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波
[摘 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在东盟国家首次提出后,得到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积极响应。RCEP至今已经举行了4轮谈判,在各成员国的积极推动下,谈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各成员国推动RCEP谈判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RCEP;谈判;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F11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5- 0080- 03
1 东盟推动RCEP谈判的原因
近年来,东盟作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次区域集团,在推进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表现是在推进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同时,与亚太地区的6个主要国家签订了5份自由贸易协定。东盟巧妙地利益其一贯主张的“大国平衡”战略和集体行动的力量,成功地扮演了亚太地区“轮轴国”的角色,在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略的一极。在美国高调加入TPP之后,东盟提出了建立RCEP的建议,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
东盟提出建立RCEP,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美国提出的TPP。TPP是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信号,美国重返亚太必然影响到东盟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和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关系到东盟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东盟在亚太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只有掌握这一主导权,才能维护东盟在亚太地区以及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建立由东盟主导的RCEP,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巩固和发展东盟的地区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建立RCEP也可以缓解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对东盟产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东盟目前已与亚太地区的6个主要国家,即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了5份自由贸易协定(其中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的是同一份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整合这5份自由贸易协定,减轻由于规则过多,操作易乱的问题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造成的伤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增强内部凝聚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是东盟的战略目标,RCEP的建立与这一目标的契合是东盟积极推动RCEP发展的根本原因。
2 中国推动RCEP谈判的原因
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受困于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率为负数时,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却高达7.5%以上,成为在经济危机时期,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同他国的合作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或多或少让中国感受到了压力,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加入TPP谈判,所以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可能遭受贸易转移带来的损失。东盟提出的RCEP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国的压力,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东亚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机遇。但这并不是中国参与RCEP的根本原因。与东亚各国的合作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和繁荣,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谋求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进一步提升在亚太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才是中国积极加入RCEP的根本原因。另外,加入RCEP与中国一贯坚持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相符合,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主张东盟发挥主导作用。由于RCEP坚持开放性、灵活性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更加符合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太高的准入门槛,目前还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可能会因为一味地迎合高标准使中国经济利益受损。所以,东盟提出RCEP构想后,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响应。
3 日本推动RCEP谈判的原因
日本虽然失去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桂冠”,但是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地位依旧不容忽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银行体系遭遇打击,经济长期处于徘徊甚至是衰退的状态,出口减少和内需市场难以拓展,这些都制约着日本经济的发展。1993年,日本人均GDP高居世界第二,2007年,被新加坡赶超。近年来,首相频繁更迭,日本面临国内动荡不安的政局;严重的少子高龄化问题制约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劳动雇佣也从“年功序列”转向“成果主义”,劳动雇佣环境日益恶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日本原本的“一亿总中流社会”崩溃。安倍政府上台之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比如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大支柱:货币宽松、财政政策、增长战略,但刺激国内经济和出口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2014年4月1日,日本政府实施了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第四支箭的上调消费税的政策。这是日本长期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日本减轻政府负债的无奈之举,但这很可能会削减国内消费,并造成外国投资者从日本撤资,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解决国内困境,日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利用外部市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地实施FTA战略,日本为了积极应对,维护自身在东亚的传统地位,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在东盟提出RCEP建议时,由于中国也表示同意加入,日本不会允许自己被排除在一个包含中国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外。此外,2013年,日本高调宣布加入由美国主导的TPP,也体现出了日本害怕被美国边缘化的担忧。
4 韩国推动RCEP谈判的原因
经济危机冲击后,韩国经济较早实现复苏,家电、汽车等传统优势行业根据需求扩大了市场份额,一方面促进韩国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使韩国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增强了产业竞争力,但韩国想要回到危机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很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美国经济虽然在温和复苏,就业市场持续回暖,但美联储表示仍会坚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本国经济,欧洲经济也持续低迷。外部环境不景气,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韩国是非常不利的。由于韩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且主要依赖于特定的产业和少数国家,所以制定合适的对外贸易战略,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出口导向的贸易大国,韩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双边FTA的合作,将缔结FTA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战略。目前韩国已经与东盟、智利等缔结了双边FTA,并且与美国和欧盟这两大经济体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对韩国意义非凡。目前,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正在进行中,而RCEP的谈判必将促进中韩自贸区建设。加之RCEP包含东盟、中国、日本等重要的经济体,如果谈判成功,将给韩国产品的出口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对促进韩国经济发展,改善国内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结构也很重要。
5 印度推动RCEP谈判的原因
经济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造成了一定了冲击,但是由于印度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并且在危机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所以虽然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但相较其他经济体,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自身拥有很多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比如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力,巨大的人口资源,且以年轻人口为主,特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私营企业以及以软件产业为代表的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等,这些因素极大地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政府赤字,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持续低迷的外部环境等都给印度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通过参与FTA,与他国抱团取暖,不失为印度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优选择。由于印度担心RCEP可能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在RCEP谈判上有所顾虑,但不加入RCEP谈判,由于贸易转移效应而给印度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严重。
6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动RCEP谈判的原因
澳大利亚是较早签订并实施FTA的国家。早在1976年,澳大利亚就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正式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大国。在1983年1月1日与新西兰启动了紧密经济关系协定,这是澳大利亚签署的自由化水平较高,涉及内容较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从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发展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东盟签署的是同一份自由贸易协定就可以看出两国的紧密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融入亚洲”一直成为澳大利亚对外经济政策的一个指导方针,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中东亚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澳大利亚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希望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合作,带动自身经济发展,而且东亚地区巨大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国内资源类产品和初级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贸易市场,澳大利亚渴望通过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带动本国产品出口。由于澳大利亚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连接美国和亚洲的桥梁,澳大利亚一方面加入了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另一方面也加入了东盟主导的RCEP谈判,这样可以同时避免在国际经济秩序调整中被美国和东亚边缘化,可以预见一个同时加入TPP和RCEP的国家,必然会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所以,澳大利亚对于加入并推动RCEP谈判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
新西兰本身较小的经济规模,偏远的地理位置,简单的经济结构和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决定了新西兰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上的积极态度。由于经济规模小,造成了新西兰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而且出口产品虽然在追求多样化,但依然以初级产品为主,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使本国产品出口获得优惠的市场准入和较高的国民待遇地位,而东亚巨大的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刺激新西兰产品出口,这对新西兰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投资领域的谈判是RCEP谈判的核心之一,如果谈判成功,资本流动的加大,对补充新西兰国内资本不足以及促进本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荣林,等.APEC内部FTA的发展及其对APEC的影响[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
[2]许宁宁. RCEP: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J].东南亚纵横,2012(10).
[3]毕世鸿.RCEP:东盟主导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J].亚太经济,2013(5).
[4]张海琦,李光辉.TPP背景下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议 [J].国际经济合作,2013(3).
[5]漆莉. RCEP:中国推进东亚经济合作的机遇与对策[J].亚太经济,2013(1).
[6]文富德. 金融危机后的印度经济发展前景[J].南亚研究季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