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子弹
有关移动医疗与在线医疗的话题,或许大家早就已经听说过。然而,这个起了个大早的重要垂直领域,最终却只赶了个晚集。医疗行业本身的壁垒高台和发展模式的不清晰,导致发展几年后巨头和格局并未真正形成。
在近几个月,沉寂已久的移动医疗行业再度热闹起来,新人不断涌入,老将们则在积蓄力量,颇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更多目光聚焦移动医疗
在苹果的iOS8系统当中,首次引入了HeathKit功能,以及随后发布的AppleWatch,引发了大家对于移动互联网在医疗和健康领域的诸多讨论。苹果通过iOS这一强大的软件平台、AppleWatch等硬件产品,搜集用户的体征数据,并引入专业医疗机构参与制定个性化的用户健康计划。
实际上,在苹果推出HealthKit套件之前,就有Jawbone、Gear Fit和小米手环等大量从健康出发的智能穿戴设备。尽管大多数设备的完成度还并不高,但是一股通过移动互联网呵护身体健康的风潮,已然兴起。面对一个还没有成型的大市场,各方势力已经蠢蠢欲动,从各个不同的路径跑马圈地。
BAT,又是BAT
是的,又是BAT,这一次他们又看上了移动医疗这个重要的垂直领域。这其中,动作最大的要当属如今风头正盛的阿里巴巴。早在今年5月底,支付宝就对外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
按计划,支付宝平台将对医疗机构开放,以帮助医院提升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转效率。对于用户来说,便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完成挂号、远程候诊、诊间缴费、取报告单和诊后互动等多个就医环节,避免在医院就医时的排队等待。而在后期,甚至还可能出现在线就诊和电子处方等功能。
另一个爆点来自腾讯。9月初,医疗健康网络平台丁香园宣布获得来自腾讯的7 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国内目前该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巨头腾讯,由此入局。据悉,后期丁香园将会和腾讯各个平台展开一系列合作,其中就包括与《微信》大平台的对接。最终通过《微信》和独立APP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可信赖的医疗健康信息与相关服务。
其实,《微信》此前也开放了硬件接口,目前已经和十多家智能穿戴设备厂商达成了合作。用户通过《微信》可以查看和分析这些设备所获取的用户运动数据。不止如此,腾讯更还在《手机QQ》的5.1版本当中,新增了专门的“健康中心”—一个开放的健康管理社交平台。第三方应用和智能硬件都可以接入其中,腾讯希望打通同类型应用和硬件间数据无法互动的问题。
和前两者的高调不同,百度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则更为务实。早在去年,其便推出了专门的平台Dulife,吸引了数十家硬件厂商加盟。这些硬件产品都打有Baidu Inside的标志,因为它们都采用了百度所提供的云技术。百度的野心也很大,那就是继续在智能硬件上延续优势、提供服务。为此,百度近期还上线了在线健康咨询等服务。
创业团队
在BAT之外,还有不少创业团队也看好移动互联网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前景,纷纷上马。不少智能硬件团队,选择了《微信》平台,软件团队则大多希望自建平台。这其中,最受关注的要数小米和春雨医生。
9月中旬,小米宣布2 500万美金注资九安医疗,而后者将旗下健康智能硬件的部分剥离出来成立新的公司,由小米持股20%。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这家公司旗下的iHealth品牌一直是苹果的智能硬件合作伙伴。除了投资,小米自身也开始试水智能穿戴设备,并发布了一款售价仅为79元的智能手环。
而通过应用侵入移动医疗行业的春雨医生,如今已经拥有超过超过2 300万用户和3万多名注册医生。今年8月,春雨宣布其已经完成了5 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在此前接受我刊记者采访时,CEO张锐就曾表示:春雨的团队接下来将致力于建立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大数据建立核心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和天猫医药馆一样,春雨医生也在近期宣布和好药师网合作,联合试水医药电商。
三座大山的考验
虽然市场很大,而且富有想象空间,但这几年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却并未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蓬勃。在和一些行业中的从业人士交流之后,我们发现这其中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如何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也是接下来移动医疗能否大跨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其一,是来自于医疗行业本身的阻力。同行是仇人,这句话在医疗行业显得尤为写实。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的医生甚至还会刻意在处方单上使用潦草的字迹,避免“方子被外泄”。相对于其他行业,医疗行业要更加封闭。
而现如今,几乎每一家医院都不乐意随意开放自己的数据,医院与医院,医院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数据沟通很难完成。这对于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就意味着难以进行医疗机构、健康和诊疗数据,以及相关服务的全面整合。简言之,切入现行医疗体系的难度很大。
除了这个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本身封闭,政策带来的“围城效应”同样是问题。第一个帽子,可能就是“非法行医”。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说法,医疗机构营业必须先进行登记,并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若没有这个许可证的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否则将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甚至是触犯刑法。
要知道,我国当下对于医疗相关的政策限制比较紧,加之医疗还处于体制内,还未做到完全向民间资本开放,移动医疗创业团队要拿到许可证的难度较大。无证营业除了移动医疗创业团队涉嫌违法,入驻这一平台的医生也将涉嫌“非法行医”。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医生还可能构成非法行医,承担刑事责任。
其二,是实打实的安全风险。尽管诞生已久,但移动医疗相关的行业标准还基本处于空白,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对于这个涉及用户人身安全的敏感行业来说,没有规范、专业人才缺乏和缺乏开放的硬件基础,会导致诸多风险难以控制。
对于患者而言,不专业会带来误导与误诊的风险,严重的话会延误病情。也正是因为这此,用户使用移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部分用户也表示只有小病小症才有可能在移动医疗平台寻求参考,真有什么病状的话首选还是专业的医院或诊所。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企业习惯小步快跑,多次试错,可以在试错成本很低的个人健康领域去尝试,但对于一些疾病的处理监护如果没有长期临床试验,得出严格的标准规范,试错成本就会很大。
其三,是并不明朗的盈利模式。虽然最近融资和并购的新闻在移动医疗行业不断曝出,但是目前还并没有一种公认的成熟商业模式。做医疗大数据是春雨医生等厂商的一个大战略,可眼前如何赚钱养活自己,大家却说不了太多。
事实上,纵观整个国内移动医疗行业,还几乎找不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如何活下去,是一个大家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些创业团队甚至放出话来,表示短期内并没有盈利计划。
移动医疗,如何突破?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医疗也是形势喜人。美国 GVR预测,2020年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490亿美元。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此前发布的研究结果认为,到2016年“移动医疗”(mHealth)应用的全球下载量将达到1.42亿次。而要实现这一切,首先需要创业者们跨越上述三座大山。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创业者或许需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要首先建立一个可靠的医疗大数据平台,做好自己现阶段能做好的事。春雨医生、百度和最晚入局的腾讯等,都有类似的计划。不过,大家所使用的具体实现方式又不尽相同,有的从硬件出发,也有的靠APP起家。长远看来,软硬结合或许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今年年中,就有相关从业人士表示,将采用APP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以补强APP在用户健康数据采集方面的短板。而百度的Dulife除了囊括了数十款硬件产品之外,其背后还有百度云计算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二步,才是牵手传统医疗机构,通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解决移动医疗从数据到服务的转化。在拥有一个足够大的医疗大数据平台之后,创业团队再去和传统的医疗机构的谈判也要顺畅很多,底气更足。如今移动医疗行业资本开始活跃也表明,相关的政策也正在逐步松动。
实际上,此举不仅仅是解决了用户最关心的就诊专业性问题,移动医疗创业者还能够通过医疗机构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整个消费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