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断臂上市带来的问题
从2010开始,迅雷就以开始蓄谋赴美上市,但因当时中概股低迷,价值估值太低放弃。事后邹胜龙曾强调:“如果我们以7亿美元估值上市绝对可行。”在随后的几年,迅雷一直对赴美上市耿耿于怀。公司的几乎所有战略,也都纷纷围绕上市进行。实际上,上市对于迅雷的高管和早期投资人而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家有12年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市场处境非常尴尬。在整个行业往移动端发展的大势下,迅雷却并未找到感觉,在PC端的发展也遭遇天花板。要知道,与迅雷同期的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大都已经上市。要么输血送上市,要么断奶等灭亡。无论是高管,还是投资人都已经不想再耗下去了。最终,迅雷选择和小米牵手,并通过自绝后路的方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迅雷每股发行价12美元,收盘时大涨了 24.17%,收于每股14.9美元。与之前某几家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相比,迅雷在资本市场的反应还算不错。尽管有投资人认同它的价值,但这种断臂式上市却让业界对迅雷接下来的健康发展充满担忧。
在PC端,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用户对迅雷的刚性需求正逐步降低。而在内容分发方向上,也有百度、乐视和搜狐等强劲对手。更重要的是,为上市而策划的“净网行动”,损害了其付费会员的权益。需要指出的是,会员费收入是迅雷最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第一季度会员费已占到迅雷营收的60.3%,增速明显。
有业内分析人士称,迅雷此前对会员的依赖性变强,也成为其营利模式的一个隐患。删除版权相关内容之后的迅雷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大幅降低。而受“盗版红利”消失影响的,还有迅雷另一项主要收入来源—在线广告收入(有关这一话题的更多内容,请阅读我刊本期的《迅雷上市,仍有隐忧》一文)。
在上市当晚的媒体电话连线时,迅雷创始人邹胜龙面对“两次赴美上市有何心理感受”的提问,顾左右而言他,看不到太多激动和欢喜。前去采访的媒体记者也发现,身边来往的迅雷员工也没有表现出上市兴奋情绪。
触控IPO搁浅,是无奈亦是理性
5月21日,触控科技创始人陈昊芝通过内部邮件表示,触控科技已暂缓赴美IPO计划。这家一个月前还在望京SOHO签下了13层的办公楼、踌躇满志的公司宣布计划暂缓,是因为市场对公司的估值太低。
“游戏业务和引擎业务相加有超过13亿美金,但我们却只能被认定为纯游戏公司,且利润低于同行,按5.4亿的定价上市。”陈昊芝在内部邮件当中,表达了对于估值过低的不满。
在陈昊芝的故事当中,游戏引擎平台才是重头戏,而并非单纯的游戏公司—触控科技是市面上唯一一个试图引擎商业化的公司。在其IPO招股书和路演中,也处处体现出这一点。他们淡化了自己游戏公司的身份,更侧重为一家游戏引擎公司,欲打造平台化的产业链。
根据招股书披露,触控科技的收入来自移动游戏和APP内广告。而在其规划中,平台化运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而这部分成本会拖累公司的利润。财报显示,去年触控科技的净利润达到3 500万元,但因研发Cocos系列引擎造成的亏损,却高达8 000多万元。尽管该引擎已经保持了较高的市占率,但还未能在游戏发行、移动广告领域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
事后陈昊芝也表示,接下来会集中资金和资源在游戏业务及平台业务的优质业务和优质团队上,同时会拆分游戏业务及平台业务,平台业务提高研发、运营、产品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收入模式的突破和快速增长。
七月中旬,重整团队的触控科技发布了《捕鱼达人3》。但有评论认为,对《捕鱼达人》系列的过于依赖,将为其接下来的发展埋下隐患。从触控科技的收入结构看,目前超过50%的收入来自《捕鱼达人》,其他几十款自研游戏仅贡献了总营收的0.5%。
目前看来,陈昊芝的大平台故事,并未打动美国投资者,上市搁浅实属无奈之举,但也不失为理性的选择。接下来,除了要改进故事的讲法,或许触控科技更应该在稳住人心的同时,往实际业务上下功夫。
扎堆上市背后,燥热的市场
在中概股复苏的这段日子里,排队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拥有此类感受者甚多,微博、猎豹移动、聚美优品和京东各自演绎了不同程度的资本荣耀。随着今年美股窗口打开,今年已有多家互联网公司成功赴美IPO。据不完全统计,下半年还有多家公司可能在美上市,比如阿里巴巴、智联招聘、大众点评和陌陌科技等。
在互联网公司扎堆赴美上市的背后,其实是国内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充满机遇的大环境。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44.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04.1%。曾有报告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总规模1 857亿元,到2017年市场规模更是将增长约4.5倍,接近6 000亿元。
在向移动互联网全面转移的大势之下,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将进行更广泛和更有深度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枯木逢春,一个个新生的创业团队逐步壮大。巨大的市场,为创业者提供了空前的施展空间,任何人、任何细分领域都有做大做强的机会。而这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则是一个又一个动听的好故事。
不过,扎堆赴美上市也体现出了这个行业中的一些病态和问题。
对于纳斯达克来说,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相知甚少,往往只看国际范围内相似的概念,因此每次出手都很谨慎。这正因为如此,一些工作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估值都难以达到预期。而一些国内公司的浮躁表现,更是加剧了这一现状。
对于美国机构投资者来讲,投资中概股的资金比例本就不大,而今年大家扎堆上市,加之阿里巴巴的大体量,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在这一轮中概股上市潮中,不少企业纷纷在公布招股书后自降身价,调低融资额度。
据了解,新浪微博在上市前更新了其IPO招股书,将初始5亿美元的融资规模调整为3亿美元。猎豹移动也故技重施,将最高融资规模由之前的3亿美元调降至2.001亿美元。与此类似的,还有之后上市的途牛和聚美优品。
有曝料称:为了确保上市,赶上这一波,有部分企业甚至会刻意在赴美IPO之前冲利润,确保企业在上市前的现金流转正。评论认为,这种过度透支业绩的行为很容易在企业上市后暴露,只要上市后业绩大幅变脸就会引发市场起伏。
事实上,如果企业在微利或亏损状态下上市,而其商业模式和业绩说服力也不足的话,很难得到美国机构投资人的认可。一旦企业在上市后业绩达不到预期,就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售。
国外同行如何看待上市
同样的情况,其实也正在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当中上演。自去年11月风光上市以来,Twitter市值已蒸发了近140亿美元,当前市值还不及IPO时的水平。有分析师表示,Twitter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这使它对广告商的吸引力减弱。
Twitter的例子再次说明市场的无情,上市之后的它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任何的战略决策都需要考虑资本市场的反映。如果是长远战略,不少投资者可能并没有这个耐心。
除了Twitter,LINE也是当下海外资本市场上的红人。其母公司Naver已开始考虑在纳斯达克直接上市,估值可能达到100亿美元。LINE今年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全球用户人数已突破2.5亿,预计2015年底将达到7亿。有预测认为,LINE的销售额将从今年的6 000亿韩元增长到明年的2万亿韩元。届时,利润率也可能将超过30%。
和中国互联网企业跟风上市不同,LINE目标明确。它希望通过上市获得与国际企业竞争的实力,并在电商业务方面实现突破。
目前,LINE已在泰国推出了一款名为Line Shop的APP,显露出其对于拓展电子商务领域的野心。推出电商服务,LINE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希望借助其在上述三大市场的移动IM域所占的主导地位来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