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在线网
1935年,三宅一生出生在日本,三宅一生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当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时候,他还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的妈妈在那次战争中受伤去世,同时遇难的还有整个广岛60%的人口。
三宅一生的童年时代,日本还是一个贫穷和满目创痍的国家,美国占领期间给日本带来的西式时尚:玛丽莲 梦露、米老鼠、电视和速冻食品,都给儿时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日本人中,有很多人向往去美国和过美国式的生活。
1959年开始,三宅一生在东京念大学,学的是绘画,但是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时装设计师,1965年,他到了时装之都巴黎求学。1966年成为著名时装设计师拉·罗修的助理设计师,1968年又转到纪·梵希门下,担任助理。在两位大师的培养下,学到了许多高级时装设计和复杂制作工艺的技巧,他于1969年辞职渡美,任杰弗里宾的设计师,研究成衣服装设计。
1970年,三宅一生回到日本,在东京建立起自己的“三宅时装设计所”。并于1971年在东京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时装展,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的那组从柔道服装中变化而来的粗棉布时装不仅不受欢迎,还被一些崇尚西方文化的日本人嘲笑为“装土豆的口袋”。 1970年代初是三宅一生的命运转折点,他的“土豆口袋”在本土受挫,在纽约和巴黎却受到热烈的欢迎,他的那些宽衣博带的大和时装一经亮相,立刻征服了欧美的时尚舞台。
1973年,他又在巴黎举办了高级成衣发表会。1976年,举行了名为“三宅一生与12个黑女人”的剧装表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就在80年代初,三宅一生设计出了他堪为经典的作品——“塑胶马甲”(Plastic Bodice)。80年代诞生的时装设计大师不胜枚举,但主流基本是柔软的布料,只有三宅一生,启用坚硬的工业材质来进行设计,“塑胶马甲”是其中的代表,它来源于三宅一生那段与众不同的经历。被原子弹轰炸过的日本广岛死伤无数、遍地狼藉,持续的核污染效应让整个广岛在随后的几十年都笼罩在阴影中。核辐射让妇女生产出可怕的异形胎儿、皮肤病蔓延、癌症横行……就是这段经历,让三宅一生设计出了犹如盔甲般能够保护身体的坚硬质地的马甲。女性穿上他设计的这种“塑胶马甲”,既可以用塑胶本身的光滑质感与三宅一生在其上的设计衬托出美妙的曲线、还可以依托其坚硬的质地保护柔软的腹部。这道马甲就犹如人类的“第二道肌肤”,看起来十分性感但却无法被刺穿。
1980年代后期,三宅一生开始试验一种制作新型褶状纺织品的方法,这种织料不仅使穿戴者感觉灵活和舒适,并且生产和保养也更为简易。这种新型的技术最后被称为三宅褶皱(也称一生褶),而子品牌Pleats Please也于1993年创建。制作这种织物时,需先将布料裁剪和缝纫成型,再夹入纸层之中,压紧并热熨,褶皱就形成了,并且会一直保持着。
凭借对时装设计的热情,他独自去巴黎深造;他追随过纪梵希等时尚界设计大师,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他以极富工艺创新的服饰设计与展览而闻名于世。在一定程度上,他设计的服装是“东方遭遇西方”的结果,目的是让穿他的衣服的人从服装结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却又表现独特的体形美。他就是日本顶级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的时尚哲学
用一种最简单、无需细节的独特素材把服装的美丽展现出来,这便是三宅一生的时尚哲学。其品牌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掰开、揉碎,再组合,形成惊人奇突的构造,同时又具有宽泛、雍容的内涵。这是一种基于东方制衣枝术的创新模式,反映了日本式的关于自然和人生温和文流的哲学。其品牌的作品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正是这种玄奥的东方文化的抒发,赋予了作品以神奇魅力。
三宅一生对时装的解释是:试图创造出一种既不是东方风格也不是西方风格的服饰。他的追求显然是成功了。那些T恤、裤子、小上装、套头衫和那些像羽毛一样轻的外套,都在三宅一生的商标下风靡全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服装实用性得到了相当大的强调,他的晚装可以水洗、可以在几小时之内晾干、可以像游泳衣一样扭曲和折叠。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女性那里,这些特点具有致命的诱惑力。
三宅一生品牌不仅在时装设计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更向香水行业进军并取得成功。1994年,三宅一生推出其经典之作——“一生之水(L'Eau D'Issey )”。一生之水以其独特的瓶身设计而闻名,三棱柱的简约造型,简单却充满力度,玻璃瓶配以磨砂银盖,顶端一粒银色的圆珠如珍珠般迸射出润泽的光环,高贵而永恒,至今依然受到时尚人士的热捧。
和三宅一生的名望相比,他的经济收益始终是个迷。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1993年3月到1997年3月之间,光是“我要褶皱”的品牌线,就售出了68万件外套,每年约有21万件其他系列的衣服在全世界售出。而仅在1997年,他就开出了13家专卖店,而使他的门店总数达到了109家。他的经营范围除了时装以外,还有箱包、家居用品和自行车。他最重要的经营场所在巴黎、东京、纽约和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