
小型的商业银行很可能在书画产业投资融资领域里拓展商机。今后的商业银行就不再像现在有一些银行的艺术品理财事业部或者是信托部门,它将来会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专门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