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水
众所周知,人类的天敌——蝗虫,至今都远未在地球上灭绝。特别是在非洲,蝗虫尤为猖獗。
上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下的食物数以万吨计!
蝗虫的求食本领大得令人吃惊:它们不仅吃农作物,而且在找不到农作物时还会吃羊身上的毛、稻草屋顶,甚至是沾过手汗的农具的木质手柄,如果连这些东西也吃不到了,它们便会快速作出内部分化,专吃弱小同类,其贪婪残忍可见一斑。
蝗虫还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求生欲。当蝗群在广阔的水面,如湖面、海面上作长途飞行时,体力不支者便纷纷落水毙命,而体力稍好者就占了便宜——它们心安理得地停在千百万同类的浮尸上歇息,其情其景何等残酷惨烈!
蝗虫生命力之强使人类自愧不如。它们能在60℃高温的石板上安稳地待上一整天,也可以在被厚雪埋上几天之后再度振翅高飞。它们的躯壳还特别坚硬,即使飞行时碰上了以时速100公里行驶的汽车的挡风玻璃,也能够安然无恙。
蝗虫“食量大如牛”一点都不夸张,它们每顿能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它们的消化速度还可以随意调节,快的时候饱餐后30分钟内即可全数消化,而在食物匮乏时,又可“细水长流”,消化过程可延长至4天之久。
蝗虫也是最富活力的昆虫。美国科学家曾发现,一群蝗虫竟在海拔2 400米的高空与一架飞机一同飞行。至于它们为何能飞得如此之高,至今仍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此外,尽管在人们心目中,小小蝗虫不可能如同强壮的候鸟越洋远飞,但科学家也曾测到,一群非洲蝗虫曾从非洲西海岸飞到了加勒比海,5天之内竟然飞越了5 600公里。在地中海西西里岛附近的海域,意大利科学家也曾发现了漂浮在海面上的数不清的蝗虫尸体。科学家据此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食物严重匮乏或被其他动物追杀时,它们也有可能会像鸟类那样飞越大海,到生活环境较为理想的异域求生。
有趣的是,人类吃蝗虫的历史可能跟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在埃及萨克拉村挖掘出的4 400多年的古墓墓碑上,就刻有人吃蝗虫的图案。《圣经》上也留有人吃蝗虫的记载,在公元前8世纪的阿拉伯壁画上则常常可以看到兵士大吃蝗虫串的场面,这种蝗虫串看起来与今天的羊肉串十分相似。据说,阿拉伯人认为蝗虫不但美味,而且食后可增加耐力、提升士气。不过,大多数欧洲美食家虽然知道蝗虫可食用,但仍不屑一顾。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中,奥赛罗就曾把某种难吃的食品比喻成“臭烘烘的蝗虫肉”。事实上,尽管欧洲人也崇尚标新立异,但食蝗虫者至今仍少之又少。倒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思想更为开放,“蝗虫美食家”与年俱增,他们在大享口福的同时,还科学又形象地把蝗虫比喻为“飞翔的蛋白质”。
编辑/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