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宗谅与《岳阳楼记》

2014-04-29 04:56刘富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岳阳楼

刘富汉

【摘要】范仲淹《岳阳楼记》选入中学、大学和成人教育教材几十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被人们熟知。但是滕宗谅(滕子京)其人和岳阳楼、范仲淹以及《岳阳楼记》的关系并没有注释清楚。本文介绍滕宗谅(滕子京)和岳阳楼、范仲淹以及《岳阳楼记》的关系,说明滕宗谅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以补充各类教材注释之不足,拓展教与学两方面的视野。

【关键词】滕宗谅 岳阳楼 岳阳楼记 岳阳楼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44-02

提到滕宗谅其人,除了一些专业人员,人们大都不知其为何人。提到滕子京其人,人们则马上会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滕宗谅即滕子京,宋庆历四年春出任岳州(古称巴陵郡)地方行政长官,任内重修岳阳楼,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请当朝显要书写碑文,邀篆书大家题额,终使岳阳楼千年来屹立在洞庭湖边,《岳阳楼记》成千古雄文。

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河南人。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与范仲淹等同年考中进士,出任过潍州、连州、泰州从事、泰州军事推官。《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滕宗谅传》记载:“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景佑元年(1034年),任太常博士、左正言、左司谏,因言获罪,贬出京城,到信州任知州,后又知湖州、泾州。在泾州任上,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有功,又兴办学堂,有良好政声。范仲淹“荐以自代”,任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庆州,“处置戎事,甚得机要,边人咸称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庆历三年(1043年),朝中御史弹劾他在泾州任上有浪费公款嫌疑,降职知凤翔府。庆历四年(1044年),知虢州,旋即转任岳州。在岳州任上三年,滕宗谅筑堤修桥,为民谋利;兴办书院,教化一方,政通人和,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原为东吴将领鲁肃校阅水军的阅军楼。自西晋建巴陵县起,鲁肃阅军楼多被称为巴陵城楼、洞庭驿楼等。从唐代起,鲁肃阅军楼逐渐失去了军事功能,演变为文人名士聚会揽胜的场所。洞庭湖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岳州城(古称巴丘、巴陵)临湖而建,当南北交通要道,路过此地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樓赏景,赋诗言志,渐有文名。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4年),中书令张说贬官岳州。张说在唐王朝前后三次为相,武功文采兼具,为开元前期文坛领袖,品评文苑,奖掖后进,深孚众望。他在岳州刺史的任上,扩建了阅军楼,称之为南楼,呼朋引类,赋诗作歌,饮唱酬和,楼因歌诗声名传扬,在文人的唱和之中,逐渐地南楼被岳阳楼的称呼替代。有唐一代,自张说起,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刘禹锡等诗坛大家相继登楼赋诗,终使岳阳楼名重江南。

岳阳楼名扬华夏,则要归功于滕宗谅知岳州重修岳阳楼。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因遭御史弹劾,滕宗谅由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庆州贬官知虢州,不久再贬知岳州。当时,岳阳楼年久失修,破败颓废。在处理了修桥筑堤这些民生事务之后,滕宗谅着手重修岳阳楼、建设岳州学宫,振兴文化事业。重修后的岳阳楼“屹然而踞”、“轩然而竦”,极其宏丽,被时人称为一绝。但是,滕宗谅并没有停留在重修工程上,而是思考如何使岳阳楼千秋不颓,“虽浸历于岁月,挠剥于风雨,潜消于兵火,圮毁于艰屯,须必崇复而不使隳斩者”。他认为楼阁“以宏大隆显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废,则莫如文字”。于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定位岳阳楼,欲使其代代相传。接着,谋划写一篇能彰显岳阳楼精神的“记”,以达到“取重于千古者也”的目的。写记的人他选中了挚友、当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范仲淹。他写了一封请求范仲淹写一篇记的书信,派专人送往范仲淹任职的邠州。滕宗谅本人没有文集传世,他的这份信件也没有收录到历代文选中,而是以《与范经略求记书》的名目保存在岳州当地的方志中,兹全文录于下:

六月十五日,尚书祠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知岳州军州事滕宗谅,谨驰介致书,恭投邠府四路经略安抚资政谏议节下:

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今古东南郡邑,当山水者比比是焉,因山水做楼观者处处有焉。莫不兴于仁智之心,而毁于愚俗之手,而名与天壤同者,则有豫章之滕阁,九江之庾楼,吴兴之消暑,宣城之叠嶂,此外无过二三所而已。虽浸历于岁月,挠剥于风雨,潜消于兵火,圮毁于艰屯,须必崇复而不使隳斩者,盖由韩吏部、白宫傅以下当时名贤辈,各有记述,而取重于千古者也。

