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常玉梅
[摘 要]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名列前茅,但勘察工作滞后,勘察程度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开发和疆煤东运的需要。那么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是否可以在价格层面获得与其资源拥有量相协调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呢?本文试图从煤炭订货会这种传统的市场调配定价模式入手,分析理解煤炭资源定价机制的历史渊源,并结合新疆煤炭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探讨新疆煤炭资源的资源优势向价格优势转换的可行性。
[关键词]煤炭资源;定价机制;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0112-03
1 引 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可以预见的短时间内,还没有一种低成本规模化的新能源取代煤炭的主要能源地位。同时,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和相关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煤炭资源。资料显示,煤炭价格与国民经济中其他相关产业产品价格的关联系数为0.45,说明了煤炭价格的重要地位。鉴于煤炭价格的重要地位,其价格形成机制即煤炭资源的价格形成方法、程序和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是否合理、价格水平制定是否合理,不但关系着煤炭企业及煤炭企业员工的利益,而且还涉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及其利益分配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2 全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发展历程
2.1 煤炭价格双轨制的形成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发展过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多数商品相同,煤炭的价格也经历了一个逐步由“计划价”向“市场价”的转变过程。
1979—1984年国家实行计划管理阶段。以调整煤炭价格水平为主,通过提高统配煤矿煤炭出厂价格弥补煤炭企业生产成本上升。1985—1992年国家实行调放结合阶段。调放结合后期逐渐转向以开放为主,市场化趋向增强。1993年放开了东北、华北地区和湖南省国有重点煤矿的煤炭出厂价格,以及洗精煤和电力、冶金行业用动力煤价格;1994年7月放开了其他煤炭价格(包括化肥生产用煤)。价格开放后,煤、电企业价格争议不断,难以形成一致意见。1994年8月,在国务院的干预下,确定1994年电煤价格上涨4%,基本平息了各地的煤价纠纷。为了促进煤、电双方顺利签订煤炭购销合同,在每年煤炭订货会上发布一个参考性的协调价格。随着国家对电煤价格的逐步放开,电煤重点合同价格呈不断上涨的趋势。2007年,国家彻底取消了煤炭价格双轨制,直至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退出电煤谈判过程,电煤价格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标志着我国煤炭价格名义上实现了完全市场化。但是实际上是否如此,则各方面专家学者意见不尽统一。
2.2 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
第一,煤炭价格定价机制尚不完善。整体而言,我国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快于石油、电力以及天然气等产业,基本实现了由市场发挥其配置资源的根本性作用。但是,煤炭价格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走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道路。目前,我国煤炭价格的定价机制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煤炭价格反映供求双方的真实意愿。但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我国煤炭的定价没有体现其真实成本,煤炭价格并未将煤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中国目前的煤炭使用模式并没有考虑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地质损害以及煤炭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后果,环境损失等外部成本没有被纳入煤炭定价体系。
第二,煤价扭曲导致煤炭行业效率损失政府财政负担增加。不健全的价格形成机制,造成煤炭价格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不仅造成煤炭行业自身的效率损失、政府财政负担的增加,而且增加了评价煤炭企业经营成果的难度,导致其他行业能源使用的浪费,增加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一是煤炭价格扭曲降低了行业竞争能力。较低的煤炭价格,导致煤炭工业与其他工业部门的利润水平相差悬殊,行业竞争能力下降,企业普遍缺少积累。二是煤炭价格扭曲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较低的煤炭价格使煤矿收益率低下,国家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煤炭工业。三是煤炭价格扭曲降低了煤炭资源运用效率。实行煤炭低价政策,等于国家用巨额补贴补了用煤企业,用煤多少对其经济效益影响不大,因而普遍缺乏节约煤炭资源的压力和动力,更不愿采取节能措施,造成煤炭运用率低,浪费惊人。
第三,煤炭价格上涨低于其他生产资料的上升幅度。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物价总体水平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再加上国家对国有煤炭企业实行统收统支政策,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不挂钩,煤炭价格上涨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的矛盾并不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除少数如电力用煤几乎全部由市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占煤炭消费总量一半以上的电煤,政府指导价长期低于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煤炭价格上涨是一种恢复性上涨。由于前几年煤炭供应相对过剩的矛盾比较突出,从全国煤价的平均水平看,随着运费的调整,同期的煤炭价格上涨幅度与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上涨幅度相比,煤价的上涨幅度是最小的。
3 新疆煤炭资源分布及价格特点
3.1 新疆煤炭资源占有及分布概况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除石河子市和博州外,其他地州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分布,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39.3%,位居全国首位。仅准东、准北、准南、三塘湖、吐哈、尤鲁吐司、焉耆和塔北九个煤田预测储量达 1.64 万亿吨,占全区预测储量的90.2%,2003年年底,全区已探明储量993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8%,居全国第四位,占新疆预测储量的4.53%。已探明大小煤田282个,发现储量在百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6个,占全区保有储量97.36%。全区煤炭资源分布呈“北富南贫”的状况,南疆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仅占全区 2.78%。新疆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其资源量约占资源总量的 94.7%,而南疆的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新疆境内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煤田有5个,即库车一拜城煤田、尼勒克煤田、昭苏煤田、尤尔都斯煤田、羊布拉克煤田;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煤田有7个,分别为:准北煤田、准东煤田、准南煤田、巴里坤一三塘湖煤田、焉耆煤田、吐一哈煤田、伊宁煤田。
