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民族与他民族音乐的心理暗示作用研究

2014-04-29 12:47孙国军王颖
艺术评鉴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民族音乐作用

孙国军 王颖

摘要:心理暗示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各民族的音乐是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语言的关联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本民族对他民族音乐往往会有强烈排斥的心理暗示。本文对心理暗示与民族音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的探究了本民族与他民族音乐的心理暗示作用的对比。

关键词:民族音乐 心理暗示 作用

一、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本民族音乐的归属感

一个完整的地域音乐文化应包括各个不同的分支民族、不同文化状况、不同的社会形态、各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及各种语言环境中的音乐文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内的音乐领域普遍开始接纳了来自西方“陌生”世界的音乐音响,这应该是从 “学堂乐歌”开始。①很多歌者开始提倡中西结合,引进国外音乐从而丰富音乐的价值。20世纪初,一些国内音乐家对西方音乐独特的创作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相关研究。可以这样看,通过西方音乐的学习,部分消除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隔阂,当我国迅速发展着的音乐人类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对某些西方音乐文化的认同,反映出人们对另外体系音乐的强烈认知的愿望,以及对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的强烈追求。

(二)他民族音乐的陌生感

我们研究民族审美心理暗示,在重视对人类心理过程本身研究的同时,“还可以在通过社会文化产品这一人类心理活动的‘结晶去析出民族审美心理的‘溶液来。”②当他民族的音乐传到本民族时,常常会产生一种“陌生感”。而这种“陌生感”来自于对“异文化”不理解和心理因素,对于“异文化”的入侵,人们通常会不断暗示自己不能接受,这种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出于一种自尊心的影响,抑或基于宗教、民俗、社会环境等因素。

二、不同的精神影响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在听者产生共鸣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精神影响,这种精神影响在本民族与他民族音乐间又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他民族音乐时会遇到很大的障碍,这不单单是简单的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表达习惯,民族外的人通常不会理解。语言因素对音乐因素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有人说语言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语言不通就无法理解它民族的音乐。

从汉族人群的视角来看,维吾尔族的民歌亦或是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音乐,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群体特征,它们所体现出来的起伏跌宕的节奏、密集且丰富的旋律特点,由于民族的差异性,听者并不能详尽的理解曲调深意,音乐所带来的心理暗示作用更多体现在感受上,即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与精神上的振奋;而汉族的音乐如《凤阳花鼓》,曲调委婉舒展、节奏疏密相间,加上民族归属感的作用,听者不仅可以从外在感受其风格,更能从内在体会其意蕴,使得本民族音乐的心理暗示作用不仅仅停留在感受层面,还体现在与听者个人经历、民族历史、人生感悟的交融上。

三、不同的启迪作用

本民族音乐与他民族对个人的启迪作用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所谓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③不同民族与各具特色的地域音乐文化共同集结,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而由于各民族间的差异,造成人的遗传心理特征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甚至相反,造就了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欣赏者阶层与集团和各有不同的文化属性。这就是不同民族音乐在个人启迪作用上的共性。但是民族间文化的地域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着的。这是由于不同地区与不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造成音乐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许多欧美的音乐学者不愿意将其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非本民族音乐文化相提并论。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民族或多或少的会对他民族的音乐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产生排斥甚至歧视的心理,而这种排斥或歧视,又与民族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直接影响不同民族间音乐文化的学习,造成民族间的交流受到阻隔。这就造成了不同民族音乐间启迪作用的差异性。

四、结语

民族音乐给与人的不仅是感官上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陶冶。民族音乐的发展结合着他的来源与本质,他是一个民族传承下来的必要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各民族之间由于地域、宗教、民俗、语言等因素,对于他民族的音乐通常不愿接受,但在长期的接触中,再加上猎奇心理,民族间的音乐最终会相互理解,相互借鉴,从而达到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的融合。

基金项目:

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木卡姆音乐中乐器的声学测量及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EDU040913C05。

参考文献:

[1]史颖珠.心理暗示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探索,2011,(09).

[2]张春枝.浅谈心理暗示效应[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3]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4]陈玉虎.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7,(09).

[5]赵卫國.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J].学习论坛,2013,(02).

[6]罗娟.试论我国民族音乐特征及发展[J].文艺研究,2008,(09).

[7]沈恰.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评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1).

[8]施咏.关于创建“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构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9]罗娟.试论我国民族音乐特征及发展[J].文艺研究,2006,(09).

[10]赵小林.在世界视野中倾听音乐[J].科技创新报,2009,(09).

[11]田可文.不同文化间的音乐理解问题[J].贵州大学学报,2012,(09).

[12]舒畅.地域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注释:

①尽管在历史中,我国在汉代尤其是唐代就开始接纳 “西域音乐”,但这与 20 世纪初开始大量接纳欧洲与北美的音乐文化完全不同。

②於贤德:《民族审美心理学》,广州:三环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③[苏]斯大林:《斯大林选集》(第二卷),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93页。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民族音乐作用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