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还是信仰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怎样的一种信仰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这是白岩松的书《幸福了吗?》中的一段话。
近几年来,都市人开始喜欢把玩各种各样的手串。菩提、紫檀、黄花梨、琥珀、蜜蜡、水晶、崖柏……各种材质都纷纷被人们打磨成珠,结成串,戴上手腕,成为每个人手腕上的秘密。尤其人们常常看到明星戴手串,更使之有潮流化趋势。
手串,是现在的流行说法。搁以前,用大白话讲,也就是戴在手腕上的佛珠。只不过近年来由于手串的流行,佩戴者早已超出了信众圈子,珠串的种类也五花八门,价格更是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手串一盘消百愁
在大多数人看来,戴手串有装饰美化、提升品位、调节心理的作用。
在北京一机关上班的老王下班后,也不着急回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把野猪毛的小刷子,慢悠悠仔细地刷起他新进的小叶紫檀。他桌上的手机里,一个名为“串吧”的微信群里挺热闹,不时有人打听手串最近的行情,或晒自己盘崖柏的新进展。
虽然是单位二把手,老王谦虚地把自己定位为小老百姓,“不为显摆,不为投资,咱玩手串,就图一乐呵!”摩挲着手里的小叶紫檀,老王舒口气;“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烦心事儿多,每天拨弄几下手串,能让我心里舒缓一下。一串东西可能本不值钱,但玩得时间久了,就有感情了,别人再想加价收回去,也舍不得了。”
从养生与休闲上来说,玩家们大概都体验也享受到了手串盘玩的乐趣。比如说,体验包浆过程,享受包浆成果,这在身心上得到极大的休闲和愉悦。
文艺青年王小姐因为喜欢禅文化,办公桌上通常放着“三宝”:写有佛家语录的书签、柿子形的寓意“事事如意”的书镇、以及手串与持珠。她觉得如今人们爱戴手串也是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表现:“它们陪伴在身边,似乎都在暗示着我,时时处处追求更随缘、平和、清净的日子。”
此外,玩手串还是彰显身份的神器。前阵子在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的土豪新标准中,第一条就是这样写的:“土豪总是喜欢在脖子上挂上明晃晃的金链子,并且以粗为豪。新土豪们则低调地挂着各种佛珠,比如沉香佛珠手链,黄花梨材质的佛珠,低调奢华有内涵。”
见到张学堂的时候,也没觉着是位亿元户,身上不见明显的奢侈品LOGO,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位普通中年上班族。“在我们圈子里,显山露水往往会被大家鄙视。不经意地露出一串品相上好的手串,这才叫品味。”如今,价值连城的手串与高级定制的服装、全球限量的名车一样,已成为身份的象征。
喧宾夺主之势
“我的稳定客源,一多半都是男人,40多岁,有一定财力。他们把玩的境界也是分阶段的,开始选个几百元、千把元的玩玩,然后慢慢地会喜欢更好的材质,再玩到后来,就要选老货、选古董级别的了。”在潘家园经营杂项店的刘华说。“我接触到的手串玩家,玩个一两万,也算发烧友了。玩得最厉害的,据我所知花了几百万。”
刘华经营的店,原先主要卖文玩核桃。但这两年,假核桃大行其道,伤害了玩家的积极性,生意逐渐不那么好做了。有人建议他,干脆进一批手串,放店里搭配着卖。没想到,两年时间,手串倒成了店里的招财树。“经济不太景气的年份,古玩生意肯定受影响。倒是这几年的手串,像半路杀出的黑马一样,本是我们的副业,却每年有20%的增长空间。”刘华说。
据媒体报道,近两年,珍稀材质的手串材质,如沉香、蜜蜡等,年平均涨幅都在50%以上。此外,菩提、紫檀等手串近两年的价格也在连年上涨。以一串黄色蜜蜡手串为例,“3年前,这串东西只要3000多元,现在呢?要2万5千元了!”刘华说。
也难怪,走进潘家园市场,正对着大门的,便是一条手串专卖街。菩提、紫檀、黄花梨、琥珀、蜜蜡、水晶、崖柏……黄的、红的、白的、黑的、黄的……星月的、金丝的、木纹的、透明的……各式珠子应有尽有,眼花缭乱。除了挑不尽的珠子,还有各式各样的穿绳。潘家园,据说已经成为全国手串批发地。
从外地来京开会的李慧,趁着下午放风,跑来潘家园开开眼界。虽然来之前,朋友提醒过她,但看见一整条街挤得满满当当,一家家店有成千上百挂手串,李慧还是有点看懵了。随着人群,她这家店听一耳朵,那家店请教一两句,最后终于决心要买几串星月菩提,回家送人。
走出潘家园市场的时候,这个来自江苏沭阳的中年女人,不仅带走了几挂手串,还有一个令她踌躇满志的想法——从潘家园进货,在老家开一家手串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