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仁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IT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当前的计算机应用中,危害网络安全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计算机病毒,它的存在能够摧毁计算机与网络中的一切数据,给计算机用户以及一些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可见当前防范计算机病毒已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病毒进行了概述,并对计算机病毒防范的新思路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 计算机 病毒 新思路 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时期,计算机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也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对于广大的计算机用户而言,只要你与计算机或者网络接触,就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病毒,计算机病毒可谓是无处不在。近几年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防范计算机病毒已迫在眉睫。
1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
计算机病毒具体是指将自身纳入另外一段程序或文件中的一段小程序,广义的计算机病毒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多,包括逻辑炸弹、系统陷阱入口以及特洛伊木马等等。虽然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但是它与普通的计算机程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首先,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且能够通过非正当手段拷贝后进行其它程序的传染,计算机病毒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附着在其他程序上,一旦病毒发作,便会不断的进行复制,传染其它正常的程序。
通常情况来看,计算机病毒具有潜在的破坏力,即使一些计算机程序被病毒感染了,也不会及时发作,而是等待一定的时机成熟后,病毒开始发作,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计算机病毒一般看来都是人为编制的,它不会随机产生,也不会因程序的失误而存在,它的自我复制能力相当强,它能够隐藏在一些正当程序背后,随着计算机用户的操作而不断的进行复制。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计算机病毒不会损害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设备,但是会对计算机应用程序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2 病毒防范的新思路
2.1 从网关处进行防范
网关是计算机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出口,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设备有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等等。网关是一切网络数据必经的环节,因此在网关处进行防范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一些计算机防病毒厂家已经研发了一些网关防毒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实现与网关设备的有机结合,进而在互联网数据经过网关设备时,对病毒进行检查与清除,而事实证明,从网关处防范的确对病毒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关来对网络中网站的来源、身份进行检查,允许正当的网站进入,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法网站应严格打击,坚决抵制其进入网络环境中。
2.2 在客户端处防范病毒
近几年来,客户端处防范病毒已成为计算机防毒厂家主营的市场,客户端处防病毒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的防范意义重大。由于当前计算机病毒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使得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不断的遭遇到新的挑战与新的问题。尽管当前的一些防毒产品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病毒防御的功效,但是病毒的混合攻击方式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机病毒防范的相关措施。目前,国内的防毒软件瑞星、国外的防毒软件ZoneLap等等,都开始从桌面防火墙以及主机环节中对可能入侵的病毒进行防范。计算机病毒发作时,通过客户端防范病毒,能够将互联网的端口与程序进行锁定,进而能够防止病毒的扩散带来更大的伤害。当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为消除计算机病毒的干扰提供发展前提。
2.3 构建主动式防御病毒体系
病毒制造者与反病毒厂家已经较量了好多年,尽管反病毒厂家出厂了许多反病毒产品,但是需要我们意识到的一点是反病毒产品只能够查杀已知的病毒,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病毒并不能够起到查杀与清除的作用,而且反病毒厂家出厂的反毒软件在布防速度上远远赶不上病毒的传播速度,可见此类型的反毒产品并不能够真正杜绝病毒的入侵,因此构建主动式防御病毒体系已势在必行。主动式反御体系是更加智能化、更加自动化的反病毒体系,它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清除网络数据中的病毒,不仅仅能够清除已知的病毒,还能够防范未知的病毒。目前,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数以千计,但是真正了解反病毒产品的用户并不多,而主动式反御病毒体系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计算机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这一问题,不需要用户过多的操作环节,就能够起到反御病毒的功效,将计算机病毒挡在大门之外。
3结语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其传播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一旦计算机被病毒感染,将会损害计算机中的大部分程序,情况严重时,还会使得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状态,但是计算机病毒是能够预防与清除的。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时,我们应不断增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识,了解病毒,认识病毒,学会预防病毒,进而为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明浩.计算机病毒防范技巧探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4.
[2] 汝学民,庄越挺.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与防范.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08.
[3] 李军.防火墙上台阶:安全网关多层过滤技术的走向.网络信息安全,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