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2014-04-29 00:44张勇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教材老师

教学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传承知识、陶冶道德和训练技能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个性风格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个人教学风格更多的凸显了教师自身丰厚的文化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魅力、高超的教学方法以及优异的教学效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必须潜心锤炼彰显个人特点的教学风格。

一、从对课堂教学的心存敬畏开始

古人曾说:“学医三年无不治之症,行医三年无可开之方。”这句话揭示的可能是一个工作心态问题。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不少人以为经过多年的学校学习,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的学科知识,带着它们走进课堂,还不是小菜一碟?其实他们缺少了对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领悟与体会。

课堂是师生心灵的交融、智慧的碰撞、知识的建构、生命的奠基。我们所面对着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生活更有思想,而不是一台机器或容器。我们在上课前就应该想到:在这节课上,学生已经分别具有了怎样的积淀?他们将会从这节课中得到什么?如何以他们最熟悉和喜欢的方式组织学习交流?我们对教材进行的解构是否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创造性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间会变,学生会变,认知会变,社会更在发生巨变,每一年我们的教学都会有新的变化,我们的课堂也必须顺应这样的变化,不断进行教学组织与方式的变革,彰显新的教学风采。

当我们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思量时,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仔细研习时,对每一个问题认真推敲时,对每一句话仔细斟酌时,对每一个学生用心研究时,已经对课堂有了敬畏之心。这如履薄冰的谨慎期,恰是一个教师自我风格形成的孕育期。

二、从对教材处理的深刻独到入手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这句耳熟能详的教学经典语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解读呢?例子,既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佐料。教师所需要做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解构来理解体悟教材,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引领学生形成思辨的能力和创新的素养。一名教师的教学风格一定体现于他对教材的个性建构和深刻领悟之中。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一篇经典之作。文章围绕骗局的展开,巧妙地构思出一个精彩奇妙的童话故事。对于这样一篇学生们从小便熟悉的故事,如何更加深入地解读,引领学生走进更为深广的意蕴内涵之中?取决于教者对文本是否有独到且深刻的理解。文章看起来情节简单实则蕴含深刻,让人捧腹之余不由得陷入深思:皇帝、大臣等各色人等明明什么也没有看见,却纷纷争先恐后地夸赞所谓的“布料”,这仅仅是因为不愿别人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愚蠢的”吗?再看看这位皇帝,他看到布料时内心也同样感到“不大自然”。“不大自然”说明了他并不是一个完全糊涂的皇帝,他希望通过这种布料帮助他识别臣子,任用人才,这样他既可以管理好国家,也有可能尽情地享受他的新衣癖好了。确实很多时候某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常常在做一些愚蠢至极的事情。继续深入阅读文章,我们会发现蕴含在文中的另一种更为可怕的群体性心理——看看别人是多么地愚蠢和无能。那些站在街边和窗口的市民,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来检测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普通百姓更具有一种普遍的代表性,他们的心理折射了一种可怕的广泛的社会心态——狭隘、自私而阴暗。这里,骗子脱掉的是每一个人身上的虚伪冷酷的外衣!文章通过夸张幽默的语言,对人物的外在表象与内在心理进行生动而又深刻的描画,从而将人们因名利困扰而自欺欺人的人性丑恶一面予以无情的揭发和鞭挞,文章因此而具有了更加深广的社会意义。有了这样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大概就可以深入浅出,闲庭信步,精彩纷呈了。

在日常教学中最省事的备课便是复制教参。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应有的能力吗?他们只能成为呆滞的复印机和传声筒,这是很可悲的!无论我们备课工作有多辛苦,都应该加强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只有此时,我们方才可以思考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三、从自身特长的有效彰显起步

赵家璧先生在《回忆徐志摩和陆小曼》中曾饱含深情地追叙了徐志摩的教学风格,说他教学方法不同一般,上课没有指定的课本,从来不按部就班,而是选他最欣赏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边讲课,一边海阔天空、上下古今地发挥自己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课,使学生“好像跟了他去遨游天上人间”一般,不知不觉中走入了艺术的殿堂。无疑,这是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教学,也正是因为这“个性”,使课堂之中的浸染滋养如浓烈的醇酒,越陈越香。每每读到这里,我竟情不自禁地嫉妒起那些学生来,他们太幸福了!比照当时的那些所谓的经师们的讲课,徐志摩可谓特立独行甚而成为异端,但恰恰是这种个性飞扬的课堂,才能给予学生更深广的精神滋养。

中国当代基础教育家中各路名师同样个性鲜明,因而成就了他们的“这一个”。钱梦龙老师导引有方,启发激励,灵活自如,课堂常常如开渠引水,而最后总是水到渠成,启人心智。李镇西老师才情迸涌,灵动机智,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总能以“心灵对话”催生课堂共鸣。韩军老师雄浑深沉,酣畅淋漓,情到深处,不能自已,课上朗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师生声泪俱下,使听者收获终身难忘的震撼。他们的个人风采让每一节语文课恣意挥洒,使人如沐春风。

想起了美国大型动画片《功夫熊猫》中的一幕。熊猫龙战士最后终于悟出了龙轴里的道理——最高的武功秘诀就是“成为你自己”,于是,打败了太郎,拯救了家园。笔者常常在听课时为某些老师惋惜,因为在依样画葫芦的月月年年中,他们渐渐迷失了自己。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放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你就是最优秀的!

四、从博采众长的虚心学习发端

大厦教育书系中有一本书叫《特级教师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特级教师的成长心路历程,阅读之余静心思考,突然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在成长路程中给予他们至关重要影响的老一辈教育家。正是通过学习揣摩体会了这些大师的教学,才使得这些特级教师们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在仰望大师的同时,他们又专注地凝视同辈,在不断的学习比较中,去伪留真,去粗存精,去短扬长,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当我们怀揣着理想走上讲坛,记住每一位在我们身前身边甚至身后的人,他们都是我们的师者。大海的广博深厚源于涓涓溪流,高山的高大险峻起于微微尘土。容纳百川,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磨砺自我,才能最终成就自我。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之声:某某模式、某某教法、某某名家束缚了教师的思想,阻遏了老师个性的形成。其实,错不在模式教法或名家本身,错在我们自己拿别人的东西当枷锁,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了。学习、借鉴他人时没有“拿来”的眼光,只是不顾实际一味模仿,一味套用,最后往往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使自己的个性迷失在别人的模式、教法、设计和教案里,确实可悲。当年齐白石老先生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之言,今天重温,仍倍感深刻。

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确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个人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较高的教学技巧,尤其需要教师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崇高的人格和广阔的视野、执著的追求。一个只懂得复述教参和训练考试技巧的老师,只能是教育的门外汉,而真正懂得教学的老师必然会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不断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具有深刻内蕴的教学风格,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天空。

(张勇,江苏省淮阴中学,223002)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教材老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高校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