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明
【摘要】易安词清丽隽永,读来如清月照人。本文试就出现在其词中的”酒”这一意象,从情感符号的选择与表达情感的需要之关系,特别是词中“酒与情”意象的统一及酒与词人生活的相互影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 别是一家 情感符号 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83-02
李易安词内容多写闺阁闲情,思妇愁怨,也有爱国深情;词风婉约为主,但也不乏豪放;语言清丽真淳,如出水芙蓉。其创“易安体”更是独树一帜。她的大量词作堪称古今词作之典范,为千古传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词语挚情深,虽为婉约派,却摆脱了“雌男人”笔下的脂粉氣,第一次从女性的角度,触笔妇女的心理深层,展示一代妇女的真挚情怀,读来感人肺腑。易安词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现只就她词中对“酒”这一情感符号的选择和描写与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感情的兼融情况作简要的说明。
一
作为婉约词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易安词中多次出现了“酒”这个情感符号。在她的四十二首词中就有近二十首词写到了“酒”这个意象,出现频率之高,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注意。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好事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美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曾为此这样阐述:“在诗歌生气勃勃地不断发展的年代里,存在着某种趣味上的统一性,它诱使许许多多的作者去探索那种占支配地位的同一种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对每一个开拓者说来都十分纯正的固定的风格体例。这样,一些手段就变成了传统。”[1]应当说,无论是诗还是词在写作的过程中,作家为了抒发感情,宣泄激情往往会选择一系列能够表达情感的符号。日积月累,一些符号也就成了表达固定感情的手段,形成一种传统。例如:“柳丝”则作为别情的符号,漂泊的意象;“落红”多用来传达感伤的情绪,流露美人迟暮的忧伤;“画屏”、“玉炉”往往与闺情有关,表达温馨或伤感气氛。[2]
由上可见,作家为了表达不同感情的需要常常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符号。如:李清照在她的《忆秦娥·桐》中的“乱山”、“牺鸦”、“断香”、“残酒”,早已失却了往日欢快的影子,而多了饱经风霜后的黯淡,读而令人唏嘘不已。而在清照词中这个“酒”的意象却囊括了她几乎全部的感情。以往的“酒”大多出现在豪放词中,如:苏轼、范仲淹词中大多表达一种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或抒发词人的酬国之志,或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而清照词中的“酒”则是以一个女性,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大家闺秀,一个才气横溢的女子眼中的独特情怀的代表而出现在词中的。
在易安词中“酒”大致代表了以下几种情感:
首先,是一种和平而欢快的情感。这是她早年幸福生活的象征。这一方面,尤以《如梦令》突出: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回忆了早年生活中一次荡舟野游的经历。“沉醉”在这里既是写事同时也是抒情。词中虽未提一个“酒”字,却让读者深切感觉到当时的酒美、景美和“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闲适的心情,欢欣的情绪在一“醉”中皆现。
其次,是社会动荡中词人所表现的灰暗的离情愁绪。这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亲人朋友间的分离之情。如《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中,“酒盏深和浅,举杯话离别,忽觉山长山又断”。“酒”在这里成了饯行的标志,姐妹分离的号角,离情的象征;第二,是词人对其夫赵明诚的相思之情。在多次分分离离的过程中,相思之苦可想而知。于是,每每情感无法排遣的时候,词人只能诉之以酒,融情于酒。“酒”在这里成了词人苦闷和孤独情感的象征。可深沉而浓厚的相思又岂是酒化得开、舟载得动的呢?这种情感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均有体现。
再次,是词人晚年国破家亡后的深沉和凄怆的黯淡之情。其中包括对自我生存的感叹和对国家现状和前景的担忧。
