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后进生”而言,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所谓的“优生”,“优生”一般学习优秀,品行端正,在班上有较高的威信和凝聚力。笔者作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天天和学生在一起,自然明白手指有长短、学生有差异的简单道理,但也发现部分教师对“优生”特别偏爱,很少批评,使其有了骄气、娇气,毕业后,反而和教师不够亲近。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批评可以加深师生感情。尤其是一些优生,他们由于长期有家长“宠”着,老师“夸”着,同学“敬”着,或多或少产生了优越心理,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教师一旦批评了他们,轻则流泪痛哭,重则茶饭不思。
“只有表扬不是完整的教育,不是真实的教育。”批评也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如果说表扬是抚慰心灵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内心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只要我们注意方法,不断提升批评的技巧,不把批评当成简单的数落和粗暴的训斥,就可以有效地发挥批评的积极效应,更利于将优生这块“璞玉”雕琢成器。
一、身教——无声之批评
“优生”一般有较高的悟性,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有时优生出现错误,如果进行大量的言语说教或直接批评,往往会让他们感觉老师不再信任自己,从而逐步与老师拉开心理距离。如果能用身教的形式进行婉转的批评,让他们感悟到无声的教育力量,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案例】“今天进你们班上课,黑板都没擦。学生说今天上午已经两节课没人擦黑板了。”美术老师夹着一叠作业本气冲冲地跟我说。我一怔,班级的擦黑板任务一直由值日班长负责安排,每次都很正常,从没出过问题啊。
我马上找来美术课代表了解情况。原来当天早上第一节数学课后,老师有一道课外作业写在黑板上,这天轮值的小毛是班级的副班长,下课时没有及时擦,过会就忘了。等第二节语文课铃声响后才急急匆匆想上去擦,被几个同学说了一下,干脆不擦了,于是出现了第三节美术课黑板还没有擦的情况。
此时正是第三和第四节的课间,我很想找小毛来面谈。一看时间,离上课还有2分钟不到,我走进了教室。教室瞬时安静下来,我看向小毛,发现他很紧张,目光与我交接后马上躲开。我知道这孩子心里很惶恐,怎么办?回头一看,美术课老师的板书还在黑板上呢。我灵机一动,走到讲台边,拿起黑板擦,慢慢走到黑板前站定,准备自己擦黑板。这时前面的小王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来吧。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要来擦黑板,小毛猛地一路小跑到我的面前:“老师,我来,今天是我值日,应该我为全班同学服务。上节课是我错了,我来擦。”
案例分析: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行为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批评方式。在上例中,如果找小毛同学谈话,首先时间上来不及,影响下一节课学习,也很容易造成小毛的心理压力,而且上节课的板书仍然留在黑板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我亲自动手,其实就是在进行暗示,小毛同学终于主动上前擦了黑板,并鼓起勇气承认了错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只要课后抽个时间再进行疏导就可以了。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与爱护,从内心增加了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有时,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们哪里做错了,应该如何做,其实就是无声的批评,这样的方式对于“优生”而言,效果十分明显。
二、真爱——温情之批评
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而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要素。著名教育家林崇德先生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有些教师对于优生期望值很高,当他们犯错后,在怒其不争的心态驱动下,往往狠狠批评,有时态度过于严厉,用语近乎刻薄,这样的方式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和自责感,特别是个性强的学生,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顶撞老师,这样的批评毫无效果。我们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批评教育时,应把握火候,抓住要点,点到为止,既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错误,并有切实的改进行动,同时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是要批评自己而是在帮助自己。
【案例】小吴开朗大方,成绩优异,可最近表现反常,上课一直打瞌睡,作业马虎,搭班的英语老师也反映,小吴最近退步明显,单词默写只有80多分。怎么回事?我决定找他谈谈。
坐在我身边,他两只眼睛眨巴眨巴望着我。我给他倒了杯水,问道:“最近身体不太好?”他一下子放松下来:“没有,身体蛮好。”“老师发现你最近上课老是走神,以为你身体不好呢。晚上休息好吗?是不是学习压力大啊?”我继续问。他迟疑了一下回答:“没有。”然后就不说了,正好同事找我有事,我让他先回教室,随即打了个电话给他的父亲,还没等我讲完,他父亲就急急地说:“老师,我也正想打电话给你呢,这小子最近迷上打游戏,晚上不肯睡,半夜还偷偷起来,早上睡不醒,早饭也不吃就上学了。都怪我年底给他买了个电脑。”
原来是这么回事。第二天早读课,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个面包:“早饭还没吃吧?”他一脸惊诧,我倒了杯温水,让他坐下,安静地吃完后去上早读。下课后,发现他静静地坐着。我跟他说:“你爸爸都告诉我了,他很着急,老师们也很着急。我们不反对假期休息期间玩一下益智游戏,但你如此废寝忘食,不仅影响了学习,还糟蹋了正在生长发育的身体。”他垂下头,静静地听着。“老师知道,打游戏有瘾,要克服需要有坚强的毅力。老师相信你行。”看着他熬夜通红的眼睛,我一阵心疼,递给他一瓶眼药水。随后又给他爸爸打了电话,让他给电脑设置了密码。几天后,老师们反映,那个开朗聪慧的小吴又回来了。
