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漳缎……11月10日的APEC晚宴上,与会领导人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拍摄了全家福。宋锦“新中装”惊艳亮相,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宋锦发源于苏州,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族壮锦一同被誉为四大名锦。宋锦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宋高宗为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明清时宋锦织物逐渐鼎盛,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出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就是乾隆时期苏州生产的重锦。此后,受咸丰时太平天国战争影响,机织业蒙受重大打击,至同治、光绪年间重新复业。
苏州宋锦最初是专供装裱书画之用的。织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可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小锦四类。重锦有四五十种花样,均为明清流传下来的底本,如龟背龙纹、金线如意、双桃如意、福寿全宝、梅兰竹菊、定胜四方等。重锦又称“大锦”,花作退晕,金勾轮廓,是宋锦中最名贵的品种;细锦在四方连续、六方连续、八方连续骨式内添加小花,分别称四达锦、六达锦、八达锦,用作衣物;匣锦最薄,又称“小锦”,颜色素净,用作书画、锦匣装裱。
宋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主要特征。元、明、清三朝以后所形成的以经面斜纹作地,纬面斜纹显花的锦又称宋式锦、仿宋锦,但统称宋锦。
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在色彩应用方面,多用调和色,一般很少用对比色。宋锦织造工艺独特,经丝有两重,分为面经和底经,故又称重锦。
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更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初期,苏州一度有宋锦厂,后来更名为织锦厂,1990年代后期,许多工艺美术类的老厂都在“改制”后被撤,包括宋锦、苏绣等传统项目都从计划经济的国营改为个体经营了,目前的苏州宋锦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和锦盒制作,还有日常用品如枕套、被面等等,但由于用途的有限,从事宋锦的个体企业并不多,规模也较小。
近十年,国家开始挖掘非遗传承,宋锦得到了重视,传统宋锦的挖掘、传承和研究都得到深入。这次为APEC提供面料的鼎盛也是挖掘、传承宋锦的大背景下积极行动的一个代表,他们在创新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宋锦只有进入市场,未来才可以发展。
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其华而不炫、贵而不显的特质符合北京APEC会议组委会要求。APEC特色中式服装,被命名为“新中装”,它充分体现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新中装”。设计师赵卉洲说,这次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设计理念要兼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要简洁大方、包容度强,款式要古为今用交融,面料要保暖舒适、因时制宜,纹样要符号化,力求简明色彩,要融合个性与整体和谐,工艺要精湛,着装效果要彰显领导人形象和气质。
她介绍说,此次APEC男领导人服装采取了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的设计,工艺上中西合璧的剪裁方式,使用盘扣、镶滚等,色彩上,选用了故宫红、靛蓝等厚重大方的传统色调。女领导人服装为立领、对襟、连肩袖,双宫缎面料、饰海水江崖纹外套。女配偶为开襟、连肩袖外套,内搭立领旗袍裙。领导人服装采用“海水江崖纹”的设计,赋予了APEC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的寓意。
“新中装”采用的面料宋锦,在制作方法上革新。利用电脑提花机织大大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少量的羊毛纤维、富于色彩变化的纱线,使其更为挺阔、保暖、鲜亮。纹样上,如海水江崖等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
虽然借APEC火了一把,但宋锦在收藏品和艺术衍生品中的市场需求和供应量都比较小。单单对比现时的名气和收藏行情,与宋锦“本是同根生”的苏绣的市场价值则远超宋锦。不过,随着这次亮相,宋锦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进而传导到消费市场,宋锦将会迎来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