巴陵西跨城闉,揭飞观,署之曰“岳阳楼”,不知俶落于何代何人。自有唐以来文士编集中,无不载其声诗赋咏,与洞庭、君山率相表里。宗谅初诵其言而疑且未信,谓作者夸说过矣。去秋以罪得兹郡,入境而疑与信具释,及登楼,而恨向之作者所得仅毫末尔,惟有吕衡州诗云:“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此粗标其大致。自是日思以宏大隆显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废,则莫如文字。乃分命僚属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逮诸大人集中,摘出登临寄咏,或古或律,歌咏并赋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笔如太师吕公、侍郎丁公、尚书夏公之作,榜于梁栋间。又明年春,鸠材僝工,稍增其旧制。古今诸公于篇咏外,率无文字称记。所谓岳阳楼者,徒见夫屹然而踞,岈然而负,轩然而竦,伛然而顾,曾不异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宁堪久矣?

恭惟执事文章器业凛凛然为天下之特望,又雅意在山水之好,每观送行怀远之什,未尝不神游物外而心与景接,矧兹君山、洞庭杰然为天下之最胜。切度风旨,岂不欲摅遐想于素尚,寄大名于清赏者哉?伏冀戎务鲜退,经略暇日,稍吐金石之论,发挥此景之美。庶漱芳润于异时,知我朝高位辅臣,有能淡味而远托思于湖山数千里之外,不其胜欤?谨以《洞庭晚秋图》一本,随书贽献,涉毫之际,或有所助。干冒清严,伏惟惶灼。

这封请托求记的书信,反映了滕宗谅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远见卓识与精妙文采。书信第一部分起笔直言自己的主张:名胜古迹欲使其留传久远必须要有雄才巨卿为之写记。他用四个句式上排比、意义上递进的句子陈述观点,接着举滕王阁、庾公楼、消暑楼、叠嶂楼的实例加以论证。第二部分述说重修后的岳阳楼“屹然而踞,岈然而负,轩然而竦,伛然而顾”、虽有唐贤今人诗篇歌咏独缺雄才巨卿为之写记的尴尬处境。第三部分称颂范仲淹“文章器业凛凛然为天下之特望”,是最理想的撰写者,提出写记的请托。这就引出了范仲淹的那篇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范仲淹和滕宗谅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同科进士,属于“同年”关系,两人“忠孝相勖,悔吝相惩”(范仲淹《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滕宗谅在泰州任上曾和范仲淹一起督修扞海堰工程,在泾州任上和范仲淹一起抗击西夏的入侵,范仲淹非常欣赏滕宗谅的人品与才能,在滕宗谅为官的道路上不断给予提携、推举和保护。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主持推行“庆历新政”,成为北宋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以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职,既有朝廷高位又兼封疆大吏,身份非常符合滕宗谅要“雄才巨卿”写记的要求。接到《求记书》后,范仲淹提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岳阳楼记》。

“记”通常是记事、写景、抒情的散文。这篇《岳阳楼记》文章虽只有短短360多个字,却文采飞扬,结构精巧,简约凝练,思想深邃,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文化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范仲淹并没有写岳阳楼本身的雄宏华丽,而是着墨于登临看到的景观,将洞庭湖阴晴晦明的变化与迁客骚人登临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抒写了作者崇高的政治思想。文章表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儒情怀,跨越时空界限,超越意识形态,千百年来,激荡着文人学者的心扉,成为人们立身立言立功的标杆,达到了一言而为天下法的高度。楼以人名,楼以文名,自此,岳阳楼与范仲淹千年来不可分割,《岳阳楼记》和岳阳楼千年来相随相伴,成为中华文化不朽的组成部分。自滕宗谅重修岳阳楼至今,近千年的时段里,岳阳楼多次毁于火灾,多次废于战乱,但都能因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光辉思想而得以屡毁屡建,传承不断,事实证明《岳阳楼记》达到了滕宗谅当初“虽浸历于岁月,挠剥于风雨,潜消于兵火,圮毁于艰屯,须必崇复而不使隳斩者”、“取重于千古者”的求记目的。可以说,滕宗谅慧眼识珠,找到了“雄才巨卿”;范仲淹笔力千钧,成就了岳阳古楼;《岳阳楼记》千古雄文,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学人。滕宗谅功不可没。

得到《岳阳楼记》的文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滕宗谅又恭请当朝大书法家、文学家苏舜钦为《岳阳楼记》刻碑而书丹(为刻碑抄写文字样板),特请当时篆书大家邵竦篆额(用篆书题写碑文标题),将《岳阳楼记》全文刻石立于楼间。滕宗谅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撰写记文、苏舜钦书丹、邵竦篆额被当时称为岳阳楼之“四绝”。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岳阳楼
登岳阳楼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孙高华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小学395中队
拥有一种“超能力”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