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封闭,京东阿里全方位对决

2014-04-29 00:44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4年13期
关键词:刘强东阿里巴巴京东

赴美上市,小弟京东先行一步

捷足先登,刘强东意气风发

与阿里巴巴相比,京东在上市一事上极为低调,先是多次否认2014年有上市计划,甚至不惜让刘强东背上“食言”之名,最终又选择在2014年1月31日(除夕)突击递交IPO申请,让市场大感意外。3月20日又更新了上市申请材料,公布了2013年年报数据以及股东变动等关键数据。5月22日,美国当地时间上午9点30分,随着纳斯达克的一声钟响,京东终于抢在阿里巴巴之前,成功完成了上市,成为中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第118 家公司。

事实上,京东的突击行动也是形势所迫。同为电商概念股,虽然京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阿里巴巴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法国里昂证券电信和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埃莉诺?梁就曾对外表示“我将会买入阿里巴巴集团的股票,而不是京东商城的股票。相对于京东商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更加安全”,这或许也是许多投资者的共同想法。

京东之所以秘而不宣递交招股书,显然是为了抢在阿里巴巴之前上市卡位,取得先行者的“吸金效应”。一向与马云对着干的京东老板刘强东,这一回算是“赢”了一把。

不甘人后,阿里加快IPO步伐

近几年来,关于阿里巴巴上市的传言和官方表态不断。2011年支付宝事件使阿里巴巴在美国市场经历了严重的信誉打击,而港交所对于股权制度的限制又使阿里巴巴陷入了两难境地。阿里巴巴在与港交所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拉锯战后,最终于2014年5月7日宣布启动赴美上市事宜。

除了京东这个后起之秀的威胁,与雅虎之间的协议也是阿里巴巴选择在今年上市的重要原因。2012年,阿里巴巴与雅虎达成协议,如果阿里巴巴在2015年年底前上市,便允许其购回雅虎所持阿里巴巴24%股权的一半。可惜,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的阿里巴巴“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赴美上市落在了京东后面。有意思的是,在京东上市之前,就有市场传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将会参与其IPO承销,但最终,它们却出现在了阿里巴巴的承销商名单中,而不是京东。

虽然京东在上市时间上抢在了前面,但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巨头,并不会因为这点失利而有所动摇。业内普遍认为,阿里巴巴的IPO融资规模将远超京东的17.8亿美元,预计在200亿美元左右,有望冲击Visa的193亿美元规模。无论最终结果是多少,都预示着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将主营业务上的对决,延伸到美国资本市场。

全面对决,两大寡头寸土必争

刘强东表示,“从北京到纳斯达克,京东用了10年的时间。上市只是京东的一个小小进步,未来会创造更多的进步。”对于京东来说,上市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一路走来,京东经历了很多对手,从最初的当当、凡客,然后到苏宁、国美,最后到阿里巴巴。两家公司先后上市或将成为战事激化的导火索,将早已开始的局部战争升级到全面对决。

联合腾讯,京东也要做巨头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BAT三足鼎立。很多公司在BAT竞争的大环境中受伤,另有一些公司则在BAT的大环境中获益,京东是典型的后者。

从拍拍到易迅,腾讯一直想在电商领域有所建树,不让阿里巴巴专美于前。不过事实证明,腾讯无法在阿里巴巴的“老本行”上占到便宜。京东崛起后,腾讯电商一度将打击与超越的目标变成了京东,不过最终仍旧选择了联合对抗阿里巴巴。2014年3 月10 日,腾讯支付2.14亿美元现金,并将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易迅继续以独立品牌运营,京东会持易迅少数股权。腾讯入股京东后,其QQ资源与《微信》资源将向京东倾斜,这给京东带来的想象空间有二:一是移动、二是社交。而移动与社交正是电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京东在其强项物流方面也可能获得腾讯入股的华南城的支持,而物流一直是阿里巴巴的短板。有业内人士称,京东上市时获得超额认购的原因就是腾讯入股京东带来的红利。通过IPO而来的大量资金,外加腾讯的协助,京东对阿里巴巴开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威胁。不过,刘强东的最终目的显然是要自己做巨头,而不是在巨头厮杀的边缘地带过安逸日子。因此,京东与腾讯的合作关系也并非牢不可破。

合并UC,阿里巴巴发力移动端

在路演过程中,刘强东一直强调京东在移动端的优势。由于移动端争夺战日益激烈,阿里巴巴近年来进行了系列投资,包括新浪微博、《高德地图》、UC、《陌陌》、虾米网、《在路上》、《快的打车》、友盟与《卓大师》等,弥补当时竞争环境下的移动互联网的短板。腾讯入股京东后,京东借助腾讯的力量在《微信》、《手机QQ》和手机客户端三线出击,使得阿里巴巴不得不再出大招—合并《UC浏览器》(以下简称“UC”)。

