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摘要:山东琴书是我国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现今已经不如当年兴盛,但是山东琴书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形式仍值得我们去传承。
关键词:山东琴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
一、山东琴书——优秀的民间文化
(一)本土地域特色浓厚
山东琴书是说唱艺术,在我国已经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琴书一开始就是农民自娱的庄家耍(又叫玩局),清末呈現兴盛局面,名家辈出,流传地区日益广泛。山东琴书这一传统曲艺艺术,有着自己的本土特色。山东琴书一般由两或三个人组成,一个人演唱,其他人负责乐器伴奏,曲艺表演中有着浓厚的方言俚语的使用,这样就会使得琴书听起来更加贴合大众,观众更加愿意去听,对于故事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是十分丰富,不仅有着直接的唱段描述,更有着其他手法的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使用应有尽有,传统剧目《绣鞋记》、《武大郎逃荒》中都有显著的表现,加上本地艺人的延长表演,地域特色就更加浓厚。
(二)内在风土人情丰富
民间最看重的就是婚丧嫁娶,对于婚丧嫁娶的百姓来说是头等大事,不仅是面子上的象征,更是老一代流传下来的古老传统,是对老祖宗的尊重。琴书在这种事情的表现上也有很多作品,这反应的就是当地百姓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的艺术升华,喜事有《小二姐做梦》,丧事有《小寡妇上坟》,作品结合这些具体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将民间的这些古老传统写到作品里,并且演唱出来,这是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山东琴书不仅娱乐了大众,一定程度上在无形中给人深思,产生教育意义。
二、山东琴书——濒临失落的原因分析
(一)当代文化的冲击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纷纷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琴书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本来反映的是勤劳的百姓的生活琐事,面对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听琴书,或者说琴书已经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琴书是农耕文明的代表,面对现如今生产方式发生的极大变革,琴书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快节奏时代的到来,流行文化以及精英文化的冲击,也给琴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传统的走街串巷表演不再有很大的观众群,科技产品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多的愿意使用电子设备观看喜爱的节目。流行音乐的发展壮大,精英文化的提升,这些都无形中给琴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山东琴书的衰落除了观众群体的减少外,还有就是现如今这是一个需要交流的时代,像琴书演唱这种与观众互动不频繁或者根本不互动的艺术,更是加剧了它的衰落。
(二)鲜有新的艺术创作
琴书的演唱表演是民间艺术家的智慧结晶,相对于其他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习琴书表演。现如今的琴书发展不利的很大原因是缺少新作品,新剧目,文化发展形势多样,并不就是代表自己会被埋没,好的作品问世,优秀的表演形式这些都会使得自身的文化艺术更加辉煌,不应该完全归咎于其他原因,还应该找寻自身的原因,创作新作品,结合现今的日常生活,不要被传统的优秀剧目所束缚住,观看现在很多人创新的琴书表演,仍能看到很多以往的剧目演奏的影子,尽管加入新的表现元素,但是作品不好,加入什么也是无人问津的,所以创新作品刻不容缓,脱离于传统,反映现实生活,创新表演艺术形式等都可以为琴书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三、传承山东琴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琴书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做好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立,就是使得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优秀文化创作,这些文化都是当地民间艺人的优秀智慧的展现,对于民间技术文化,应该做好保护力度。我国的文革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很多艺术作品,所以现如今加大民间艺术文化的寻找与保护已被提上日程,现如今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是取材于传统,又从中创新出新作品。
对于山东琴书的保护工作,首先应该广泛收集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将这些文化保存起来,动员各地的民间保护组织,做好民间文化的考察与发掘,寻访老一辈的优秀民间艺人,探寻琴书的发展演变,做好琴书的保护工作。其次可以对于琴书的民间表演做好图像的采集摄录工作,作为影像资料进行保存,发掘优秀的民间琴书艺人,鼓励地方开办琴书表演,对于琴书表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政府支持,将琴书的重要性告知这些老艺人,鼓励培养新艺人表演与创作。此外,山东琴书的表演受众群体多为老年人,应该让琴书的受众群体逐渐壮大起来,对于琴书的表演,在传统的基础上革新新形式,加入流行元素,但不要失去其本质,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还可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或者琴书表演进学堂等方式得到他们的喜爱。
不断的创新与改革琴书,让琴书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琴书的保护与传承,不是让观众必须喜爱它,而是对于我国老一代的优秀文化传统不要忘记,琴书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琴书的地域性极强,有着丰富的风土人情地貌,观看琴书的表演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貌,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它带给观众娱乐的氛围,欢笑过后的深思,无形的教育意义,对于我国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成为其发展基石,进行文化创新的源泉。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QN14。
参考文献:
[1]陶园,缪晓梅. 论“徐州琴书”的档案式保护策略[J].兰台世界,2011,(10).
[2]吴艳玲.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对山东民歌演唱的启示——以南路代表人物王振刚为例[J].音乐创作,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