3.2 新疆煤炭工业的基本定位
①国家煤炭生产接替区基地。我国工业及经济发达区在东部,能源的主要消耗也在东部,能源的开采也一直集中在东部。由于这些地区几十年来对于煤炭的强力开发,特别是连续几年的高速增产,东部地区占全国8.74%的煤炭储量却生产全国 20.79%的煤炭,超出12.05个百分点,而消费量却占全国50%,且仍有继续增长之势。这种东部地区日益减少的煤炭资源量与急剧增长的煤炭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从客观上要求我国煤炭生产基地的战略重点逐步转移。②石油、天然气资源替代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新疆三大盆地的石油资源量为209.22 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达 10.85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资源量的34%。新疆正在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发展的战略接替区和后备基地。就产量来看,2003年新疆原油产量 2141 万吨,占全国12.6%,天然气 50.29亿立方米,占全国14.58%,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位,特别是随着内地石油生产区的资源减少,新疆石油接替区的位置更显突出。③支柱产业地位。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使煤炭工业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新疆的煤炭将在本区域内产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是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工业的生产率将会较快增长,从目前水平看,增长的空间十分广阔,社会经济资源会更多的流向煤炭行业。
3.3 新疆煤矿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新疆的国有重点煤矿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国家出台的煤炭价格政策不能兑现,放开煤价无法落实。近两年以来,新疆经济因种种原因处于低速低效、负速负效的状态。这种状况不仅使长期存在的煤炭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问题难以解决,而且使国家出台的煤价政策在新疆不能兑现。②煤炭市场秩序混乱,国有重点煤矿走向市场步履艰难。近几年,煤炭行业受“有水快流”和经济过热的影响。小煤窑的发展失去了控制。产销的不平衡,是造成煤炭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国有重点煤矿与小煤窑之间普遍存在的经营灵活性、成本推销方式、后劲发展等差别,国有重点煤矿走向市场更加艰难。③行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严重制约着国有重点煤矿走向市场。国有重点煤矿对国家实行承包以来,由于矿用各种设备、原材料价格成倍上涨,各种增支因素上涨过大过猛,而煤炭价格却不能到位,造成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十年亏损负债经营。④煤炭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用户拖欠货款严重,国有重点煤矿资金十分困难。煤矿用电必须按月向电力企业交纳电费,逾期不交就加收滞纳金。而电力企业用煤矿的煤炭,却不必每月按时向煤炭企业交付煤款。
4 新疆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
第一,外部成本内部化。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除了主要依靠供求关系的自动变化调节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煤炭的生产成本。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及目前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在考虑煤炭生产成本方面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现为对煤炭生产成本内涵的理解,解读为煤炭生产企业个体的以货币形态表示的经济成本,对于煤炭生产开采中所造成的资源价值损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众多的社会成本的损耗没有考虑进去或者考虑的甚少,从而转移了煤炭生产的外部成本。通过起征环境税和能源税,并提高矿区使用费标准等措施使煤炭的价格准确地体现其真实的成本,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煤炭带来的环境等各方面问题。
第二,研究探索建立新的煤炭价格管理体制。首先,国家应由一个综合部门负责煤炭价格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并组织有关部门在充分研究对煤矿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应用计划、税收等有效手段及其他相关的政策,对煤炭价格进行科学的调控和管理。其次,国家应建立煤炭价格信息网络,定期发布国内各主要交易市场煤炭成交价格,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再次,国家应建立煤炭最低保护价格制度,在煤炭市场供求失衡,出现不正当竞争时,采取保护价格制度,以稳定煤炭生产,合理保护煤炭企业的利益。煤炭工业是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重点煤矿的发展,应当采取适当倾斜政策。国家对国有重点煤矿“抽回补贴”后,在煤炭市场尚不发育的情况下,应在一定时期内采取“补救”措施,如减税、降低煤矿基本建设贷款利率,扶持煤矿发展多种经营等。
第三,创建煤炭价格指数。设定煤炭价格指数必须针对我国煤炭市场状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确定价格指数种类。目前在我国首先应该科学确立反映市场总体变化趋势的综合加权平均指数。其次反映我国煤炭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以及相互影响程度的进出口价格变化指数也必不可少。再次就是反映煤矿生产价格变化情况的出矿价格变化指数。还有反映运输中转需求变化情况的煤炭主要中转地区、港口价格指数和反映消费代表地区情况的主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另外,还有反映不同煤种供需关系变化情况的,主要代表煤种、品种价格指数;反映不同行业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行业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对市场发展预测的预期价格指数等。最后鉴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际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完整的价格指数体系,还应当根据条件适当介绍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情况。
参考文献:
[1]孔繁晔.关于我国煤炭价格波动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2]白宏坤,胡玉生.新疆哈密能源基地向河南输煤与输电的经济性比较[J].能源技术经济,2012(1).
[3]高光芝.初探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J].经济与贸易,2012(1).
[4]夏学英.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变迁及其影响分析[D].冀中能源峰峰集团,2011.
[5]许文岚.谈新疆煤炭市场管理的对策[J].2010(6).
[6]赵学道.新疆主要产煤区煤炭发热量统计分析[J].中国煤炭,2009(6).
[7]徐金发,朱虹燕.中国电力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8).
[8]王龙经.对新疆煤化工发展的建议[J].新疆化工,2006(3).
[9]符绍强.我国煤电之争的经济学分析[J].煤炭与电力,2005(10).
[10]张静安.谈新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走向市场的问题[J].1994(11).
[作者简介]李慧玲(198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