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
柯老师:
您好!
我是一个男孩的母亲。儿子出生前,家里事无巨细,都是我来操心、打点。对老公的照顾也无微不至,老公每天出门的衣服,我都会提前熨好、准备好。还好我上班比较轻松,应付得过来。
有了儿子以后,一个孩子已经够我忙的了,对老公我就没有以前那么周到了。为此,几年来他多次向我抗议,说我有了儿子就把老公给忘了。
其实我并没有忽略他,而是忙得无暇顾及而已。再说了,如果他能勤快些,帮我分担一些家务,我就有时间顾及他的感受了。我感觉,老公的抱怨就是自私。我也没有分身术,如何解决好这个“大儿子”与小儿子的矛盾呢?
小米
小米:
你好!
你把老公比成“大儿子”,说明你们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不是说这种关系有什么不对,“相夫教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妻子的定位。但你要知道,夫妻双方还应当有多种角色。女人可以既是妻子,也是女儿和母亲;男人自然也可以在丈夫、儿子与父亲这三种角色之间转换——三种角色都完备才是成熟的人格。当你把老公比成“大儿子”时,说明他在家庭中“丈夫”和“父亲”的角色缺失,而这两种角色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可能更重要。这里所说的“父亲”,不单指对孩子,还包含着让妻子有强大的依靠。
我猜想你们的夫妻关系模式可能是这样的,女方对丈夫呵护备至,甚至某种程度上把丈夫当孩子照顾。丈夫虽然事业上很成功,但在婚姻问题上还没有与角色相符的成熟。没有儿子的时候,你的全部注意力放在老公身上,有了儿子后,你的精力被分散了,让他感觉受到冷落。这其实是一种与儿子“争宠”的心理。现在城市中许多家庭,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结婚生子了,并没有相应地作好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
这类问题如何解决呢?只能是“缺什么补上什么”。就是说,你的老公缺乏做丈夫特别是缺乏做父亲的人格,就要从现在起培养他这种人格。当然,人格的成长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改变老公的“大儿子”情结不能着急,要用正确方法启发他成长。
我认识一个男孩,喜爱小动物。拗不过他的请求,在他上中学时父母收养了一只小猫。小猫虽然带来许多乐趣,但小动物的喂养并不简单。除了定量喂食,还要洗澡清洁,打扫卫生,一旦生病还得去看医生。男孩只知道跟小猫玩耍,照料猫的事全然不管,这无形中给父母增加了很多额外负担。于是父母常常抱怨,很后悔把小猫带回家。但有一段时间,父亲要去国外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学术交流,母亲也因为一个技术项目需要经常加班。于是他们和男孩商量,想把小猫送人。男孩当然不舍,主动承担了喂养的责任。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妈妈不那么忙了,爸爸也从国外回来了,家里不仅收拾得干干净净,小猫亦健康又乖巧。不仅小猫的喂养清洁全部由男孩“包干”,很多别的家务男孩也乐于动手。这对父母无意中改变了男孩的生活态度,在爱心的驱使下,男孩照顾小猫从不得不做,到很喜欢做,到后来乐此不疲。
奥斯卡获奖影片《克莱默夫妇》中的女主人公乔安娜因不满丈夫整天忙于公务忽视了家庭而弃家出走,猝不及防的克莱默先生不得不在事业与孩子之间疲于奔命。他从最初对儿子的不耐烦,到父子俩一点点增加沟通和理解,到最后相亲相爱无法分离,故事中的许多细节相当感人。当有一天,妻子走上法庭想讨回儿子的抚养权时,克莱默先生竟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苦。这表明,他做父亲的人格真正形成了。同時他也在日复一日对儿子的照料中,体会到妻子先前的种种辛苦,为当初忽略妻子的感受而真诚地不安和道歉。
老公缺少父亲人格,就要“创造”机会,让他去真正“做”父亲,真正履行父亲的责任,这样他慢慢就进入“角色”了。养育孩子是婚姻中重要的“事业”之一,需要双方共同参与。
建议你制造一些小小的“机会”,比如出差,比如工作忙需要加班,比如身体不大舒服等等。然后把带孩子的事情适当地交给老公一些,让他去接送孩子上下学,让他给孩子做做饭洗洗衣服,孩子生病了让他照顾。不要什么事都大包大揽,要“狠得下心”来让老公辛苦一点。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他做父亲的人格,同时也多少能体验到你带孩子的不易,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建立大男人的责任感。
你不要一味扮演老公的“母亲”角色,要学着同时扮演妻子和女儿,要适当“示示弱”,让老公感觉你需要疼惜和呵护。千万不要形成这样的格局,老公只愿当“儿子”,甚至还和儿子争宠。你辛苦不说,老公还不领情。时间长了,影响夫妻关系,而且对孩子成长也极不利。你的儿子还小,正是人格形成的敏感时期,父亲是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人生榜样。仅从这个角度说,你也要让老公从“小男人”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小家庭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