案例分析:学生迷上游戏是老师最头疼的事情之一。苦口婆心的劝说或者疾风暴雨的训斥,收效往往甚微。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信任他们,指出错误,然后从精神上给以鼓励,行动上给予指导,措施上加以落实,就可以让充满温情充满爱意的批评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戒,激发学生自尊要强的心理,使其从执迷不悟中豁然开朗,促使对错误行为自觉矫正。
三、激励——宽容之批评
多年教育的实践,我发现较前几年相比,孩子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敢于和老师“顶牛”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在批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自察自省。批评前应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把握批评的尺度,选择合适的批评方法。对于一些“优生”采用激励式批评,并适度的宽容等待,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小玉是学习委员,每天的作业检查归她负责。一天有班级同学告诉我:小玉“受贿”,有一个没有背完书的同学给了她一块香味动物橡皮,背书就算通过了。放学前,小玉找到我,主动承认了错误,说自己一直想要这样的橡皮,因此没有经受住诱惑,开了“后门”,并要求我不要在班里批评她,保证以后再不犯这样的错误。
几天后的夕会课上,我总结了班级一周以来的情况,照例表扬了一些进步的同学和乐于为班级做贡献的同学,然后每人发了一块香味动物橡皮作为奖品,其中就有小玉,我夸她能做好老师的小助手,乐于为同学服务,希望今后更细致更负责。在领奖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小玉眼眶里晶莹的泪光。
案例分析:一些教师在批评中很注意方法,在批评学生时先表扬,然后开始用转折词“但是”,好多学生“悟性”高,一听“但是”就反感,认为教师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批评未奏效,反而连先前的表扬也被认为是虚情假意了。如果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不用“但是”,甚至找出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宽容,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这种激励式批评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教育的效果更好。
四、暗示——智慧之批评
暗示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不容易和学生产生对峙和排斥。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不方便对犯错的优生进行直接的批评,如果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给予巧妙的批评,更容易为他们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案例】新学期来了一位小营同学,从湖南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无锡,学习基础差,每次的作业正确率都很低。但最近批阅他的家庭作业,发现正确率出乎意料的高,这让我有些疑惑。一次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全班只有他和小陈同学做对,用的是同一种方法。小陈是数学尖子生,联想到小营最近作业的反常情况,加上小营租住之处离小陈家很近,难道……我打了个电话给小陈的母亲了解情况,她妈妈说,小营有时傍晚确实来过,把小陈的作业本带回去,第二天一早又送过来,有时也打电话和小陈对答案。
放学后,我把小陈留下来,和她一起回家。在路上,我首先表扬了她最近的作业正确率高。然后问:我发现最近小营的作业正确率也很高,是你教的吗?她一怔,随即回答:是的。我心里一沉,这孩子不肯承认,估计还想蒙过,怎么办?
我没有继续问她是怎么教小营的,也没有把已经跟她妈妈通过电话了解了真相的事告诉她。一路十几分钟,我给小陈讲述了从《少年文艺》上看到的故事:一个小伙伴一直抄袭同桌的作业,平时成绩很好,由于两人有“攻守同盟”,父母和老师一直没有发现。一次考试时,他因为不会做,向同桌“求助”,同桌就把答案写在纸上揉成一团扔给了他,被监考老师发觉,事情败露。经调查,才发现了他们长期“合作”的事情,那个抄袭的同学的功课已经落下了一大截。讲到这里,我发现小陈的头更低了,眼睛一直盯着鞋尖。我接着说:“这件事中,那个提供“方便”的同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陈,你知道那个同学错在哪吗?小陈倏地停下脚步,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说:“老师,我知道错了,小营每次来问题目,我怕麻烦就直接把作业让给他抄了。我应该教他,如果教不会,让他向老师请教。”此后,小陈同学一直主动地帮助班级中数学困难的同学,还成立了数学学习小组,担任组长,学期末被同学高票推选为“助人之星”。
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教育,获得道德认知的提升,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上述案例中,如果直接出示“证据”,给小陈扣“帽子”,然后进行批评,她很可能会拼命寻找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如同学反复的求情、自己开始的犹豫、已经进行过劝阻等等。我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阐明了其严重的后果,其实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优秀学生是老师们眼中的“宝”,过度的褒爱和苛刻的批评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只有打磨掉璞玉身上的糟粕,才能焕发美玉真正的光彩。要给优生以真正的关爱,当他们犯错时,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进行批评,及时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批评的善意,在批评中得到启发,在启发后矫正言行,这样的批评才是适切的。
(陈英,无锡市稻香实验小学,214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