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2014-04-29 23:19张禹刘林
中国机械 2014年18期
关键词:仿真建模分析

张禹 刘林

摘要:针对人体下肢运动能力受损患者,研制了一种新型躺式下肢康复机器人。采用定轨式模拟椭圆形步态轨迹,进行康复训练。应用UG建模,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和ADAMS仿真,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康复机器人;建模;分析;仿真

引言

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是针对人体肢体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辅助性帮助患者患肢完成各种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或代偿原有功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1]。

1.整体结构建模

经研究得出,人体实际步态轨迹为近似椭圆轨迹,当患者进行完全或足够接近正常步态的训练时,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2]。综合各方面研究分析,初定了整体方案,并进行了UG建模。

该康复机构的主要组成为:步态运动机构,动力传输机构,驱动制动器和支撑机构。康复训练方式采用被动式牵引和主动式蹬踏两种训练模式。当进行被动式训练时,采用伺服电机提供动力,经带传动,将动力传输到步态运动机构,由步态运动机构带动人体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当进行主动式训练时,由人体下肢推动步态运动机构,经带传动机构与制动器相连,达到阻尼训练目的。

2.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该步态运动机构由两套相位差为180度且由一根主轴联结起来的相同单侧结构组成。其主运动部件的构成构件有:杆,滑块和凸轮导轨。

人体下肢与步态机构的联合模拟模型简图,如图1。图中点A,B,C分别代表人体下肢的,髋、膝、踝关节点。杆AB代表人体大腿,BC为小腿,CO为人体踝关节到驱动轴心距离,OA为驱动轴轴心到人体髋关节点的距离。其中约束条件有,点A为固定点,杆AB绕点A转动,构成髋关节转动副;杆AB和BC铰接于B点,构成膝关节转动副。BC与CO铰接于点C,构成踝关节转动副。当运动机构工作时,给予杆OA一个角速度输入量ω,杆OC繞定点O点进行周转运动,同时带动滑块沿杆L3做滑动副运动,C点由于轨迹约束,为沿已定的椭圆轨迹运动。其中角α为髋关节关节角,β为膝关节关节角,γ为踝关节关节角。

两式联立即可解得AB、BC杆的角速度 、 。

2.2 运动学仿真

2.2.1 踝关节的速度仿真

将仿真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中,进行参数化设定求解。根据仿真分析需求,设定60o/S和120o/S两种角速度输入。测得踝关节速度变化,如图2示。

图中左纵坐标代表速度,横坐标代表时间,实线代表速度变化。60o/S时,速度变化在0.1-0.15m/s之间; 120o/S时,速度变化0.2-0.3m/s之间。即不同输入时,速值不同,但按一定规律变化,且变化较平缓,变化幅值在人体步速可控范围内。

2.2.2 踝关节的加速度仿真

如示图2,右纵坐标代表加速度,横坐标代表时间,虚线代表加速度变化。60o/S时,加速度值小于0.45m/s2, 120o/S时,加速度值小于1.7m/s2。总体来说,加速度按规律变化,变化较平缓且波动性不大,即加速度仿真结果满足预期设计要求。

3.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下肢康复机器人,并进行了建模和运动学分析仿真,验证了康复机构的可行性。

下一阶段将通过分析各关节角变化规律,进行工作空间研究。由于康复机器人还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还有许多有待解决和改进的地方,希望本文对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倪俊瑜.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9(1):127-128.

[2]夏昊昕,张立勋,王岚.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J].应用科技,2004,31(2): 4-7.

猜你喜欢
仿真建模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Buck开关变换器的基本参数设计及仿真分析
试析PLC控制下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情况分析
基于MADYMO的航空座椅约束系统优化设计
中国体态假人模型与FAA Hybrid Ⅲ 型假人模型冲击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