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晓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9-02
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活动,这次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福建师范大学这个网络给予的学习平台上,我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知识的营养。专家精彩的理论解读让我受益匪浅,优秀的教学课例和点评让我耳目一新,在学习中不段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深深的感悟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一、善于发现,学会跟着孩子的思路走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课前的预设和课上的实践,领着孩子走。其实,那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美妙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惬意更令人神往。参加培训后,在一次处理课后习题时,遇到的题目是
1×9+2=
12×9+3=
123×9+4=
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继续往下写3道题吗?并直接写出得数。
在集体汇报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匯总着答案,这时,有个学生喊道:“老师,你看!你建起来一座宝塔!”我看看我的板书,由于书写规范,上下对齐,真的像一座塔。这时一个孩子又兴奋的说,“就是没有塔顶!”我看看板书,确实是,如果有“1”这个得数就更像一座塔了。这时我不失时机的说:“那我们就一起来为宝塔建底和封顶吧!”孩子没表现的异常兴奋,情不自禁的动起手来。此题完成后,我又出示下面这组题,并说: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建造出一座宝塔吗?
9×9+7=
98×9+6=
987×9+5=
接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课堂充满激情,魅力四射。通过偶发事件产生的最佳必然。使我感受到,低年级孩子们的思维也是非常活跃的,只要你在教无定法的今天敢于大胆的放手,大胆的尝试,抓住时机,给孩子们以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一样会放射出让你意想不到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一定会魅力四射。
二、学会欣赏,彰显孩子的个性
教育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是学生五彩斑斓的心灵。人的心灵是微妙的、精致的,对待学生,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读”他们的心灵。挖掘出他们身上闪光的优点,以他们的优点去促进他们更优秀。有时绝无恶意的误解或真诚的指责,也有可能推翻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我班学生王一明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看法,但是他是我最讨厌的学生,因为作为一名借读生的他,经常不完成作业,即使偶然带来作业也是一团糟,潦草的字迹、破损的作业本以及满页的错题,他会经常得到我的“特别关照”——训斥或罚惩,但是效果并不见好。后来,对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抱什么希望了。直到有一天,因为他在一次单位换算的小考中意外的得了满分,我很恰当地表扬了他,后来我又在他的作业本写到:“你的智慧是别人不具有的,如果能严格要求自己,改掉懒惰的毛病,你会成为班级的骄傲,老师的骄傲”。再上课时,我一次又一次不失时机地肯定他。赞许的目光、表扬的语言使他与我的距离拉近了,课上和课下的作业质量逐步提高,成绩也进步了很多。我想,这也是爱的力量的最好例证了。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是一种含蓄的心灵晤谈,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有待阳光照耀,雨露滋养的花蕾,我们只有用自己的一片深情,将爱心搭成一座七彩桥,才能使学生的心花灿然绽放。
三、看清实质,加深课堂的数学味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曾经具有浓浓的数学味道,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及进行素质教育以来,有些老师走了极端,以为没有情境、没有活动、没有生活化的课堂就不算好课,为了所谓的“情境”和“生活化”我们绞尽脑汁,让数学课堂变得五光十色,但自己总是觉得少了一种味道,那就是数学味。这里专家指出:我们的课堂出现了三个过渡:一是生活味过渡,只有生活经验的唤醒,没有理性总结;二是活动性过渡,只有活动操作,没有思索、总结、提炼;三是人文味过渡,只有数学外的文化形式,没有挖掘数学内在的文化形式。
在学习梯形的面积后,经常用求梯形面积的方法求钢管的根数,这是得数的凑巧还是存在一种知识的本源呢?这个问题作为教师的我真的没有思考过,一直以来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教,这也是教师知识缺失的一种表现吧,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自己的知识含量大了,才能更好的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本源把握所教知识的数学本质,还应该善于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会讲授所教的知识,还要对它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不仅要能创设情境,还要让情境为教学所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充满数学味。
四、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从教多年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逐渐在改变,曾经在做“观摩课”和“示范课”或者“赛讲课”中,为了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失望,也曾经为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预设,课堂活动齐全,学生兴趣浓厚,学习过程一帆风顺,在下课铃声想起的一刹那结束自己的全课小结而沾沾自喜,以为这样的课堂是完美的,高效的,通过看吴正宪老师的讲座,感悟到:没有问题的课堂并不是高效的课堂,看似完美的课堂也不一定是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与否在于是不是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帮助。
吴老师谈到,在教学中老师遇到的问题有:三维目标如何有效的落实到教学当中,相互消融,合而为一:在引进资源的同时,如何凸显数学本身的内容,不让数学之外的东西喧宾夺主;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位,如何让课堂有效,如何让情境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这些一线老师的困惑。在吴老师团队精彩的案例展播与点评中,真是豁然开朗,好多解不开的谜团迎刃而解。退到孩子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会推敲,学会鉴赏,学会选择。我们应该好好推敲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细节。所有名师们的课堂,都是由一点一滴的成功的细节组成,也正是因为每一个小细节才使他们拥有了谁也复制不了的独特课堂体验,这就是他们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大胆尝试,一定会彰显出教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