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丰产栽培法

2014-04-29 00:44:03王立春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9期
关键词:扬花公分定苗

王立春

作为世界第一大作物的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球需求量在持续增长,玉米消费的迅速增长对玉米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一件大事。

一、选地、选种、整地

1.选地、整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蔬松、肥沃的旱田或旱地,播种时将田犁耙平整,碎土,按畦面80~90公分起厢,畦高20公分,开好排水沟。

2.选种、开行(穴):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如迪卡007、正大999、桂单30。在我县可在三月初左右播种,一般要在播种前开好行(穴),行距一般为65-70公分,深约15公分,株距约28-30公分,开行要求尽量平直,深浅一致。

3.播种:

3.1施足基肥:一般以沤熟的农家为主,可以直接施在播种行沟里,每亩施1000公斤干粪,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磷肥30公斤。磷肥提前一个月左右与农家肥混合沤熟,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再与农家肥使用,没有农家肥或农家肥较少的可以施复合肥30公斤左右。

3.2下种:种植密度约为3200-3500株/亩,肥水条件好的可种植密些。种子点播在肥旁边,不能直接接触种肥,且每穴播2颗种子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够苗。同时,大多的玉米种子已用进口的种衣剂包衣,播种时要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种子,可以戴胶手套或塑料袋等,播种完毕要及时洗手,以防药物中毒。

3.3盖土:用碎土覆盖3-5厘米厚,不要太厚或太薄,且要均匀,否则就会造成出苗不整齐。

3.4喷施除草剂:盖上后24小时内要及时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过多,影响玉米的生长。常用的比较经济有效的除草剂有禾耐斯或乙草胺等。有条件的盖上地膜。

二、出苗、拔节期的田问管理

玉米出苗到第三张叶后,种子内养分已经耗尽,玉米由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这时候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多长根,扎深根,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

1.间苗、定苗:出苗3-5张叶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每穴留一苗,遇到缺株的可留两株,苗要留足、留匀、留壮。

2.中耕小培土:定苗后亩施尿素4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施用。用锄头轻锄玉米幼苗周围的泥土,使幼苗根部泥土松软,透气良好,并盖好肥料。

三、拔节--抽穗期的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后一个月,长至8-9张叶时,开始拔节,这是玉米生长最快的阶段,是营养生长(叶片、茎叶等)和生殖生长(雌雄穗强烈分化与形成)并进的时期。这时的田间水肥管理是决定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管理目标是:杆粗、穗大、粒多。

1.中耕除草和培土:在8~9张叶时,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进口复合肥10公斤,混合施用。用牛沿行间犁土,可用锄头把肥料盖好,压住杂草。

2.浇水:在大喇叭口期结合施肥浇好攻苞水,是争取穗大、粒多的重要措施,这个时期若遇干旱,叶片将会萎蔫、早衰,导致抽穗期延迟,穗小,空杆多,严重减产。

3.防治虫害:玉米拔节后是玉米螟产卵为害时期,要灌心药防虫,方法:用3%的呋喃丹兑五倍细砂或煤渣混合成毒土灌进玉米的心叶。

四、扬花——灌浆成熟期的田间管理

抽穗扬花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授粉、结实、籽粒灌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攻目标是保花、增粒、增重。通过保持青秆绿叶、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来实现。

1.追施政苞肥:扬花期亩施尿素8公斤或碳铵20公斤,可防止根、茎、叶早衰,促进结实,防止小花和幼胚退化,无秃尖,促进籽粒饱满。

2.遇旱浇水,遇涝排水:扬花灌浆期水分不足易使小花授粉后退化,造成瘪粒、秃尖:遇到多雨时,土壤积水,植株根系缺氧,将会青枯致死。

3.防治病害:玉米灌浆期较常见的病害是纹枯病,这个病害发生的条件是:高温、高湿、不透风。防治办法是及时剥去病叶,拿出玉米地外烧掉或埋掉,然后再喷施并岗霉素或甲基托布津等。

五、收获:玉米苞叶变黄了,籽粒基部有黑色层出现后即可收获。

(作者单位:164700拜泉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驻兴华乡技术指导站)

猜你喜欢
扬花公分定苗
桃花雪
飞雪扬花迎客来
当代音乐(2019年1期)2019-10-21 01:36:42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趣味(语文)(2018年9期)2018-12-23 02:19:54
笼 子
中国诗歌(2018年3期)2018-11-14 19:09:21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经过
读者(2017年3期)2017-01-12 19:48:28
玉米出苗期的管理措施
白菜管理“三要素”
小黑螺
西部(2015年1期)2015-11-18 17: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