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建泉?燕天池
摘 要:扬州漆器,萌芽于战国,兴盛于隋唐,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以木胎为胎骨和镶嵌螺钿是扬州漆器的特色。但目前扬州漆器的发展存在着消费者认知程度低、实用性较差等问题,其传承也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应当将设计与创意注入漆器产品的研发当中,开创扬州漆器文化与品牌,产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扬州漆器的发展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转型。
关键词:漆器 工艺 发展
一、扬州漆器的历史
萌芽时期。扬州漆器发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的扬州漆器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工艺水平,当时主要以木质卷胚作为内胎,并且已经开始使用“髹饰”的工艺。漆器本身的色彩和纹饰鲜明,具有一定的楚文化的特色,造型夸张并崇尚精神的自由和想象。
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扬州漆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内扬州漆器发展迅速,蜚声海内外,其彩绘和镶嵌工艺水平高超。当时的扬州漆器产品的种类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生活器物,成为了无论皇家贵族还是寻常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到西汉时期扬州漆器的“髹饰”工艺水平已相当高,内胎也逐渐趋于精薄,多以木胎、夹纻胎为主。这一时期的扬州漆器的造型和纹饰也趋于复杂化,造型上开始出现曲线的复杂造型,如椭圆形、马蹄形的漆盒,纹饰上主要是以神兽和羽人为主要题材,也有一些有关社会、自然的题材。在色彩使用上不同于这一时期其他产地艳丽的漆器,扬州漆器色彩多用暖色调,漆色柔和,富有灵性。
繁盛时期。隋唐时期随着瓷器的兴起,瓷器逐渐取代漆器原本作为日用器具的地位,扬州漆器也开始走向欣赏性的工艺品化的发展道路。原本作为生活用器具的漆器的实用特性较强且纹饰简单,而作为装饰工艺品的漆器则更为注重工艺制作及美学构成,尤以金银平脱和镶嵌螺钿的工艺为特色,人物、花鸟等都成为了修饰纹样的题材。此外,由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扬州漆器也出现了莲花形的造型,同时作漆器内胎的夹纻技术也被运用到佛像制作上。
转型时期。宋元时期,瓷窑遍布全国,瓷器大发展,而扬州漆器受之影响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宋元时期,扬州漆器胎质越来越薄,以素髹为主,漆质精细,造型稳重,这一时期漆器的民用化已相当普及。到元代中期,扬州已经成为了中国漆器制作的中心。在这一时期除了简朴、实用的素髹,也有华美的金漆装饰、精美的雕漆和镶嵌精细的软螺钿漆器。
鼎盛时期。明清时期扬州漆器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漆器生产也空前繁荣,螺钿镶嵌、雕漆、堆漆、描金、剔红、填漆等制作工艺丰富多样,漆器种类除了一般的装饰品之外也有盒、盘、尊、匣、碗等实用品。其造型也十分丰富,出现了八方形捧盒、提匣、两撞委角方盒以及各个花式盘等。这一时期的扬州漆器也形成了以螺钿镶嵌和百宝嵌为主的地方工艺特色,金、银、珠宝等珍贵材料与漆器的结合使得这一时期的扬州漆器处处透露出华贵、精美之气。此外明清时期的扬州漆器也受到了地方文化特色的影响,这一时期扬州经济繁荣,许多工匠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许多文人雅士也参与到漆器的设计中,因此漆器图案讲究章法,具有书画般的意境。他们制作的漆器,装饰上整体呈现出清雅的特色,符合当时社会文人们的审美趣味。
二、扬州漆器的工艺特色
以木胎为胎骨和镶嵌螺钿是扬州漆器的特色,而点螺、平磨螺钿、雕漆嵌玉是扬州漆器工艺中最具特色的工艺手法。扬州漆器在工艺和产品造型上具有地方特色,融合了南派漆器的细腻精致和北派漆器的豪放雄浑,产品种类丰富、工艺精湛、色彩大方、造型沉稳,很好地兼具了漆器本身的欣赏性和实用性。扬州漆器工艺手法多样,按照装饰手法划分大致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平磨细螺、彩绘等。①点螺工艺,这是扬州本地特有的漆器制作工艺,是选用珍珠贝、石决明等材料精制成片后将其镶嵌在漆面上,以收到绚丽且随光变换的视觉效果。②雕漆工艺,雕漆主要是在胎骨上均匀涂抹上一定厚度的漆料,等其干燥后在其表面雕刻出各种纹样。而雕漆嵌玉则是在雕漆的基础上,将玉石、珠宝等材料镶嵌在已雕刻好的浮雕表面。③平磨细螺工艺,主要是将有色石材、珍珠贝等材料经过打磨后,镶嵌在漆器上并拼接成一幅完整画面,这种工艺不同于点螺工艺单一的图案组合,它所构成的画面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具有如中国画般的意境。④彩绘工艺,扬州漆器的彩绘工艺是在漆面上用有色漆进行绘制,形式如中国传统的工笔画一般,气韵生动,色彩雅致。
三、扬州漆器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工艺产品最初产生是人们对生活必须品的需要,而随着工业时代物质资料的大规模机器化生产,人们生活中对传统工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少,这样的情况也就造成了许多地方性工艺产品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扬州漆器也是如此,生产厂家的日渐减少,行业经营不景气,传统工艺已沦落到依靠少量订单和政府拨款生存的境地。在日常生活中,漆器也不常出现,多作为装饰品陈列在部分公共空间内。通过全方位分析,笔者概括出扬州漆器产业和产品的一些问题。
1.消费者认知程度低。通过一项关于扬州、上海、南京、西安这四座城市居民对于漆器的认知程度的调查可知,在漆器主要产地扬州,民众对于漆器认知程度较高,而在南京、上海这样的东部沿海大城市民众的认知程度一般,而在内陆的兰州民众的了解程度偏低。漆器曾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但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很少见,它不像人们家中必备的瓷餐具,漆器更多的是作为地方特色工艺品而存在着。