2014年6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全面合并UC公司,合并后UC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并合至阿里体系内。此次整合将大部分以阿里巴巴集团股票,配合部分现金的方式进行,整个交易对UC的估值远远超过之前“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即百度并购91的19亿美元。业界认为,阿里巴巴合并UC不仅可以弥补移动互联网中入口和流量的不足,还可以加快国际化进程,增加了阿里巴巴与百度、腾讯竞争以及IPO上市的筹码。

除了高调合并UC,阿里巴巴也在京东“6·18”店庆日来临之际,针锋相对地公布了2014年“6·18”策略。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宣布其移动端“码”战略,以对抗京东获得的《微信》一级入口。如果说2012年“6·18”是口水战,2013年“6·18”是价格战,那么2014年“6·18”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移动端”大战。事实上,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尤其是微信支付崛起之后,一些原本依附于阿里生态的第三方导流网站(如《蘑菇街》、《美丽说》等)也开始自立门户,依托腾讯支付,形成自己的商业闭环,对阿里形成分流。在这种压力下,阿里巴巴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回击京东和腾讯。

海外拓地,京东阿里打出国门

京东在上市前刚刚宣布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一是为了整合腾讯电商资产,二是突出公司2014年在金融和国际化方面的战略要点。整个京东集团设立了两家子集团公司(京东商城集团和京东金融集团)、一家子公司(拍拍网)和一个事业部(海外事业部)。新的组织架构大致显示出了京东一段时间内的业务版图,这些版图与阿里巴巴的业务高度重合,比如京东商城与天猫,京东金融与阿里小微金融,拍拍网与淘宝。

阿里巴巴与京东上市之后,都将加速海外拓地,海外交火的可能性非常大。与京东相比,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海外的知名度更高,国际化动作也更快。2014年6月,首次访华的意大利总理称赞马云和阿里巴巴具有创造精神,拥有创造未来的能力。作为中意合作的一部分,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和阿里巴巴也签署备忘录,将合作促进意大利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的天猫、天猫国际和其他零售平台,向中国庞大的消费者群出售商品。这是阿里巴巴在5月和法国政府签署备忘录后,国际化拓展的又一突破。

在与意大利政府签约后,马云不无自豪地在《来往》扎堆中表示,“你想在淘宝上从意大利和法国买啥呢?昨天我们和意大利政府签约,说说你的采购单吧”。对于国际化的节奏,刘强东则表示“会先选择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合作,因为文化、习惯等稍微接近,而欧美地区暂时还没有考虑”。

开放与封闭,孰优孰劣仍需检验

开放与封闭,正是阿里巴巴与京东的不同的架构逻辑:京东包括仓储、配送都由自己搭建,自己面向供应商拿货,是自营电商模式;而阿里巴巴仓储、配送都由第三方提供,自己不拿货,是开放的平台型电商。总而言之,阿里巴巴以开放为逻辑构建生态,京东商城以控制为逻辑控制生态,两家商业公司之间的对决,也是两种商业思维的碰撞。开放与封闭,不仅仅体现在运作模式上,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公司控制权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京东的第一大股东是美国的老虎基金,持股22.1%;而刘强东持股比例为18.8%,是第二大股东。但IPO 后,刘强东通过个人对公司“股权+投票权”(高达83.7%)保证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与刘强东相比,马云虽然也很强势,但他本人及其创业伙伴在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到9%,远低于前者。业界将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与刘强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进行对比,部分结论认为刘强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有利于京东发展,而这让马云大动肝火,因为他认为合伙人制度较为开放,在董事会层面可以容纳更多不同的意见。

目前来看,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仍占据绝对优势。资本市场一切以业绩说话,阿里巴巴的业绩远远强于京东,这也是人们预期阿里巴巴未来募资将大幅超过京东的主要理由。阿里巴巴提交的IPO申请文件显示,该公司去年拥有2.31亿活跃买家,2013年在阿里巴巴旗下三个购物网站共消费2 480亿美元,规模与芬兰的经济体量基本相当。与早已赚了个盆满钵溢的阿里巴巴相比,京东在2013年的前三季度才实现盈利,创造了6 000万美元的利润—但是大部分都来自于利息收入。虽然已成功上市,但京东的业绩一直不怎么样,这也是不少投资者一直诟病京东的重要原因。另外,京东采用的是亚马逊模式的直销模式,这也就意味着京东必须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仓储、库存和物流之中。

无论最终结果是京东被阿里巴巴打垮,还是成功撼动阿里巴巴的统治地位,京东与阿里巴巴两大巨头在电商领域的寡头局面已成定局,两者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展开竞争,而这种竞争会将战线逐步拉大,给其他竞争者制造较大的门槛。

猜你喜欢
刘强东阿里巴巴京东
做“最懂产业的云”,京东云首发云操作系统
No.14刘强东谈“996”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京东43亿入股永辉刘强东着眼生鲜“最后一公里”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小黑犬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