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活动在科学探究中绽放光彩

2014-04-29 07:06俞桂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回形针磁性科学

俞桂云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目前,科学课堂努力实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的理念也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和大多数老师遇到相同的烦恼和困惑:课堂上,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对某个科学原理进行探究或验证,当时学生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学生最初的错误观念并没有改变。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反思:虽然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轰轰烈烈”,学生看起来好像都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其实并没有进行思维活动,他们只是急于得出结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对于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科学探究强调动手,但更强调动脑。强化在探究中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的心智技能的提高,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结论的理解和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

科学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的达成需要依赖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概括反思,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当务之急,在实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的理念之时,要强化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训练。

一、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也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思维活动一般都起始于问题。问题的产生,源于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现象产生疑问时。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研究的价值,就是该问题在课上根本无法解决。其实这些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有进行思考,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思维含量,不值得去深入探究。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应该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能够进行解释,并可以通过科学探究可以验证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科学的探究,必须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入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提问的愿望。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就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注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当给予积极地评价,保护其自尊,课堂气氛应该要和谐融洽,让学生可以在比较放松的条件下,积极思考提问。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时要有序思考

动手探究是一节科学课的中心环节。学生们在提出了各种假设后,最想做的是动手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如果只是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可能只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然而,动手探究不是表面的热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要精心计划组织。也就是说,在动手做之前,要明确为什么做、怎么做、观察什么、记录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制定一个比较恰当可行的方案,用以指导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避开盲目操作,把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

动手实验时需要有序思考,在执教《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这一课时,我感慨颇深。

师:这个线圈原来会吸引回形针吗?通电后与此前有何不同?

生:通电前不会吸引回形针,通电后会了;

生:线圈有磁性了;

生:电能生磁;

……

师:发生什么变化了?为什么?(操作:将线圈中的铁钉拔出)

生:回形针掉了不少;

生:吸引回形针变少了,磁性变弱了;

生:铁钉的有无会影响磁性的强弱;

结论:有铁芯磁性强,无铁芯磁性弱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这两种变化,得出:有铁芯磁性强,无铁芯磁性弱的结论。除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哪些因素也会影响磁性的强弱呢?请同学们先猜一下,然而借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工具进行验证。

接下来,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不一会就乱作一团。各个小组的桌上已经一片狼籍,部分学生玩钉子的玩钉子,玩回形针的玩回形针,根本没有思考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为了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盲目行事,成功地完成探究活动,在以后几节探究课中,我改变策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最想研究的问题,选择合理的工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讨论时,各小组成员说的说、记的记,几分钟后,各小组都设计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再让学生动手验证。这样,学生的实验是有目的的,科学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在进行探究活动时,真正做到了有序的思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习、活动。才能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慎重思考后得出结论

进行一个探究活动,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刚接触的科学问题,只能简单的描述出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而不能把这个现象、结果和研究的问题相结合,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学生对于整一个探究活动,缺乏思考,没有真正的理解。这可能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有限性、考虑问题也不周全有关。所以,当学生完成动手探究后,应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或组内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便于他们更清晰的把探究结果表述出来,使他们的内在知识结构更完善更科学。

我们科学课的教学除了教学生尽可能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思维。思维是记忆的基础,善于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程度,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我坚信:激发了思维活动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本质,有助于学生养成了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科学态度。学生们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也会在探究活动中获取锻炼和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柯桥区稽东镇中学 312061)

猜你喜欢
回形针磁性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漂浮的回形针
自制磁性螺丝刀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r3+的吸附
科学拔牙
一种新型磁性指纹刷的构思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
磁性纳米Fe3O4促进的固相合成2,2’-二羟基-1,1’-联萘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