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在2013年发掘了淮安市首批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七里墩古墓群文物埋藏区,距七里墩战国墓不到1000米,古称“御马墩”。据了解,考古发掘工作从2013年11月初开始,共勘探和清理中小型墓葬92座,初步统计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
在古墓群现场,众多墓葬纵横交错,大部分墓葬已经被清理完毕。墓葬排列有序,呈向心结构排列,墓葬随葬品成组成对出土,从随葬品看墓葬时代早至战国末年,晚至东汉早期,跨越整个西汉时期。40号墓葬里发掘出了一把铜镜、一些青铜币和一把环手刀。其中一枚较小的钱币,是新莽时期(编者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于公元9年称帝,改国号为“新”,故称新莽)的小泉直一;还有大泉五十,五十枚小泉直一,相当于一枚大泉五十。除此之外,在32号墓葬中还发现了大布黄千、西汉五铢、东汉五铢等钱币。发掘出文物包括玉环、琉璃饰件、铜镜、铜剑、釉陶器、铜弩机、铜刀、铜矛、铜戈等。在32号墓葬里发掘出了四枚印章,但因为印章表面生锈,所以要将锈去除才能做进一步研究。
此次考古发掘是淮安市博物馆近年来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时代跨度长,出土物最丰富的一个墓地。这在江苏省也是比较少见,对研究淮安地区战国两汉丧葬习俗、墓葬排列规律、物质文化以及由此反映的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根据盖题“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的一方墓志,考古工作者判断该墓的主人当为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儿。2014年1月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上官婉儿墓志全文,披露或者颠覆了很多史书记载的内容,或许会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志文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详细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而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则颇为简略,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42岁册为昭容,之后她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唐隆政变(公元710年)中被杀,死时47岁。
从史书记载来看,上官婉儿14 岁时因文采卓著而被武则天赏识,一跃而成为武后身边的宠臣。据《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中宗即位,又令(婉儿)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然而,墓志明确记载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昭容。关于上官婉儿之死,墓志提供的信息与历史文献基本一致,只是稍微隐讳一点。但墓志对上官婉儿死后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其记载上官婉儿“懿淑天资、贤明神助”,并以唐睿宗的名义,为其篆刻墓志铭,还获得了“惠文”的谥号。墓志里还特别提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2013年,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老官山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出土的汉代蜀锦织机模型,带有“心”“肺”等线刻小字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都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而根据出土简牍所整理的部分医书,则极有可能是失传已久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此次发掘的汉墓共4座,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其中2号墓无墓道,长7.2米、宽4.5米、高2.75米的木椁上满铺棕垫,棺椁上包裹着竹木编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种特殊的葬俗,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
此次发掘的大量西汉简牍使成都地区成为我国又一处重要汉代简牍出土地。其中1号的墓葬中出土的50支木牍,根据内容初步分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3号墓葬中出土920支竹简。初步分析,竹简内容为9部医书,而目前这9部医书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无记载。其中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此外,还有184支(含残简)组成的内容为《医马书》。其中,《敝昔医论》极有可能为扁鹊学派已经失佚的经典书籍,研究人员说,出土医书是否为扁鹊所著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些简牍依然是中医发展史的重大发现。
