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高原特色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2014-04-29 14:35李明张江秀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原水稻

李明 张江秀

[摘 要] 洱源的优质稻产业从无到有,逐年发展壮大,从1988年全县种植0.5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10万亩,它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从分析洱源县高原特色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洱源县高原特色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高原 水稻 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31-02

一、洱源县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概况

洱源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相连,南同漾濞县、大理市接壤,西与云龙县为界,北与剑川县相邻,东经99°32′~100°20′,北纬25°48′~26°16′之间,平均海拔为2039米(其中海拔1050米~2400米的缓坡地带及湖滨坝子为主要农业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4.2小时,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47天,年平均降雨量742mm,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低纬高海拔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大春种植以水稻、玉米、烤烟为主,小春种植以蚕豆、大蒜、大麦、油菜为主。农业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普及较广,是久负盛名的“渔米之乡”。

全县下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总耕地面积27.48万亩,其中水田14万亩,旱地13.48万亩,总人口27.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7万人,占9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又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也是较为突出的高原水稻种植区,年水稻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5%以上,每年都对外销售大量大米,但是由于没有品牌效应,粮价又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农民种粮增效不明显,农业增产不增收。

二、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

洱源作为云南省粳稻的集中种植县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居大理州第一位,优质稻生产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经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农业部门加大了对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洱源县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获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立项,并从2002年开始实施,使全县优质水稻面积逐年增加,2013年已经发展到10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71%,单产645.8千克,在品种布局上已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通过县级农业部门试验、示范成功的具有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楚粳24号、28号、29号,滇杂31号、32号,凤稻17号、23号和剑粳6号、8号等品种,所生产大米以颗粒饱满、色泽光亮、口感好、营养丰富、香味宜人等优点,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三、优质水稻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性支持与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产业,涉及面广,社会效益差。因此,带来政府投入上重视程度轻,投入资金少。如在优质水稻的发展过程中,除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农田基础设施、硬件投入、国家政策性种粮补贴外,在科技领域等方面没有资金投入,导致在优质稻产业发展过程中面积增加缓慢,而且不稳定,一些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2.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以来,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无法适应农田建设田园化、耕作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带来对项目的整体优势凸显难以实现。

3.缺乏有效的加工企业

全县在大米的加工仅有邓川粮油加工厂一家,其设备购置于上世纪90年代,加工能力较弱,没有加工、包装、标牌一体化的加工设备,市场竞争力差。

4.缺乏优质稻品种的防杂保纯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经费

由于缺乏经费,不能及时引进筛选出适宜我县不同水稻栽培区域的高产优质品种。

5.无品牌战略,没有市场竞争力,未体现优质优价,直接影响稻农的积极性发挥

洱源是全国生态建设试点县,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县内自然生态、水利、土壤、气候完全具备了生产无公害生态优质大米的条件。同时,在全州乃至全省都看好洱源大米,但是由于没有品牌、没有优质优价、没有龙头企业带领,一直处于农贸自由市场交易范围,从而错伤了粮农对优质稻种植的积极性。

6.没有系统的长远规划

每个好的项目实施务必规划先行,没有发展前景的规划,再好的项目也是不可能发挥最大的生产和社会效益。虽然全县优质水稻产化业建设每年都列入县委、政府的重点项目,但是只靠农业部门做推广计划、技术部门做宣传指导、年终对推广面积和产量情况做简要的总结、对效益情况进行理论性分析,就算完成了1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而缺乏现代、科学、长远的规划,这样带来面积、地点、品种、集成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7.海拔差异、低温、干旱也是影响全县优质水稻发展的障碍

全县优质稻种植区域是海拔1650米~2200米,区域差异较大,品种难以统一,带来品牌建立困难。其次是“两头低温”,即:育秧期“倒春寒”造成烂秧死苗;“8月低温冷害”造成稻瘟病、白叶枯病发生,空秕率增加,形成以冷带病,以病带灾,影响产量和品质。西片受自然条件限制,缺水、干旱突出,直接影响着水稻的适时栽插和先进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产量偏低,效益难以发挥。

四、优质水稻发展的优势

1.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中央制定了“三化同步”的要求,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大力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自然资源优势

洱源气候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较适宜水稻生长。

3.交通便利

洱源距大理州府所在地下关仅70公里,目前大丽高速公路、大丽铁路、大理机场已全线开通,为优质大米的外销打开了大通道。

4.品种丰富

近年来云南省农科专家结合高原特色,选育了一批适合在云南不同海拔地带生长的优良种子,加上本土核心农业科技元素系列新品种,因其品质特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全县所推广的优质稻系列都属于此范畴。

5.品牌效应增强

随着洱源旅游业的新兴发展,洱源优质稻米的品牌效应也同洱宝产品、洱源乳扇一样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6.技术力量雄厚

全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7个,专业技术人员123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59人、初级职称44人,是一支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团队,为推动洱源优质水稻发展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7.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级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现桥、涵、闸配套,路渠第相连,能灌能排的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

8.制定了洱源县无公害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旱育稀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实施,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五、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建设“六大内容”,全力打响“四张名片”,着力推进“八大行动”,精心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推出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南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迈上新台阶,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任务目标

在全县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生态、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平均单产达650千克,总产为6.5万吨,年生产无公害优质大米4.875万吨,其中邓川、右所两镇种植3万亩,茈碧湖、三营、牛街三镇乡种植5万亩,凤羽镇1万亩,乔后、炼铁两镇乡种植1万亩。

3.发展对策及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理清思路,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向为主线,以“洱源水乡”显特色,“生态环保”出效益,“安全优质”作保障,“四季飘香”强竞争,精心打造好基础。成立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领导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发展改革、质监、经贸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在农业局设办公室,并由农业局负责成立技术组,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科技实验示范、推广、良种繁育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

3.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以中国农业大学对洱源农业发展规划为准则,将全分为温热稻作区(邓川、右所、炼铁、乔后沿潓江一带),温凉稻作区(茈碧湖、三营),冷凉稻作区(牛街、凤羽),在品种布局上根据各区域特征合理引进和发展优质水稻。农业部门务必做好优质良种的试验储备,确保推广面积的稳定。

3.3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农业装备,实施农业水资源建设、农田配套建设、田地质量提升,构建田成方、路相连、渠系配套、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的生产体系;二是加大试验示范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品种改良和更新速度;三是加大优质稻种植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实行良种统供及病虫害联防;四是加快无公害食品发展步伐,树立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水稻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适用技术,确保稻米品质;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加大外销宣传力度。

3.4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抓紧对现有知名企业的招商工作,如对上海光明米业等进行招商,充分利用大企业大品牌的优势,填充洱源优质米加工方面的空白,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为全县优质大米走向全国市场奠定基础,加速我县优质水稻的发展。

3.5建设优质水稻现代科技示范园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现代化,现代示范园的建设是谋求走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子,并将科技在产前、产中、产后相连接。

参考文献

[1] 张智泽.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J]. 云南农业. 2012(10)

[2] 贾琳,刘建军,贾先勇,彭波,王桢. 高档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对策——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1)

[3] 吴春珠,郑燕梅,方珊茹,赵明富. 宁化县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福建稻麦科技. 2011(04)

猜你喜欢
高原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Jokes Today
一季水稻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