2.实用性较差。漆器与其他工艺美术产品一样产生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是日常的生活用具。隋唐时期,漆器的普及程度很高,是日常家居的必备品,但宋朝时期瓷器的兴起一定程度地取代了漆器的地位与作用。而在当代,扬州现代漆器产品的实用性已明显与发展不相符。扬州漆器产品主要以传统器物为主,如屏风、台屏、漆器瓶、砚台,这些器物在当代难以融入现代家居环境,也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用性较差,以装饰作用为主。
3.题材保守而陈旧。市场上能找到的当代扬州漆器工艺品主要包括这几类:喜庆吉祥图案、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扬州名胜、风景和动植物,它们占据了市场上超过90%的扬州漆器产品。这样的题材多是明清时期漆器样式的翻版,而这样一味沿袭传统的产品也显得保守和陈旧,历史氛围显得过重,并且无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很难与现代的家居环境相融合。
4.过于匠气,缺乏设计。扬州漆器的产品缺乏创意设计,其题材选定、工艺制作基本是按照前人固定套路进行。同时也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匠们所学的是重复而固定的制作流程,这一流程注重技能的熟练和制作的准确,而忽视创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工匠们几乎没有创意设计的能力。这样的背景直接导致了扬州漆器的发展长期停留在工艺阶段,无法随时代的发展而衍生出新的创意。
5.市场定位单一。扬州漆器传承数千年至今,依旧是传统的手工制作,人力成本高昂,生产效率较低,制作周期较长,且使用材料大多价格不菲,这也就直接导致扬州漆器产品的“高价”。这样的高价也就决定了扬州漆器产品市场定位的“高端化”,无法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四、扬州漆器发展的创新策略
在当代,扬州漆器的发展一直受到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帮助与扶持,这样的帮助与扶持正逐渐成为扬州漆器发展的唯一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扬州漆器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扬州漆器产业想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政策,应更多的从自身入手,从产品创新、制作工艺、品牌构建、市场营销等多方位入手积极寻找解决策略。这其中尤以产品的创新设计最为重要。
1.设计与创意注入产品研发。可以将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引入其中,注入具有时代性的设计思维。建立产品设计师与工匠的合作机制,促使实用、时尚、现代的设计元素融入传统中去。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设有漆艺相关专业,可以加强与之合作,吸引优秀的青年设计师进入扬州漆器产业中;同时也可以借助高校平台对现有扬州漆器制作的从业者进行创意设计的培训,使之具有一定的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产品制作中。此外,可以由政府组织建立漆器创意产业园、创意漆器博览会以吸引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企业投身于扬州漆器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发展中。
2.开创扬州漆器文化和品牌。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在社会上普及扬州漆器文化,如:开放漆器厂为旅游景点,并且可以让游客体验漆器制作,了解传统工艺和现代发展;在扬州城市发展中引入扬州漆器元素,拍摄系列纪录片,运用漆器元素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等。在扬州漆器品牌的构建上,政府可以重点扶持有实力的厂家建立自己的品牌,这些厂家可以借助创新设计树立自身的产品特色,建立和传播自己的品牌文化,以此提升外界对扬州漆器的认知。
3.产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漆器的设计过程中应关注现代人们生活的需求,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相结合,注重产品本身的实用功能。实用性自古就是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扬州漆器自战国形成以来也是长期保持着其实用的特性。同时也只有重视扬州漆器产品的实用性,才能使其拥有更广泛的使用空间和更庞大的适用人群,从而为扬州漆器的发展注入最本质的动力。在扬州漆器产品的审美性设计上,应注重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迎合现代人们审美相结合,将传统的设计元素以现代设计的手法表现出来。最终能重新形成扬州漆器原本所具有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历史特点。
扬州漆器的发展如何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转型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民族工艺美术从历史的衰落中走出来,实现兴起与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努力,通过创意设计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与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芳.转型中的传统老字号设计管理问题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6
[2] 孟悦.扬州漆器产品设计与发展环境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简介:
燕建泉,扬州商务高等学校工艺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
燕天池,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