近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次成果发布,在第四辑的整理报告上,共收入3篇清华简文献,重现了古代最早实用算具的真容,对历史学、文献学、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
据介绍,在最初整理清华简时,研究人员就注意到有几支书简比较特别:形状上显得比较宽大,且上部有红色横线,非常显眼。
这组竹简共有21支,保存相对完好,只有4支上部有部分残缺,残缺部分可以通过内容进行推理补全。其中有一支单独的竹简右侧都是钻孔,钻孔内留有丝织品的痕迹。经过整理后发现,这几支“胖大”的竹简拼接之后形成一个表格,表格里写有数字,数字的写法与我们熟悉的写法有所不同,如“30”,就有“卅”和“三十”两种表达方式。该数字构成的表格,用的是十进制,利用乘法交换律原理,能够快速计算100以内的两个任意整数的乘积,还能够计算包含特殊分数“半”的两位数乘法,计算功能超过了以往我国发现的“里耶秦简九九表”和“张家界汉简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经过研究发现,该《算表》不仅可以将复杂的乘法转变为简单的加法,还可用于除法运算和开方运算。至于古人是否利用该表进行过此类运算,还有待考证。但该《算表》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是目前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比目前能够见到的古代十进制乘法表年代都早。
2014年1月,陕西宝鸡石鼓山M4号墓葬青铜器提取工作结束,提取的青铜器主要还是簋、鼎、甗、簠盘、礨等,此次发掘出的两件牺尊和一件四耳入钉簋制作精美。特别是牺尊,古雅、雄厚、庄重非常难得,是这一次考古发掘最大的发现和亮点。
这座牺尊从口型上看应该是食草的动类,好像是鹿又好像是羊,但它身上却长着两个翅膀,爪子又像是肉食动物的造型,身上的花纹非常精美、华丽,整个牺尊看起来具有肌肉张力,很有动感。随后,考古人员在对牺尊腹腔堆土进行清理时,发现了其背部的盖子。
此外,考古人员在一件青铜壶的内底和壶盖上,发现了刻有“史母庚”的铭文;在一件青铜鼎上再次发现铭文。
考古学家在希腊北部城市阿吉罗斯发现一个保存完好古希腊的柱廊,距今2700年。古希腊的柱廊是一种长长的开放式结构,经常充当市场,容纳大大小小的店铺。这个古希腊柱廊遗址保存非常完好,甚至能够辨认出个体店铺。店铺并没有采用统一设计,说明店主自己设计和建造商店。据考古学家说明,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柱廊,每一个房间的风格都不同。其中一个房间据信是一家面包店,因为考古学家在右侧发现了一个研磨石,此外还发现一个小烤炉。阿吉罗斯发现的柱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古代购物中心,是一项独一无二的发现。雅典的阿塔罗斯柱廊,与在阿吉罗斯发现的柱廊类似。阿塔罗斯柱廊建于公元前159年至公元前138年,是一个大型商业建筑或者说购物中心,被使用了几百年之久。
2013年9月23日河南洛阳市洛河沿岸首次发现保存较好沉船。经过3个多月的考古工作发掘,古沉船已被整体挖出,全长20.15米。
据悉,沉船深埋地下约4米,南距洛河河床约480米,北距河堤约50米。在距离这艘古沉船不远处的沙地上,放置着一个带着4个铁钩的锚,锚的一头连着长长的铁链,铁链则连在另外一艘船上,船身露出约5米,剩余部分埋在沙滩的断面中。
第一艘古沉船船身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共有14个大小不一的船舱。前段和后端分布着生活舱,中间则分布着货舱。古船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栈道,供船工在船上来回走动,栈道的宽度大约20至40厘米,与船身同长,中间宽,两头窄。此外,在清理船身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凿子、斧头等工具。
在意大利东南部普利亚区的一座古墓内,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小猪造型赤土陶奶瓶,距今2400年。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奶瓶的主人可能是梅萨比部落的一名刚出生的女婴或者一名孕妇。当时,这个原始部落生活在意大利南部地区。
这个拥有2400年历史的赤土陶奶瓶采用可爱的小猪造型,眼睛长得和人差不多,鼻子、耳朵和小腿应有尽有。公元前大约1000年,梅萨比部落便生活在杜里亚德。除了奶瓶外,考古学家还发现其他很多文物。
发现奶瓶的石墓装饰着蓝色、红色和赭色彩带,内有两名古人的遗骸。在这个坟墓内,考古小组共发现了30件文物,包括2个女性造型的赤土陶小雕像,3个奶瓶(包括小猪造型在内)以及一些陶罐、花瓶和盘子。考古学家墓葬内发现一个黑盆和一把铁匕首,说明墓葬的其中一个主人是男性。
在土耳其古城杜丽克附近的一个古代圣地,研究人员发现大量宗教印章和护身符,有助于揭开一个古代神秘宗教的秘密。此次发现的印章和护身符数量超过600个,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研究人员用“无与伦比”形容这一次的发现。
考古人员表示:“在此之前,我们从未在任何类似圣地发现数量如此众多的宗教印章和护身符。这些印章和护身符是献给神灵的贡品,惊人的数量说明它们在供奉神灵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此次发现的印章和护身符年代可追溯到巴比伦文明晚期,是在一座古代朱庇特·多立克努斯圣殿遗址发现的。多立克努斯掌握风暴和天气,是公元2世纪古罗马帝国最重要的神之一。
此次发现的印章包括图章和滚筒印章,采用玻璃、石头和石英制成。它们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有的呈几何形状,有的刻有星形图案,有的则描绘着人与动物的形象。在一些印章上,我们能够看到站在象征神灵的符号前祈祷的信徒。印章图案的另一个热门主题是皇室英雄,勇敢地与野兽和混血怪物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