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明
江南第一街,县官是五品
“地陪”是导游活动中一个术语,意思是受接待旅行社委派的地方陪同导游人员。我们制作地陪手册的初衷,就是想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旅游地的风土民情。地陪手册制作的第一步是要搜集相关资料,事先探访。由于身在景德镇,所以我的第一份地陪手册也就选择了这里。虽然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江西乃至全国闻名,但除了陶瓷文化,专业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也是一个旅游亮点。于是,我从景德镇众多经典中选取了“浮梁古县衙”和“古窑”作为重点考察景点。
我先来到了位于市区北部的浮梁古县衙。在当地人看来,这只是一组古建筑而已,但是专业背景告诉我,这里可不只是一般人想的那么简单。这座古建筑中,蕴含着官衙文化、廉政文化、风水文化、建筑文化等多种特色,不管是古县衙中精美的徽派三雕、县衙的选址和内部的陈设,还是近百处廉政楹联背后的含义,处处有故事。我的专业书里对此介绍得并不多,远远满足不了我对这座古建筑的好奇和疑问,于是我请来一位古县衙内的专业导游做讲解。
导游通过景区内的各个景点,将古县衙的历史沉浮向我娓娓道来。我这才知道,浮梁古县衙之所以被称之为“江南第一衙”,除了因为其保存完好之外,还因为它是古代唯一一个五品县衙。一般县官都是七品,为何单单它是五品呢?不仅由于浮梁地处皖、浙、赣交通要道,且上缴税收极其多,更重要的是自明朝始朝廷每年会派一名四品督陶官到此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而七品的浮梁县令向四品督陶官汇报工作是越级的,所以皇帝特许浮梁县令可以常制七品享受五品待遇。
说到景德镇的陶瓷,就不得不提“古窑”了。吸取了上次经验,这次去古窑踩点时,我依然请了一位景区导游刘导。不过这次我也事先准备了一份导游词。但刘导一开口,我就发现自己跟专业介绍的差距了。我的导游词只有对景区笼统的介绍,对景点背后文化传统的具体说明少得可怜,比如在讲到画坯时,我只提到“这是青花瓷烧造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刘导听到这里,突然问我画在青花瓷坯上的是什么?我猜是墨汁,刘导摇了摇头:“如果是墨汁,烧出来怎么会是青色的呢?那是青花料,化学上叫氧化钴,虽然看起来是黑色的,烧造出来后就变成青色了。师傅在上面画的,是景德镇的市花——茶花,这也是青花瓷的名称来历。画坯也不一定是烧造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如果是釉下彩的话,还要在画坯上再加一层釉料。”听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了。刘导看出了我的窘迫,安慰我说别急,还破例允许我把她的介绍录下来,以更好地充实地陪手册。
在古窑的这一日,我还在陶瓷民俗博物馆听瓷器演奏的悠悠乐声,在镇窑内摸到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通过实地探访以及与导游的互动,我从心底里感受到了陶瓷的神奇与伟大,甚至有一种想做回临时导游的冲动。我想,只有自己先激起对旅游景点的热爱,才能全方位地把握景区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写出一本接地气的地陪手册吧。
郁孤台精神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我和小伙伴们就完成了各自的踩点任务。教授旅游文化学的老师得知我的计划后,也提供了不少资料,让地陪手册的前期准备更加充实了。然而真正着手制作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想写的太多,如果全部列出就只能算景点罗列了,读者也会因为信息量太大不愿意看,该怎么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后来,手机上的名叫“一个”的APP给了我一点思路,与其罗列景点,不如只推出一个最值得的,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很快,我们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即:一句简介+一份手绘地图+一条旅游线路+一个交通推荐+一个旅游景点+一个住宿推荐+一个风物推荐+一个美食推荐+小贴士。这种模式,不仅能全方位地展现一地的风土民情,在内容上也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制作思路是理顺了,但新的问题随即又产生:每个地方的景点那么多,如何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景点呢?为此,小组成员经常会因为是否保留某个景点产生争论,甚至还出现过相互“掐架”的例子。
在编写宜春地陪手册的旅游路线时,团队选用“药不过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的“南国药都”樟树,突出药文化与养生文化的结合。我本打算以位于樟树郊区的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阁皂山作为旅游特色推介,但小组讨论时几个本地的网友坚持要选交通更为便捷的位于药文化中心的三皇庙,因为三皇庙是药文化交易节和庙会的举办地,也能很好体现道教文化。经过反复争论、比较,最后我们发现阁皂山不仅是樟树药文化的发源地,更是道教灵宝派的发源地,未来的旅游前景比三皇庙更加广阔,同时阁皂山的绿色生态体现出的养生旅游文化也是三皇庙旅游景区没有的。最终我们还是保留了原来的路线。
在制作赣州的地陪手册时,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赣州是江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下辖的18个县市都有自己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特产。在挑选代表性旅游景点时,有成员说要用客家文化作代表,有成员说要以红色文化为重点,还有成员想突出赣州的绿色旅游资源。大家各有理由,所选的景点如三百山、客家文化城、燕尾翼等景点也的确各有特色,但也因为太有特点,致使它们没办法完全代表赣州的所有景区。
正在我们发愁的时候,老师提醒我们不要只盯着那些有名的景点,可以适当扩大查找范围。后来,我在《赣州市民旅游手册》中,发现了一个深藏在赣州市区内,默默无闻的旅游景点:全国唯一的宋代遗产“古城墙”和代表赣州城市精神的“郁孤台”(在同一区域,作为一个景点推荐)。辛弃疾在赣州任职时,曾留下名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从这首词背后可以引申出一大批赣州古景,不仅是赣州城市发展的写照,更是赣州历史的见证。虽然这个景点被采纳让不少成员心有不甘,但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纷纷感受到“江西风景独好”这句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也对江西的旅游前景更加充满了信心。
手绘越来越流畅
手册内容敲定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手绘地图就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第一稿出来时,由于手绘的同学没有地图绘制的经验,对景区的实际情况也不十分了解,与审稿的同学理念上也有一些出入,导致稿件多次修改甚至推翻重来,这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我们陷入了不能按时按标准完成的困境。
经过一番商讨,我们决定降低难度,从道路较少,绘制要求比较简单的城市景德镇开始,再到景点复杂,道路密集的省会南昌。如此循序渐进地制作,同学画起来果然越来越流畅了。接着我也投入到手绘工作中,先在电子地图中标出大致需要手绘的道路以及范围,再将一些手绘景点改成图片式的直观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地图中许多景点的图片都是由网友提供的,有个吉安的网友在看到了我们收集素材的消息后,取得了在摄影协会的父亲的支持,慷慨地将其父亲的获奖摄影作品拿来给我们做了吉安地陪手册的图片素材。
地图初步完成后,我再通过搜索或咨询确认地图没有错误或景区没有迁址的情况。针对制作过程中理念不同的问题,大家也会通过事先沟通确定制作方向,比如对于一些旅游资源较为缺乏的城市如鹰潭、新余等,我们果断放弃了手绘而改用景点图片说明的方式来制作,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目前,江西11个地市的地陪手册编写已经接近尾声。虽然踩点辛苦,制作过程曲折,但这个过程让我受益良久。看过帖子的网友纷纷表示要抽空来江西玩一趟,这也让我们更加兴奋。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