建炎三年丈夫的离逝,“靖康之变”后国家的衰落,令怀有爱国深情的词人经历着双重的心理苦难。如果说前面是对丈夫的归来还存在希望,还有希望可望的话,那么现在阴阳相隔无法扭转的残酷现实词人又如何去接受?同时,国破的屈辱又岂是一个纤弱女子所能承受的?爱国之情愈深,则心理创伤愈大,再加上青春已逝,来回的奔波,使词人身心俱疲,如何摆脱这一切苦难的纠缠呢?“忘了除非醉”。于是,词人又一次选择了酒。在《菩萨蛮》中可见一斑: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腐朽的北宋王朝灭亡后,北方金兵不断南侵。李清照故乡已被金兵占领,词人只得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故乡,南渡。这时的词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内心郁结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与前期的幸福安定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添了心中的辛酸。于是发出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慨叹。这种问答不正是对故乡无限眷恋,渴望重返故土的爱国意愿的自然流露吗?这种既不能忘怀,又望不见故乡的愁闷心情,她只有借酒排遣,而且一直要到一醉方休。“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则又将思乡的主题更推进了一层。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总的来说,词人就是这样在对“酒”的情感符号的选择和描写中抒写着不同的心理情感,刻画着一段可叹、可泣、可诉的生活历程。她以酒为凭借,寓情于酒,体现了唐宋以来情景交融这一最根本的艺术特色和写作追求。
二
词人的才华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纵然才情横溢,作为一个女性,美好的爱情、甜美的婚姻才是其永久的期待。结合词人的生平来看,“酒”在这里也是词人的血泪史。
词人与赵明诚的婚姻为后世留有很多佳话。生活稳定、心态平衡下,二人花朝日夕,手牵手,肩并肩尽情游赏,作诗联句。当时的情景,便是十多年后,李清照在一首题作《偶成》诗的前二句所追述的:“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被人赞为“夫妇擅朋友之胜”。[3]这些颇有恩格思《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但这也只是昙花一现!随之而来的政治、家庭的变革令二人多次分离,屏居青州的美好岁月更添了后来分离的苦楚。赵的病逝,“靖康之变”,加上无嗣的难言之苦,使词人“大病,仅存喘息”既而孤独无依的度过了凄凉的晚年。这一切对于一个柔弱女子来说实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然而,词人走过种种风雨勇敢地走了过来,除见其不一般的男儿本性外,更见其中充满的血和泪。
可以这样说,词中的酒即是词人的血泪的化身。酒即是泪,泪即是酒。如:在《蝶恋花》中: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酒”是往日美好生活的象征,而此时则更添词人的愁绪,更觉美好的不在,不觉悲从中来,“泪”流不断。词人将冰凉的酒喝进口中,流入心底,化作滚滚热泪流出来,可谓“读之只觉满纸沉痛言,一把伤心泪”(张泌《蝴蝶儿》)。
综观可见,词人的酒不仅仅是自我哀叹的影映。随着时代的发展,她的词从闺阁走向社会,由个人到国家,境界越来越广阔、深重,情感层次也越来越深入。从自我相思愁闷的“婕妤初叹”到生离死别的哀叹,再到国破家亡的深层爱国之情的抒发,这种变化在她的前后期的作品比较中尤为明显,后期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更广阔的爱国之情,由对丈夫、小家的热爱变为对国家的大爱。这在上面对《菩萨蛮》的分析中可见一斑。
词人的创作也由此走向了成熟。题材的开阔、深入,词风的创新,词中包蕴的“无限意”,这一切使其词别具一格,在同时代词中脱颖而出,践行了词“别是一家”的创作理想,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三
综上,由对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分析,我们找到了其在作品中情感的影射。我们可以看到一代词人的感情、生活概况。她深于情、忠于情,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从女性心理出发,真挚地表达了她对爱情、离情,对国家的独特感受,与以往应歌之词“以助娇娆之态”的拟作大不相同。她的词充满生活的气息,雅俗共赏,更贵一个“真”字。无论是她的“酒”还是她所要表现的情,均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7.
[2]吴惠娟.《唐宋词审美观照》[M],学林出版社:1999:128.
[3]陈祖美 .《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